每日園區|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制度創新 “良種”播撒全國;重慶: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每日園區|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制度創新 “良種”播撒全國;重慶: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制度創新 “良種”播撒全國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2015年4月21日掛牌以來,廈門自貿片區緊緊圍繞戰略定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平臺建設為抓手,主動對標國際先進、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有效推進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也為全國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廈門經驗。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5年來,廈門自貿片區累計推出416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82項;27項廈門經驗獲得全國推廣;5個廈門樣板入選“最佳實踐案例”,約佔全國的12%。

  制度創新的“良種”向全國播撒,建設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改革辦、商務部、海關總署等有關國家部委的充分肯定。5歲的廈門自貿片區,用實踐踐行了掛牌成立之初“做制度創新的高地,而不是優惠政策的窪地”的諾言。

  貢獻廈門經驗,82項舉措全國首創

  眼下正是2020年首個季度納稅申報期,不少企業在這個徵期可以享受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為了讓更多納稅人便利辦稅,稅務服務部門在廈門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新增諮詢專崗,由業務骨幹輪班值守,為納稅人快速、準確、高效提供涉稅專業諮詢輔導。

  近日,廈門易象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銀明前來代開發票,在稅務工作人員引導下體驗了廈門稅務掌上辦稅廳新推出的支付寶繳稅功能。“支付寶上找到‘廈門稅務掌上辦稅廳’小程序,就能繳納稅費、辦理髮票網上申領、代開發票,納稅也越來越方便了。”他說。

  納稅越來越方便,離不開背後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早在五年前,廈門即在全國率先推出“稅控發票網上申領系統”,實現增值稅專用發票網上或掌上申領、線下配送,一日內送達,成為自貿片區首個稅收創新項目並在全國進行推廣。

  廈門自貿委政策法規局洪曉東告訴記者,片區目前共有推行稅控發票網上申領系統、手機領票便捷服務、稅收服務自助雙向電子取件模式、涉稅電子文書網上送達服務、國地稅協同開展重點稅源直報、線上+線下刷臉實名辦稅模式、稅案雙查機制、手機微信端線上銀稅互動等8項舉措被評為全國首創,其中,“銀稅互動”獲評福建自貿試驗區最佳創新舉措。

  疫情下,不少外貿企業承受著資金週轉的巨大壓力。針對進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廈門海關向轄區積極推廣“關數e”普惠金融產品,通過在海關係統的通關記錄,企業就能向銀行申請低息貸款。據廈門海關所屬東渡海關綜合業務一科副科長陳伯君介紹,自2020年2月25日全面復工復產至今,已有125家外貿企業獲得1.24億元的銀行預授信額度,成為復工達產“利器”。

  制度創新,一批又一批以前想不到甚至不敢想的舉措正在變成現實,其中22項廈門經驗入選福建自貿試驗區30個最佳創新舉措。

  持續求新求變,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梳理廈門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來推出的系列創新舉措,內容涉及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創新、對臺交流合作、事中事後監管及法制化環境建設等多個領域。觀察這些創新舉措及詳細做法,其共同的出發點是助力企業及產業發展。

  不久前,SITKWANGYANG船舶靠泊廈門海天碼頭,凌晨3點30分開始作業,4點28分進口重箱順利出閘,實現了卸船直提。“進口重箱從船舶靠泊到提箱出場僅用不到一個小時,比傳統作業模式節約一天以上的時間,解決了進口企業急需提貨的需求。”廈門自貿委規劃建設局莊永忠表示,“卸船直提”服務模式極大提升貨物的流轉速度,節約了經濟和時間成本,有效助力企業在疫情防控下復工復產,是廈門跨境貿易便利化又一重要舉措。

  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哪裡,制度創新的發力點就指向哪裡;創新“加速度”,成就發展“超速度”。這樣的良好互動比比皆是。比如,獲批推力球軸承和液壓作動器兩項航材進口關稅稅率使用1%暫定稅率,首創“修理物品+保稅倉庫”一體化飛機監管模式,率先開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外保稅維修試點,支持航空維修全行業參與國際競爭;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自2019年落地以來,累計辦理511筆跨境融資業務,金額4.95億美元;成為全國首個集成電路保稅研發試點,獲批建設“芯火”雙創基地,正式進入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戰略佈局第一梯隊。

  受益於制度創新,廈門自貿片區的新業態加快發展、新平臺正在形成。片區創新跨境電商監管模式,推動“9610”出口免徵不退、“1210”保稅備貨等新業務模式落地。據統計,前兩個月,廈門自貿片區納統的跨境電商“9610”進出口82.03萬件、貨值1.44億元,同比增長1152.24%;“1210”保稅備貨進口988件、貨值212.59萬元,同比增長25678.41%,形成了以“園區+龍頭企業”引領構建的跨境電商生態圈層。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創新的‘苗圃’,我們將繼續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全力推動改革系統集成,集中破解制約產業發展、影響項目落地的瓶頸問題。”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數據顯示,廈門自貿片區以佔全市2.5%的土地面積,貢獻了13.6%的地區生產總值,同時,持續吸引優質、高端生產要素集中集聚,有效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2、重慶: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2020年4月13日,兩江新區舉行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簽約活動。市委常委,兩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段成剛出席活動。

  據瞭解,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將依託國家重點領域創新研究團隊的人才優勢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技術優勢,圍繞3D打印製造技術特徵的生物智能製造技術與三類植入型醫療器械關鍵、核心、共性(臨床及認證)技術及產品體系進行設計研發、臨床試驗、產品認證、成果轉化等。

  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在致辭中表示,兩江新區大健康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大健康領域創新機構、企業集團集聚。目前,正搶抓疫情催生的市場機遇,建設千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打造重慶國際生命科學谷。本次落戶的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致力於用智能製造理念護航生命健康,將匯聚更多高端研發人才,打造生物智能製造領域“政產學研用(醫)”深度融合的產業創新示範,必將有力助推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兩江新區將著力為企業及研究院提供優質、高效、便捷、全面的服務。

  作為發起方之一的重慶熙科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是落地兩江新區的專注三類植入型醫療器械產品產業化的重點企業,將在5年內落地超過10個創新三類醫療器械成果,形成豐富的植入產品體系。該公司由重慶智睿投資領投,將成為智睿投資除疫苗和基因治療之外的又一重大布局。智睿投資董事長蔣仁生表示,兩江新區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一流的營商環境,智睿投資將重點瞄準生物智能製造,逐步加大在兩江新區的投資。項目團隊也將齊心協力,做大做強做優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為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當前,該項目所在領域的三類植入型醫療器械在整個產業板塊的行業地位逐漸提升,進口替代成為大趨勢。2018年其全球營業收入超500億美元。此次簽約的生物智能製造研究院項目核心技術團隊,自2013年就開始介入金屬3D打印技術的應用、裝備研製、三類植入產品研製及臨床試驗。2016年更是獲批國內首個3D打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目前已儲備一批原創性的工藝數據,通過了系列臨床前檢測,並進行了臨床試驗,取得了重大示範性作用。

  記者瞭解到,該項目將孵化及培育新區醫療器械行業獨角獸和上市企業,並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做強產業優勢,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此次簽約,也為兩江新區大健康產業發展再添新動能。

  2020年以來,兩江新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不斷賦能大健康產業發展,賽業生物創新藥物研發服務平臺、邦澤生物轉化項目、醫藥產業兩江總部基地等一批優質項目相繼落戶。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14日,兩江新區舉行大健康·生物醫藥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專場“雲簽約”活動,項目簽約總投資83.18億元。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繼續加大大健康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集聚更多的大健康領域人才,整合相關資源,不斷提升大健康產業的能級和水平。

  簽約活動由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順主持。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皮濤,兩江新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智睿投資、熙科醫療相關負責人出席活動。

  3、江西省:陶溪川文創街區獲評江西省首批“省級文化產業園區”

  2020年4月7日,江西省文化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首批“省級文化產業園區”舉行了授牌儀式,景德鎮市陶溪川文創街區榜上有名。

  據介紹,陶溪川文創街區以原國營宇宙瓷廠為核心啟動區,通過結構改造、環境塑造、活力再造,植入多元業態,凸顯文化內核,形成了以雙創孵化、藝術展覽、文化傳播、國際交流、教育實訓、創意設計、研學旅行等主打品牌和服務平臺,匯聚了1.5萬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創客,成為“年輕人的造夢空間”和工業遺產成功轉型、文創產業發展升級的樣本。

  為實施文化強省戰略,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西省於2019年啟動江西省文化產業園區認定工作。從園區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運營管理及公共服務體系、文創產品內容等多方面予以考核認定,著力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發展引領示範區。

  近年來,陶溪川文創街區先後榮獲國家、省市級榮譽50餘項,被列入文旅部第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工信部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國科協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被文旅部列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榮獲2017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亞太遺產保護創新獎,2019年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提名企業。

  4、四川省:天府現代種業園總部區多個項目近期建成投用

  天府現代種業園作為成都66個產業功能區中唯一的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功能區,也是承載四川省“10+3”農業產業體系先導性支撐產業的核心功能區。自2019年8月以來,由邛崍市新農公司牽頭負責實施園區的項目建設。2020年4月14日,記者獲悉,經過半年多施工,天府現代種業園總部區迎來大變化,位於總部區的幾大重點項目將陸續建成投用。

  記者看到,位於天府現代種業園的國家品種測試西南分中心、種子質量檢測中心由兩棟相對獨立的回字形建築組成,通過入口連廊緊密相連。“建築採用現代手法,體現‘科技+創業’的理念。”邛崍市新農公司工作人員周豪介紹。據瞭解,中心建築面積3277平方米,設置了植物病理診斷室,分子實驗室、核酸提取區、常規檢測室等。項目投入使用後,將承擔西南地區農作物DUS測試、品種區試、抗性鑑定以及農作物鑑定、轉基因成分檢測等功能。“經過半年多建設,現在已經具有初步的使用條件,我們的收樣室預計2020年4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周豪告訴記者。

  來到創新孵化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分工協作忙著進行外牆裝飾施工。周豪告訴記者,創新孵化中心現在正在進行外牆裝飾,以及幕牆的施工,預計2019年6月底能正式投入使用。據介紹,西南種業創新孵化中心建築面積為5318平方米,為兩層綜合體建築,具有產業孵化、新型技術展示等功能。項目建成後,將吸引優質的種業雙創、種業電子商務等機構和“育繁推”企業入駐。“中心將通過招引種業行業領軍人物開展科技研發、企業孵化,推廣高產優質作物新品種,為科研院所和種業企業提供雙創載體。”周豪表示,通過提升種業創新發展,搭建企業孵化、金融支持、電商等平臺,有助於提升邛崍在種業市場的競爭力。

  據悉,2020年,按照天府現代種業園指揮部的工作計劃,邛崍市新農公司將聚力“一庫一院三中心”、種業標準化廠房等10個重點項目建設,除了近期建成投用的幾個項目,還將加力加勁推進農創工坊、種業實驗室、博覽會地展溫室等項目建設,為園區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瞭解到,天府現代種業園將按“中國西南種業中心”總體定位,以四川省“大種業”產業孵化器、西南種業科技創新示範區、國家級種業價值鏈示範區為發展願景,著力構建以農作物雜交水稻、油菜種業為基礎,以畜禽、水產、蔬菜、花卉、水果、中藥材等種業為突破的“大種業”格局。

  5、長春經濟開發區:一批公建項目“加速跑”

  這邊項目地架起塔吊、挖掘機進駐,另一處項目地破碎錘施工翻修路面,再瞅瞅長春經開區大連路上,樟子松、雲杉和金葉榆正在錯落有致的栽種……一個個項目、一個個工地熱火朝天忙個不停,一曲“春之聲”交響曲正在經開區奏響,一大批公建項目正在搶先抓早有序開工。

  多條道路施工建設已經全面開工

  道路暢通,對於一個城市發展來說至關重要。2020年4月9日10時,記者來到正在施工的瀋陽大路,目前兩側的景觀樹已經栽種完畢,修完之後更加寬敞,道路中間的綠化帶愈加寬闊,待樹木泛綠過後,此處將是街路美景盡收眼底,開車途經於此也將是一種美的享受。

  那麼,長春興隆綜保區乙二街等七條道路建設工程項目具體的進展如何呢?記者也現場採訪了長春興隆綜保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林忠波,據他介紹,瀋陽大路(橋)左幅施工完成,現已通車,正在進行右幅橋建設,該路段已完成封面現已通車,正在進行路燈、綠化施工。山水大道已進場清表3.9萬立方米,乙二街(北區丙三路-瀋陽大路)整理土方2.2萬立方米。

  目前已開工丙二街、丙三街、丙三路、丙四路、丙五路、丙六路續建道路,規劃二路、丙七路兩條新道路,興北大路南側主路已完成封面。同時,還有14條道路的建設工程項目即將開工,為北區丙十三街(乙二街-101省道)、北區丙十二街、北區丙一路、北區丙七路路燈、綠化施工,已完成整理綠化用地50830平方米,新開工北區丙二路、北區丙五路道路清表10000平方米。規劃路、北區丙十路、常州街、北區丙十三街(乙二街-101省道)、北區丙十二街、北區丙一路、北區丙七路6條道路已完成封面。截至目前,北區市政PPP項目已完成投資約3億元,已通車道路15條,通車裡程達13公里。

  為搶前抓早施工排除一切障礙

  “我們栽種了金葉榆還有樟子松,道路兩旁的綠化非常漂亮,讓周邊居民和工業園區的工人都可以感受到環境帶來的不一樣氛圍。”副局長林忠波介紹。在新修道路的施工過程中,按照經開區總體調度和部署,在防疫部門、行管部門及質監站的支持與配合指導下,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積極響應,迅速開展了復工前的施工方案報審、進度計劃調整、技術人員審圖、人、機、料進場等工作,爭時間、搶速度、相互配合、各項工作提前研判、穩步有序推進疫情防控、場地平整、管線排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升等各項工作,為創建經開區工程建設標準化示範工地和全面復工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道路開工前期,也遇到了一些問題,為了儘早落實開工,經開區針對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施工障礙,多次舉行影響項目建設徵收、排遷工作會議,實地走訪,協調興隆山鎮政府、房屋徵收辦等相關部門,施工用地範圍內障礙排除工作取得有效進展,新建道路紅線範圍內涉及到墳墓15座,樹苗1500平方米,民房6座,電線杆16根,通信杆20根得到解決,北區丙十三街與北區丙十二街交會處泵站、民房已拆除,北區丙十二街順天石材城原項目部已經拆除;丙七路以北、順天石材城以南一處井房已拆除完成,山水大道建設用地範圍內林地大部分已解決。

  道路工程施工雨汙分流更加環保

  2020年4月9日15時30分,浦東路與世紀大街交會處已經封閉施工,目前用藍色圍擋進行遮擋,進入施工區可以看到,挖掘機正在對浦東路的世紀大街段到東環城路段進行施工,工人們正對路基下的泥沙進行清淘。據負責該工程的項目經理楊俊超介紹,以往此處路段是汙水和雨水是混合管,為了達到國家的環保要求,現在進行汙水和雨水的管道分離。由於該路段的汙水管道早已老化,到了雨季汙水排除不暢通,而且管道還存在冒漏的情況,為了避免汙水滲漏對地下土壤進行汙染,特別進行了現在的改造。

  據瞭解,目前,洋浦大街到世紀大街是一個分段,東環城路到世紀大街是另一分段。從2020年3月23日採取封路施工,預計在7月15日之前鋪設好,全程2.136公里。“從目前來看施工的進度要比想象的快。”楊俊超說。該段路已經超過15年也到了翻修的時間,而此次在施工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因管道都鋪設在路上,地下管線的排布不是很清晰,又因涉及到的情況比較複雜,需要通過雷達物探的形式去找在路下面鋪設的管道,然後工人再通過人工挖掘的形式進行確認,過程非常的複雜。“雖然很辛苦,可是大家想辦法克服困難,這其中大家都付出了努力。”楊俊超指著正在施工的現場感慨地說。

  記者在走訪中瞭解到,在道路封閉施工路段也有多家單位,一旦封閉幾個月是否會對他們的生產經營有所影響?對此,經開區早就考慮到,為企業做了封閉期間的解決辦法。“我們老早就和各家商量,為大家開闢一條便道,因多家單位在側面還有其他的出入口,建議大家把主路封閉,全部改走其他出入口,大家也都很理解。有的公司沒有側門的,也為大家單獨修了一條小路保證大家能夠正常進出。”楊俊超向記者介紹。

  將廢棄地改造成綠化園林休閒園

  2020年4月9日16時30分,記者抵達大連路踏查,此時園林工人正在挖坑栽種樹苗。周圍可以看到層次分明的小山丘。那麼,這裡未來將打造成什麼樣呢?記者在現場採訪了經開區建管中心主任溫國峰,“原本大連路這側的是一個廢棄地,這次要將這裡打造成綠化園林休閒園。”為了搶前抓早,在2020年3月3日該地就開始建設,將新增綠地35000平方米,在建設的過程中也是找到國內多家有豐富設計經驗的園林公司出規劃意見,最終選擇一家公司中標,在建設中秉承著降低成本的原則。因此處是一塊廢棄地,土壤中含有不適合樹苗生長的物質,為了改善土壤,採取了分塊的方式,僅改善栽種樹木周邊的土壤,讓樹木滿足成長需求,這樣解決了因大面積改良而成本增加的問題,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時,採取因地制宜的形式,針對現有的地貌種植不同層次的樹木,錯落有致盡顯園林之美,也能起到降低改造成本。

  此處要建立綠化的原因也是因為周邊都是工業園區,距這裡步行10分鐘距離的位置就是經開區的人才公寓,建立了綠化園區可以讓工人們下班後來休憩,周邊的公司午休時員工可以到休閒園來放鬆一下,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從目前建設來看,也得到了周邊企業的支持,大家也期盼著可以早日到園區裡休閒。”溫國峰介紹。

  因建設的過程中考慮到要讓周圍的企業和居民儘快受益,享受到這片綠色,呼吸天然的養吧,於是,採取當年建成當年就可以受益的原則,以後春季可以看花,夏季可以看樹,秋季可以看葉,冬季可以看景,每一季節都有它獨特之處。記者注意到,目前,樟子松就已經開始泛綠,預計再過一陣子,周邊的樹木都將陸續吐綠,帶給大家的是不一樣的綠色休閒園。

  6、鄂爾多斯空港園區項目建設吹響“集結號”

  近日,鄂爾多斯空港園區舉行總投資1億元的祥嘉頤養苑項目開工儀式。至此鄂爾多斯空港園區重點項目開復工吹響搶抓投資、搶抓項目、搶抓服務、搶抓進度“集結號”。

  2020年是鄂爾多斯空港園區“項目建設攻堅年”,園區將組織實施重大項目13項,主要聚焦在基礎設施、加工製造、現代物流、綜合保稅等領域,總投資近14億元。

  近年來,鄂爾多斯空港園區以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為目標,完善“3+4+N”產業體系和“十通一平”基礎配套,建立了一套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制度體系,搭建了一批跨境電商、綜合保稅、進境口岸等對外開放平臺,著力壯大實體經濟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經濟發展實體化、平臺開放國際化。園區區位優越度、基礎配套度、產業集聚度、創新活躍度、對外開放度全面提升,經濟發展連續4年保持穩步增長。累計完成投資165億元,簽約引進各類產業項目246個,協議總投資621億元;註冊企業達460家,總註冊資本金283億元。初步形成以航空、物流、綜合保稅三大主導產業為支撐,智能製造、生命健康、信息技術、新型服務業四大關聯產業和其他新興產業為補充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先後獲評中國物流園區50強、全國優秀物流園區、自治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自治區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和全區“無車承運”試點地區,發展活力和後勁不斷增強。

  7、新疆伊寧:西北國際物流園新園區項目積極復工復產

  日前,伊寧市西北國際物流園新園區項目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積極復工復產。目前,物流商戶經營正常,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時間進行。

  東方百和物流伊犁分公司是最早入住園區的企業之一,該企業始終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為復工復產做好充分的保障。截至目前,東方百和公司運行已經步入正軌,實現正常化運行。

  伊寧市松發物流公司副總經理梅勇輝告訴記者,西北國際物流園物流集散中心現在有29家企業,其中28家已經正式復工,園區工程建設也已經全面步入正軌。

  西北國際物流園新園區項目位於老園區以北500米處,園區佔地258.76畝,總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包括3棟5000平方米的快遞物流庫,3棟2.9萬平方米零擔物流庫及8400平方米綜合樓。4棟1.5萬平方米快運物流庫。截至2019年年底,項目一期已經投入使用。園區物流集散中心一共分四期建設,一二期已同級建設完畢。三期正在建設的是高臺庫,它主要將供快遞分撥中心使用,四期還將建設冷鏈物流倉儲,總面積將達到8萬平方米。

  據悉,物流集散中心全部建成可容納商戶一百多戶,貨物日吞吐量將達到兩到四萬噸,可解決就業崗位五六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