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用戶”與“失去用戶的命”是不一樣的,從順風車殺人看BAT的“恐怖倫理學”

一個幽靈在街頭徘徊了兩天,直到女孩上了他的順風車。車開向了偏僻的遠方,女孩再也沒有下來。河南空姐案的發生猶在昨天,溫州女孩又一次落入不良滴滴司機的魔爪。人們不禁懷疑滴滴順風車的整改,究竟有沒有效果?

這次比上次更為惡劣,至少從兩個細節上可以看出來。第一,司機顯然不是臨時起意的激情犯罪,而是早有預謀。第二,女孩失聯後,朋友已經報警,但滴滴卻一再延誤給警方提供信息。

事實上,河南空姐案發生之後,滴滴順風車剛進行了整改,增加了人臉識別、夜間同性乘車等安全措施。但是,順風車升級了,犯罪也升級了。之所以說預謀,是因為前一天乘坐這輛車的女士已經察覺到司機形跡可疑,臨時跳車才脫險,事後向滴滴平臺舉報投訴,卻沒有得到任何反饋。

升級不成功,說明了滴滴對現實人性的把握,遠遠不如騰訊在遊戲中對人性的把握。有人曾經批評,互聯網有七宗罪,性慾、懶惰、傲慢、嫉妒、憤怒、貪婪、炫耀,從網吧到手機,從快手到今日頭條,等等各種互聯網產品,哪一個不是靠搔著人性的癢處,讓人沉迷不已?人們對這些“討人喜歡”的互聯網產品大呼過癮的同時,那些靠挖掘“人性惡”來賺錢的互聯網公司,對於人性惡的現實預防,又有多少經驗呢?

這次,滴滴客服似乎尤其看重隱私,警察表明身份後還要等所謂的“安全專家介入”,拒不提供順風車司機的信息,嚴格遵循規章程序。可笑的是,對於“尊重用戶隱私”這一點,百度李彥宏根本不信,他說,中國人其實對隱私沒那麼敏感,中國用戶願意用來交換便捷性或效率,此言論曾引起軒然大波。

隱私是重要的,這是互聯網公司慢慢才認識到的,然而,命更重要,這一點似乎還沒認識到。在人命關天之時,客服的每個回覆,滴滴對警方的每次配合,都是在與時間賽跑。這一點,恐怕滴滴的公司基因裡,根本沒有涉及到。不管是一線的客服,還是所謂的“安全專家”,抑或是大批的產品經理。

很可能,客服接受的訓練是:用戶比天大,隱私比天大,合規合理的流程比天大,那些安全專家等嚴密的措施比天大,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紅線:命比一切都大。

這是最大的倫理。

航空公司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只要有人說“炸彈”就停飛,畢竟人命,輸不起。哪怕停飛之後,查出來是誤會或者惡作劇,再對惡作劇的人進行嚴懲,也不能冒著風險飛行。當年的救火英雄賴寧也很典型,最開始國家還宣揚賴寧是個小英雄,不顧生命去救火,但是後來很快就撤下了,併發文,嚴禁青少年參與救火,命是最重要的。

女孩被害後,滴滴表示願意按法律規定標準的三倍來進行賠償,畢竟對於滴滴這麼大的公司,一筆賠款,一次危機公關,根本花不了幾個錢。然而這麼多錢能換回一條人命嗎?滴滴這樣的互聯網平臺,必須要知道:失去的用戶還能找回來,但是,用戶的命,卻是找不回來的。

當然,也許滴滴是知道自己的平臺和產品存在這些風險的,甚至可以算出一年會有多少人因此受難,公司會因此付出多少賠償,畢竟這是一家以大數據和技術著稱的公司。然而即便這樣,滴滴依然選擇“為了用戶體驗”而隱藏“緊急求助”功能。

有人舉例說,當年福特公司明知油箱有設計缺陷,卻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不安裝保護裝置。這樣,即便到時候真有幾輛車出事,福特公司的賠償金也遠遠低於保護裝置的成本。因此公司選擇了更為省錢的方式,那就是賠償人命。或許滴滴果真像當年的福特公司一樣,雖然有賠償人命的風險,但跟壟斷市場之後所得的利潤相比,即便三倍的賠償依然是微不足道,那就選擇用錢來擺平一切。

這些年,互聯網的產品思維深入人心,互聯網的創新創業深入人心,互聯網的效率至上深入人心,一切上市併購都深入人心。反而,欠債還錢,人命關天的樸素倫理學共識,卻不深入人心了。緊急求助鍵怎麼能因為影響體驗就輕易摺疊呢?這是報警電話,不簡簡單單是產品體驗的問題,涉及到人身安全,不必考慮什麼體驗。

連續出了這樣的命案後,有人開始懷念之前退出中國市場的Uber。其實美國Uber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惡性事件,後來Uber在軟件內設置了報警功能,乘客只要感到不安全,就可以直接撥打911,可以根據Uber顯示的實時地點快速說清自己的位置,甚至用戶不需要說出自己的地址,Uber會自動將信息分享給警方。

對這個事件而言,互聯網公司要學會的是:安全至上,救人刻不容緩,這是紅線。近期的互聯網金融也是如此,俗話說的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信用卡透支、裸貸,都看做一筆壞賬,哪管壞賬身後是洪水滔天,任憑受害者家庭破產,積蓄全無,最樸素的倫理認知哪去了?

《未來簡史》裡有一段話:一旦權力從人類手中交給算法,人文主義的議題就可能慘遭淘汰。只要我們放棄了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而秉持以數據為中心的世界觀,人類的健康和幸福看起來也就不再那麼重要了。這段預言,也許正在成為我們身邊的日常。

這些年,互聯網公司對於商業創新是有貢獻的,但是對於樸素的倫理,卻是有嚴重缺失的。平臺或許不需要承擔全部責任,但是平臺卻有義務改進程序,採取儘可能安全的措施。改革,創業,互聯網,我們在商業模式創新上一路狂奔,也許,真該到了等一等靈魂跟上來的時候了,不能只顧著在“無罪生存”的前提下,瘋狂擴張。

否則,我寧可要社會效率的低下,我寧可要小國寡民。

“失去用户”与“失去用户的命”是不一样的,从顺风车杀人看BAT的“恐怖伦理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