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電為例的商業進程演變及成長路徑

以家電為例的商業進程演變及成長路徑

很多人都在談論商業模式,而且愈演愈烈。如果他們不說“生態圈”和“產業鏈”這樣的豪言壯語,就好像他們不懂金融和工業。但這些話真的不需要理解。基本的業務邏輯是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在此基礎上,是競爭優勢的演變。這是最基本的研究常識,但它逐漸被人們遺忘,也許是因為沒有新穎性。諮詢機構也在改變專業術語的慣例,以迎合客戶的心。為了迎合市場,研究機構也應該不斷創新。然而,最簡單的邏輯思維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也許我們已經忘記了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和線性代數,但我們心中永遠都能記住1+1=2。

近年來,很少有人提到“競爭優勢”、“護城河屏障”等上一代人熟悉的傳統詞彙,也許是時代的烙印。過去,中國經濟是國民經濟向上發展的時代。只要抓住機遇,敢於利用貸款,就可以等待需求上升的機會。然而,專注於競爭優勢的機會主義者可能無法像“大膽”的機會主義者那樣獲得進入市場的機會。然而,當工業系統社會進入大眾消費階段時,整個經濟就不景氣了,在結構主義興起時期,高效技術的應用難以推廣,“競爭優勢”可能會大放異彩。新事物註定要在短時間內存在,只有樸素的真理才能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我想以格力電氣和美的集團為例,進一步闡述我對一些商業規則的理解和認識。商業模式並不那麼複雜。任何商業模式都是為了解決“為客戶提供更新、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商品或服務”的問題。當這些點被滿足時,它是衡量在客戶身上賺錢和投資資產的效率。所有業務模型都不能與這四個基本元素分離。如果任何所謂的商業模式不能在這四點上實現,那麼就有一股“為夢想窒息”的味道。

空調和家用電器是所有行業中最典型的行業。週期、工業製造、消費品、渠道和品牌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它們的投資和研究意義高於所有行業,甚至高於食品、飲料和醫藥。現有的生命週期較長,跑道足夠長、足夠寬,可以研究足夠的數據和業務邏輯演化。

跑道

首先是跑道的選擇,這是投資中最困難的方向和問題。”生活就像一個雪球。最重要的是找到非常潮溼的雪和長的斜坡,“什麼樣的斜坡和溼雪足夠長?”巨大的市場空間可能並不意味著一條好的跑道。鋼筋每年消耗7.5億噸。市場空間足夠大。中國最大的鋼鐵廠(寶鋼集團)每年生產4500萬噸粗鋼。顯然,鋼鐵行業的滑坡不是特別好。

市場不會萎縮。最好是有增長,緩慢的產品更新,品牌差異,客戶粘性,並最終贏得。從這些特點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滑長斜坡集中在消費品和醫藥行業。硬技術公司通常是由創新後的需求脈衝驅動的(脈衝可以持續十年)。由於“摩爾定律”技術公司需要兩年的時間,而傳統行業則需要十年的時間,因此具有滑長坡度和競爭優勢的公司可以通過不斷提高價格和為同一客戶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不斷侵佔市場空間,創造利潤。

一般來說,我不特別喜歡客戶是政府部門的公司。在向政府部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背後有一些不清楚的事情。例如,長生生物和康泰生物的客戶是政府疾病控制中心。因此,報告中其他大額應付款項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促銷服務費。這意味著,除非向政府提供不可替代的優勢產品,如軍工企業,否則沒有明確的資金。

從這個屬性來看,美的和格力在一個很長很滑的斜坡上。家用電器是一個長期發展壯大的行業。從家庭僅有的三件物品到家庭中各種各樣的電器,從僅由高端淨值人士擁有的空調到現在每個家庭必備的商品。由於最終客戶是居民,因此產生了具有自身消費屬性的品牌差異。產品的替換非常緩慢,更像是一個空殼;在最重要的成熟市場中,相關行業和公司最終走向寡頭壟斷,最終勝利者全力以赴。這些屬性可以在行業的早期得到確認,也就是說,20年前從一開始就可以確認,未來行業肯定會有一個超級巨頭,類似於東芝、索尼和大金,但當時還不清楚誰有這樣的潛力。

需求快速增長的機會主義投資

二十年前(1995年),空調行業剛剛開始進入家庭,這是生命週期的開始,也是一個利潤豐厚的時期。當時,只有少數居民能負擔得起當時的價格。如果想購買空調,經銷商渠道的空調利潤要比空調廠家高很多。這一時期也是產業萌芽滲透時期。由於基地小,渠道和廠商都是有利可圖的,萌芽滲透時期的需求增長率很高。現在,黑電(電視)生產商並不擔心,但1995年,四川長虹當地的利潤可以支撐半壁江山,每個人都在追逐這些公司。當時,春蘭空調、美的電氣、四川長虹也是1997年至2000年的明星股。然而,好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由於需求的爆發,行業引入了大量資金,釋放了產能,建立了渠道。為了佔領市場空間,各廠商從2000年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血腥價格戰。

我們不應該認為“產業生命週期的萌芽期和高需求增長期”是一個良好的投資期。生命週期的萌芽期可能只持續幾年。如果我們想依靠快速擴張的需求邏輯來繼續這段高利潤時期,我們可能要付出相對較高的代價。產業資本和營利性資本由於高利潤進入供給擴張階段,然後進入現金購物階段。”“進入壁壘”是這一時期投資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如果進入壁壘很高,那麼高利潤期可能足夠長,使企業獲得足夠的利潤。然而,一旦進入壁壘降低,這將是一場殘酷的血戰。電影娛樂、手機遊戲、自行車共享等行業也展示了在薄弱的“進入壁壘”下,產業資本與營利資本是如何相互競爭的。當多晶硅價格為120美元/千克時,誰會想到目前的價格是15美元/千克?

由於需求的快速增長帶來的高利潤,許多行業和許多公司都會有這樣一個時期,這對行業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這一時期的投資可能只是機會主義投資,這是行業基本面繁榮投資的一部分。機會主義投資強調快速利潤。它轉過身,不帶走一朵雲就走了。例如,包鋼的稀土、精工技術、來寶高科技以及後來的方大炭素。專業投資者的成長股更多的是本期的成長,而本期的成長被視為投資的真正意義。

購物需求增長

價格戰是一種反覆試驗和測試的商業模式。不要認為“共享經濟”和“互聯網精神”有什麼特別之處。關於價格戰唯一的特殊之處是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價格戰,允許顧客在很少或沒有錢的情況下使用商品。回到“為客戶提供更新、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本質,消費者和客戶對產品價格敏感。只要價格足夠低,肯定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這是商業的本質,不能改變。價格戰的過程也是一樣的,“產業資本和營利性資本進入,產能擴張超過需求增長,一些企業和企業為了提振和佔領市場而降價,其他企業也紛紛效仿,以降低企業的毛利潤和產業回報”。在相同的模式中沒有什麼新的。只要有足夠高的利潤,它肯定會吸引足夠多的進入者。

當電動汽車的數量因國家補貼政策而開始增加時,這一產業鏈帶來了一個投資機會,其數量不斷增加,價格不斷上漲。當2016年有人還在為國軒高科(電池組件製造商)的高利潤而歡呼,甚至以30元左右的價格購買時,他有沒有考慮過這一利潤會持續多久,在這樣高的利潤下給出30倍以上的估值是很危險的。它與2000年的家電專家非常相似。後來的價格戰真的讓這個行業痛苦不堪,國家補貼和監管的變化不應該用來解釋這些事情。這不是核心。核心是沒有特別強大的壁壘的高利潤必然會帶來產業資本和營利資本的湧入。2018年8月,國軒高科的價格從30元下降到12元。錯誤的堅持肯定會毀掉一個人。

在生命週期中,我們如何才能度過不可避免的價格戰?(截至2018年,老闆的電器和華迪的廚房和電力行業還沒有經歷過價格戰的洗禮。我將在下一章討論這個案例,當我討論家用電器行業的分析時)。從美的和格力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四個更有趣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