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伴隨著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吞併晉國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智氏後,又瓜分了晉國王室,而周天子也被迫將魏趙韓三家正式封為諸侯。歷史的車輪從春秋駛向的戰國,各諸侯國之間的兼併和戰爭更頻繁了。要說春秋可能受周禮的影響,諸侯之間可能更多的爭的是地盤,想要的地位,並不以殺滅對手的有生力量為主,而到了戰國一切都不同了,動輒參戰幾十萬人,充斥著戰死、坑殺、俘虜。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經過春秋戰國的大洗牌,大魚吃小魚,傳說西周初期分封的八百諸侯最終沒剩下幾個,其中有韓、趙、魏、齊、楚、燕、秦七個諸侯國脫穎而出,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戰國七雄。各國人才輩出,勵精圖治,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戰國最先稱霸的魏國、也不是地盤最廣的楚國、不是任人欺負的韓國、更不是一掃六合的秦國,而是存在感很低的燕國。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要說起這燕國啊,那是正宗的老牌諸侯國,而且是公爵,早在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商之後,就把他的弟弟姬奭分封於燕地,經過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後最終形成了戰國初期的面貌,其地盤大概囊括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北京天津、遼寧省南部。雖然說在但是這個位置不咋地,人口少、耕地少、山又多的苦寒之地,但是燕國好歹是戰國七雄裡面血統最正宗最高貴的一個,號稱“八百年諸侯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共計八百二十二年)”不過也正由於這苦寒之地,讓燕國發展不起來,人口最少不說,就耕地面積都不到韓國的一半,而且從開始立國就受到山戎等北方異族的襲擾,受這些限制,當然也就無法南下後其他國家玩耍了。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中原舞臺上燕國的參與比較少,所以就顯得存在感比較低了,人家韓國吧,雖然都是充當背景帝,任人宰割,但是重在參與嘛,燕國倒好,乾脆沒自己啥事了,要說悶聲發大財吧?也沒見富起來多少,那麼這個存在感最弱的戰國七雄之一,和其他諸侯國有為數不多的哪幾次摩擦碰撞呢?做了哪些露臉的事呢?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一、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

相王,也就是戰國中期諸侯國互相之間相互承認對方君主王位的事件,而相王的出現也標誌著周王權威的徹底消失。在戰國早期,畢竟周天子還存在,傳承幾百年的君臣禮綱不是那麼容易就消除的,所以當時各諸侯國雖然都是野心勃勃,哪怕你用天子儀仗,不聽號令,不納貢。除了楚國、吳國、越國外沒幾個敢僭越稱王這條線。可是隨著戰亂兼併,局勢更加複雜,天子式微,慢慢的也就真沒幾個諸侯國把天子放在眼裡了,諸侯爭霸他也需要地位是吧?憑什麼我實力比你強,你是王,我是公爵、是侯爵,要低於你。一時各國不論大小紛紛稱王。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先是有魏惠王和齊威王“徐州相王”,接著秦惠文王自立為王,魏惠王尊韓威侯為王,甚至是中山國、宋國這些二流國家也爭相稱王。這還不夠啊,搞得越大越好,於是公元前323年,在公孫衍的斡旋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大國。這也就是"五國相王"的由來。而燕國在其中露臉了。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二、燕國伐齊,使齊國幾乎滅國

長期的對抗異族,蟄伏了許久的燕國,終於出了燕昭王這一位雄主,前312年,燕昭王繼位,加強軍事訓練,廣攬人才的同時,也一直想要報當年齊國趁燕國內亂相攻之仇,而此時齊國由於吞併宋國後,開始膨脹,又是攻擊楚國,又是攻擊三晉(韓趙魏),甚至發展到想要取代周天子。這些行為,引起各國震動,於是反齊聯盟的建立了。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前284年(燕昭王三十二年),燕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調動傾國之兵南下伐齊,秦、韓、趙、魏等國也紛紛響應出兵,這幾國出兵雖然不排除雷聲大雨點小的這種行為,但是一時間也是給予齊國巨大的壓力。面對如此局勢,齊湣王也是舉全國之力抗衡,雙方在濟水(濟水是古黃河支流之一)西岸大戰,齊軍不敵,以大敗收場。一時間猶如一塊肥肉一樣被餓狼瓜分,宋國舊地被魏國佔領,河間(河北省獻縣)被趙國佔領,而燕國則繼續南下長驅直入齊國,在短短的五年內,以摧枯拉朽之勢連下齊國70餘城。齊國此時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而齊國之後是如何收復失地的這裡就不聊了,此次燕國聯合秦、韓、趙、魏共同伐齊,可以說是燕國最威風的一次了。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三、兩次攻伐趙國,偷雞不成倒蝕把米

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我們都知道,這場戰爭以趙國慘敗收場,元氣大傷,幾乎散失了全國的有生力量,經此一敗,看似不堪一擊的趙國就被群雄虎視眈眈,而燕國這個和趙國關係還不錯的鄰居也出手了,前251年,燕國一邊派國相慄腹和趙國訂立友好盟約探聽虛實,一邊聽信“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的言論開始毀約伐趙。不過,畢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損兵折將不說,就連都城也被趙國廉頗包圍,於是就趕緊派人議和,以割5座城的代價,讓趙國解除了對燕國的包圍。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而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利益為上,前243年,趙國派李牧進攻燕國,奪取了武遂和方城等城。趁著秦趙爭端與趙國臨陣換將(龐暖取代廉頗),於是就伺機第二次進攻趙國,結果劇辛輕敵,率軍冒進,被趙軍統帥龐暖擊敗,又是損兵折將,還讓秦國從中漁利,更加強大。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四、荊軻刺秦王,加速燕國滅亡

戰國後期,經過長期的諸侯割據角逐,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都遠勝於其他六國,王者之像以現,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8年,在先後滅掉韓國、趙國之後,兵鋒直指燕國,而自知正面無力抗衡的燕太子丹,決定大膽的嘗試,刺殺秦王。於是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圖窮匕首見”、“秦王繞柱走”“王負劍”這些典故,而荊軻也以失敗而告終,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佳話,千古絕唱。

戰國七雄:存在感極低,號稱八百年諸侯國的燕國,都幹了哪些事?

但是也正因為這次行動,使得秦王政大怒,命令大將王翦攻打燕國,一舉拿下燕國都城薊,燕王喜與太子丹逃往遼東郡,雖然沒有被滅,但是也已經名存實亡。公元前222年,遼東陷落,燕王喜被俘,燕國宣告滅亡。

照此看來,燕國也是幹了不少“壞事”的,只不過是地貧人少的國情迫使燕國成為了一個“和平愛好者”罷了,你們爭吧,你們打吧,我在北方“安居樂業”豈不快活。

歷史即是主觀又是客觀的,存在諸多不足,還望大家指正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