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們課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賴寧嗎?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還記得我們課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賴寧嗎?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我們曾經的課本里有一位15歲的救火小英雄名字叫做賴寧,但是慢慢的他的名字也是在教材中被除去,這是為何呢?或許原因也是令人深思!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1988年3月13日,四川石棉縣海子山因電線短路發生山林火災,火借風勢,剎那間山上一片火海,周圍的森林、衛星接收站、石油公司油庫以及居民財產等面臨巨大的威脅。年僅15歲的賴寧發現火災後,與幾個小夥伴一起第一時間跑到山上救火。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很快,消防員等專業的救火人員也趕到現場,因為天色已晚,怕這些學生髮生危險,消防員用汽車將這些學生們強行送下山。但是,賴寧雖然年紀小,卻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他帶領兩個小夥伴悄悄溜回去繼續撲火。最終,火被撲滅了,小英雄賴寧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年僅15歲的少年賴寧為了撲救山火而力竭犧牲,他因此被國家授予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英雄少年”和“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等榮譽稱號。賴寧的事蹟被眾多報紙等媒體報道,他被樹立為全國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無數國人被這位小英雄的精神感動。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在整個90年代,賴寧是我國所有學生“見義勇為”精神的榜樣,他的事蹟被寫進教科書,他的照片被做成海報掛在許多學校的牆上。但是在進入21世紀後,小英雄賴寧的“存在感”卻正在慢慢變弱,他的名字被移出教科書,照片從學校摘下,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當初,許多媒體過分宣傳賴寧“見義勇為”的精神,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未成年人的效仿,賴寧的做法與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不相符。未成年人畢竟年紀小,他們在遇到危險時如果硬往上衝很容易將自己也置於險境,此時最好的做法顯然是先報警或尋求大人的幫助。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前段時間,河北保定一小區居民樓突然冒出滾滾黑煙,正在附近球場打球的王佳碩等6名同學第一時間拿起樓下水桶參與救火。但火越燒越大,幾桶水無濟於事,幸虧其中一位同學帶了手機,他趕緊撥打了火警電話。所幸,這場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6名初中生的事蹟也登上了中央電視臺,而主持人強調最多的一句話是:遇到火災,一定要先報警,確認安全後再施救。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對未成年人來說,保證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遇到危險,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再施救,不要貿然涉險,目前,這種觀點成為各學校安全教育的主流。賴寧的精神值得鼓勵,但做法不值得提倡!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还记得我们课本里的救火小英雄赖宁吗?为何在教材中被去除,原因令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