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楊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作《臨江仙》一曲,因毛宗崗父子將其作為《三國演義》開篇詞,又因央視版《三國演義》將其作為主題曲,而為人熟知,有人就說,要不是毛宗崗和央視,這首詞也不過平平無奇,滿篇大白話,實在算不得上品。

對此,我只能說:呸!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臨江仙》

我們先看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出自楊慎的《廿一史彈詞》,什麼叫彈詞呢,就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曲藝,一種說唱形式的文學,當然,這個說唱不是rap.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廿一史彈詞》取材於正史,這一首《臨江仙》全題是《說秦漢臨江仙》,所以你看,這原本是說秦漢那點事兒,只不過被毛宗崗父子挪用到《三國演義》中,不得不說,毛宗崗父子評註《三國演義》雖然不怎麼樣,但這個操作還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這首詞大白話,不出奇,不是上品,試想,以毛宗崗父子兩個的自負程度(瞎比亂改《三國》、以自我為中心評註),他們會選一首辣雞詞為己所用嗎,還作為開篇詞?顯然不可能,所以可以確定的是,至少在清朝,這首詞在文人心中,還是屬於上品。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而楊慎老師這《廿一史彈詞》本身的文學成就和評價,也是非常高的,被評為“後世彈唱之祖”,啥意思呢,彈唱這個文學形式,起源於宋朝、興起於明朝、繁榮於清朝,也就是說,在彈詞興起的過程中,楊慎算得上是開宗立派的人物。

且,彈唱在清朝最為繁榮,成就也最高,毛宗崗父子是清朝人,他們是從一個彈詞高度繁榮的時代,選擇了楊慎這一曲《臨江仙》。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再說大白話

《臨江仙》是大白話嗎?確實是,每一句都很通俗淺顯,似乎並沒有什麼高明之處,但你讀來就能引起共鳴,用最淺顯的語言寫出最深刻的含義,這恰巧是楊慎的高明之處。

且,彈詞是一種民間藝術,表演者拿著琵琶彈奏,旁邊一個漂亮的小姐姐演唱,這種表演形式,如果給你搞些高深莫測的典故,再夾雜幾個生僻字,逼格一下就起來了(在多數人心中,看不懂的就是逼格高的),可問題在於,內容太複雜,觀眾聽不懂或者聽錯了,就很尷尬,比如有首歌的歌詞“為你寫詩”,我就老聽成“為你些屎”,造成我很大的困擾,心想現在小情侶都玩些什麼呢!

所以,彈詞的藝術形式,決定了《臨江仙》要用淺近的文言文來創作,也就是所謂的大白話了。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說說楊慎

在明朝這個詩詞衰落的時代,楊慎幾乎扛起了明朝詩詞的半壁江山,一部《升庵詩話》,是研究詩詞的必讀書目。

楊慎本人,是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他排第一,父親楊廷和是朝廷首輔,你看看,既有才華,又有家世,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但你也別羨慕,因為這金鑰匙含了沒多少年,就被嘉靖皇帝搞一出“大禮議”,連他爹一塊兒,先捱打,再發配,從此過上了吃不飽穿不暖的流放生活。

這一流放,就是好幾十年,遠離了朝廷紛爭,也讓楊慎有更多的心思發揮他的才華,他遊歷于山水之間,專心搞創作,《廿一史彈詞》就是在這一時期所作。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一曲《臨江仙》上篇寫歷史興衰、英雄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終歸都是滾滾的長江流水一樣,一去不返,但流水卻永不停息、青山也亙古不變。這是感嘆。

下片抒抒情,歷史興衰也罷、英雄豪傑也罷,都是我喝酒時的談資笑料,也表達了楊慎看破世俗的淡泊情懷。

所以讀這首詞,雖然基調悲壯,但卻蕩氣迴腸,讓人感嘆萬千。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對楊慎來說,他的人生就如這首詞,出生時的金鑰匙、貴為首輔的爹、在朝廷中懟皇帝的自己,多麼意氣風發的過往,可不都是“滾滾長江東逝水”,如今在偏遠之地,反而尋找到了內心的情懷,再回首往事,豈不是“都付笑談中”?

假如楊慎沒有大起大落的經歷,沒有遊歷千山萬水,沒有在歷史古蹟中探尋過往,他又怎能寫出這樣的詞?​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有人說楊慎的《臨江仙》,全是大白話平平無奇,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