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員烈士的出現與英雄賴寧的消失

2019年第一季度是一個悲痛的季度,四川、山西等地連續山火,使我們英勇的戰士變成了烈士,我們深刻緬懷為拯救地球家園先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們。我們需要深刻剖析發生這一現象背後的社會管理問題。

80年代的人都應該記得,我們的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少年救火英雄——賴寧,他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88年參與撲救山火的事故中犧牲,被國家授予“少年英雄”的稱號。

30多年過去了,山火每年仍會發生,這場戰鬥中的主角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圍繞山村生活的人群

消防員烈士的出現與英雄賴寧的消失

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三十年,鄉村人口從1988年8.2億人,佔比74.19%,到2018年的5.64億人,佔比40.19%。數字的背後,現實比數據更為恐怖。因為除了戶籍人口的統計以外,實際上戶籍在鄉村的人,具有勞動能力精壯青年,大多數通過求學、就業等形式,常年生活在城市。鄉村實際上多數為勞動能力較弱,或年齡偏大的人留守。

由於人口數量和結構的變化,導致山火發生後,救援的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

第一,發現火情的時間。30年前,山火發生後,由於鄉村人口密集,發現火情的時間相比當前,要快很多。通常在30分鐘以內。現如今,山火發生後,若肇事人不第一時間報警的話,那麼等其他人員發現火情時,山火火情一般已發展較大。

第二,組織救援的時間。30年前,發現山火後,第一時間組織救援的是鄉村組織,通過高音喇叭的形式,組織就近的村民,全民參與救火。火勢不易擴展較大。現如今,發現山火後,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只能是打119消防電話,等待消防員的到來。我們知道消防隊按目前的設置是圍繞城市消防進行佈置的,並沒有針對鄉村尤其是針對山火的專業消防隊伍。在接到火情後,組織人員趕到現場救援,這個時間通常是以小時來計算的。與此前村民發現山火,組織村民現場救援相比,時機成倍滯後。

第三,參與救援的人數。由於發現及時,參與救援人員眾多,通常是一個村到幾個村的人全員參與,人數在百人到千人之間。山火通常在小範圍內就得以控制和撲滅,較少發生特大面積的山火火情。現如今,由於鄉村留守人口本來就少,且多為老年人和小孩子,不適宜參與救援。只能等待消防員,而消防員的人數對於山火的救援,可以用杯水車薪來形容,組織三五十人的消防員,已算是規模比較大的組織了。

綜上,現如今山火發生時,面臨的救援現實,更為艱難。山火火情,面臨救援時機延後、救援人數不足,救援力量短缺等問題。

在當前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單獨依靠人力來救援,已不能滿足需求。針對山區人口少,山火易發的實際情況,實際上按照山區面積,採用單位面積配備高端消防設備,如專業消防直升機或其它更為先進的規模化消防設備,是下一步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