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抗癌科普!腫瘤防治“國家隊”與您“雲上”有約

4月15日-21日是第26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鑑於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本屆宣傳活動的“主陣地”轉移到了線上。

在赫捷院士帶領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院兩區“南北呼應”,為全國患者精心準備了一系列“雲上”抗癌共同行動:北京院區舉行百名專家在線義診等活動;4月15日起,深圳院區在院長王綠化帶領下,匯聚16個臨床科室24位專家,連續7天帶來癌症防治知識科普,囊括了大部分多發癌症的預防治療。

四位“國家隊”大咖領銜“雲科普”

據國家癌症中心公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過390萬,死亡病例超過200萬。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持續上升態勢。

2020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主題為“癌症防治 ·共同行動”,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放大招”,以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院長王綠化教授為首,中國抗癌協會近距離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盛修貴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麻醉與鎮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莉教授、國家 “百千萬”人才王東文教授等三位副院長“打頭陣“, 在線上面向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和華南地區的患者和家屬,帶來國內外最權威、最前沿的腫瘤防治資訊。

“什麼是放射治療?”“哪些患者需要進行放射治療?”“怎麼看待放射治療的一些不良反應?”中國放療學界大咖王綠化將圍繞這三個核心問題進行科普。作為現代腫瘤三大治療手段之一,放射治療被譽為“隱形手術刀”,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如腦膠質瘤、鼻咽癌及其它頭頸部腫瘤、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視病情均有可能有放療指徵。

此外,他還帶來被稱為“21世紀最理想的放射治療醫用射線”的質子治療前沿信息。在不久的將來,深圳患者就可以用上這種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放療手段。

“得了宮頸癌,子宮可以被保留下來嗎?還能生育嗎?”婦科專家盛修貴開門見山,直接拋出了宮頸癌患者心中最關注的兩大問題,用兩個年輕女病友的故事對女性宮頸癌防治做了詳細論述。

“八成晚期癌症病人會伴隨疼痛”、“腫瘤病人疼是正常的,能忍就忍吧!”、“口服鎮痛類藥物會導致藥物成癮嗎?”麻醉專家孫莉用患者和家屬常見的思想誤區引出自己的演講主題——癌痛是需要積極治療的疾病,為大家科普癌痛的原因及各種治療手段。

世界微創外科領域被譽為“革命性”變化的機器人手術,是泌尿外科專家王東文的長項。他講述了這種“最小的損傷,最好的療效”現代手術方式相較傳統手術的優勢,帶來這項國際前沿醫療技術科普最新知識。

“有防有治”的深度抗癌科普

據瞭解,此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深度抗癌科普行動將持續7天,集齊包括頭頸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乳腺外科、肝膽外科、胰胃外科、結直腸外科、婦科、泌尿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綜合科、血液腫瘤科、中醫科、介入科、骨與軟組織科等16個臨床科室,由高紀東、車旭、田軍、孫力、闞志生、魏明輝、王天寶、陳瑛罡、楊渤彥、劉強、吳式繡、杜春霞、郭智、宋鵬等科室負責人領銜。

24位臨床腫瘤專家教授將圍繞各種常見癌種,就“肺癌早診早治”、“怎麼遠離肝癌”、“食管癌喜歡纏上哪些人”、“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等相關問題發表權威觀點,深入淺出的分享腫瘤相關知識。這些科普視頻將會陸續上線,市民朋友可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等相關平臺學習下載。

院長王綠化介紹,世衛組織認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希望通過腫瘤防治宣傳週行動,讓癌症防治核心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隨著醫院一期改擴建工程、二期建設啟動,以及質子腫瘤治療中心的開工建設,未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將成為擁有超過2300多張床位的現代化腫瘤專科醫院,解決深圳及周邊地區居民家門口“看大病難”的問題。

【記者】姚淑慧

【通訊員】計越

【作者】 姚淑慧

【來源】 健康情報局南方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