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三四線樓市的現狀和痛點:買不起、賣不出、不敢降


新冠疫情大流行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害如此嚴重,以至於各國政府已開始直接向公民發放現金。全球股市持續下滑,歐美首要股市一個月內最大跌幅到達40%-50%。

而國內樓市大部分卻“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的資產重回價值高地。北京的土地回暖了,深圳兩三千萬的豪宅被瘋搶。大部分購房者就為了一張疫期封閉期的“通行證”,害怕再次上演有家不能回的尷尬局面。而很多三四線城市走的是現金為王的危機,大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開始下跌了,即便是如此,依然無人問津。即便是下跌了,那為什麼三四線城市依然賣的不比一二線城市火呢?

大部分三四線樓市的現狀和痛點:買不起、賣不出、不敢降

三四線樓市痛點緣由

目前,很多地方的房價都居高不下,在過去兩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飛速增長。其原因是一二線城市的“限漲令”,而三四線之前沒有限制,一些一線城市外溢的投資客和棚改政策使得這裡熱錢湧進,炒房情緒高漲。而在棚改貨幣化的刺激之下,在買房需求的推動之下,房價一路飛漲,甚至開始逼近了二線城市。把房價推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破萬對這些城市來講都很司空見慣了。

尤其是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普遍經歷了幾輪上漲,連一些小縣城都已經將近一萬元。有統計顯示,房價過萬的三四線城市,已經超過了20座。而不少剛需者四五千元的月收入和當地動輒上萬的房價名顯不匹配。

大部分三四線樓市的現狀和痛點:買不起、賣不出、不敢降

經歷了2018年的樓市新政的密集出臺之後,樓市並未如很多人預料的那樣調控放鬆,卻是逐漸的進入了穩定的時期。對於樓市的調控力度之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從限購限貸再到限售,所有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提高門檻,降低人們的炒房熱情,圍追堵截組織社會上的熱錢進一步向房地產這個蓄水池流動。

過度透支的結果:盛極而衰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不少三四線城市卻又陷入了另一個尷尬的現狀。剛剛成為樓市“新貴”的三四線城市,房子並不再繼續火熱,反而陷入了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的局面。

因為大部分真正的剛需客靠自己積累財富買房已經成為了天方夜譚,追不上房價的漲幅速度,雖然現在漲幅被控制住了,但是房價仍然處於高位,與當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太大,老百姓還是買不起房子。

大部分三四線樓市的現狀和痛點:買不起、賣不出、不敢降

而三四線城市這一波的樓市繁榮,和棚改貨幣化息息相關。但如今不少城市已經基本完成棚改,而且國家貨幣化安置政策也在調整,所以最大的一個刺激點在衰弱。

高槓杆模式下愈演愈烈

加上近期各地二線城市“搶人”戰略,而因此前漲幅較大,房價已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二線城市的基礎設施資源和產業佈局都優於三四線城市。導致很多購房需求都去二線城市買房,分流了部分三四線購房需求。

三四線城市的人口,特別是年輕人口,都願意揹著行囊去尋找更好的發展機遇,會源源不斷向大城市補充。在高房價和低收入不平衡的天秤下,三四線城市房子並不再繼續火熱,三四線城市的房子陷入了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掉的局面。

大部分三四線樓市的現狀和痛點:買不起、賣不出、不敢降

不能說偏概而論全部三四線城市,並非這樣的現狀所有三四線城市的有。部分挨著省會城市,挨著國家中心城市,挨著北上廣深,環一線的三四線城市未來前景就不一樣,也是存在投資價值。如:背靠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海域的某些(周邊)海景房,因地理位置優越,能享受到政策紅利,本身就在旅遊度假區裡,有生活,有配套,不用擔心人流量和升值潛力。

從目前的樓市來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小城市面對人口、產業、政策的壓力,樓市只會慢慢迴歸穩定,房價不會出現大漲大跌的現象。三四線樓市雖然不能說會崩盤,但是對於現在已經選擇在這些城市的購房者和賣房者來說都將面對重大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