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身為"罪官",卻得到上司厚待

元豐三年(1080),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本州安置。八月,東海人徐君猷來黃州任太守,與蘇軾一見如故,視之為親如手足的兄弟,每逢端午、重陽等節日,便邀請他一同飲宴,詩酒唱和。蘇軾雖為"罪官",但得到長官厚待,貶謫之意稍稍減輕了一些。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蘇軾形象

到這年五月底,蘇軾夫人孩子都到了黃州,徐君猷便將城裡一處叫臨皋亭的廢舊驛站,借給蘇軾安頓家人。蘇軾嫌村釀寡淡無味,徐君猷便送他最佳的州釀;鄰近郡縣送來的酒,一時喝不完,徐君猷便混裝於一個酒器中,就像現在不經調配的雞尾酒,給蘇軾送去,蘇軾覺得味道不錯,戲稱之為"雪堂義樽"。

"東坡居士",做個躬耕農夫

貶謫的官員只有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沒有正常俸祿。蘇軾起初"度囊中尚可支一歲有餘",倏忽到了元豐四年(1081),手頭拮据起來。風花雪月不可以充飢,大江遠山也不可以禦寒,蘇軾第一次感到人生離不開眼前的"苟且"!坐吃山空不是辦法,他希望有一塊地,即使自己不辭勞作,做個躬耕的農夫,也好解決肚皮問題。老朋友馬正卿從揚州來看他,正巧徐君猷是他昔日同窗,說起城東有一塊過去駐兵的荒地,不妨撥給蘇軾開墾耕種,徐君猷很爽快地答應了。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東坡居士”形象

白居易貶任忠州刺史時,曾在忠州城東一塊坡地上種花植樹。蘇軾向來喜愛白居易,忠州黃州,都是謫地,更巧的是都在城東,都是一片坡地,蘇軾便將這塊地稱為"東坡",自號"東坡居士"。蘇軾親自下田,幹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頗有陶淵明遺風。

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

但是五十畝地並不足以養活二十餘家口,蘇軾須再置一些田地,才能夠滿足一家人的溫飽。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蘇軾去跑去黃州三十里外的沙湖看田。田在山谷間,當地人告訴他,這塊地非常肥沃,播種一斗種子,可以產稻十斛。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竹杖芒鞋輕勝馬

回來的路上,天下起了雨。拿雨具的僕人先走了,沒有可以拿來遮風避雨的東西,風吹在身上,雨打在臉上,相當狼狽。但蘇軾卻悠然自得,任你風雨肆虐,我自坦然面對,雨中吟成一首《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裡說,既然大自然的風雨不能改變,不如改變我們自己的心態。面對疾風冷雨,人應該用緊強的定力去面對,不妨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濘之中,吟詩放歌,徐徐前行。當人對生活有所了悟之後,就不會永遠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會在微冷的醒覺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線希望。其實,所謂風雨,所謂晴空,在一個寧靜的心靈世界裡,沒有什麼區別。經歷了"烏臺詩案"的磨難和打擊,又經過了兩年的黃州精神煉獄之旅,蘇軾在靈魂上得到了昇華。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一蓑煙雨任平生

謠言逃跑,嚇了太守一大跳

徐君猷看到這首《定風波》,感覺有點不對勁,"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要幹什麼?想歸隱還是想自殺?看管好蘇軾是他的責任,既不能讓他跑了,也不能讓他死了,徐君猷從此便對蘇軾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多加了幾分注意。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蘇軾形象

這年九月間的一個夜晚,蘇軾與幾個朋友在江上飲酒,薄醉歸家,家童已睡熟,無人開門,只得站在江邊,聆聽著江水奔流的聲音,腦子裡反來複去想自己的人生經歷,忽然興起"身非由己"的痛苦,遂吟成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在這首詞裡,蘇軾說他只恨自己置身宦途,身不由己,什麼時候才能夠忘卻追逐功名呢?真想乘上小船,從此消逝,在煙波江湖中了卻餘生。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倚杖聽江聲

此詞一出,立即化為謠言,說蘇軾寫下此詞後,便將冠服脫下,掛在江邊樹上,撐船長嘯而去。謠言傳到徐君猷耳中,讓他大為慌張,抓過《臨江仙·夜歸臨皋》來讀,最後兩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更讓他堅信,蘇軾要逃走,或者要自殺了。他一夜沒睡好,大清早就派人去探視蘇軾。那人快馬加鞭趕到臨皋亭,看到蘇軾正鼻鼾如雷,呼呼大睡,去向徐君猷秉報,他這才放下心來。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臨別抒懷,萬事到頭都是夢

蘇軾並非甘心"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但是蔡確當權,怎能包容於他?王珪當道,又怎能讓他出頭?更重要的是,作為變法派打擊的二號目標,豈會容他東山再起?蘇軾從"烏臺詩案"中死裡逃生,早已打消了仕進的念頭,只想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東坡煮茶圖

這年重陽節前,徐君猷接到新的任命,要離開黃州赴湖南上任,蘇軾在涵輝樓為他送行。席上,蘇軾賦《南鄉子》詞一首:"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這首詞跟《定風波》的思想一脈相承,在他看來,榮辱得失、富貴貧賤,都是過眼雲煙,世事的紛紛擾擾,不必耿耿於懷,正所謂"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如果命運不允許自己有為,就飲酒作樂,終老餘生;如有機會一展抱負,就努力為之,也就是《定風波》裡說的"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把這首詞贈給徐君猷,大概徐君猷看了這首詞,再聯想那首《定風波》,就能準確理解"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的意思,不會產生蘇軾要逃跑的想法了。

人走"遺愛",舊恨新愁只自知

蘇軾初到黃州時,經常去安國寺洗澡,"豈惟忘淨穢,兼以洗榮辱"。跟徐君猷相熟以後,便經常邀徐君猷同去安國寺,在竹林一間亭子內品茶談天。現在徐君猷已去,唯餘竹間亭子煢煢孑立,安國寺住持繼連請蘇軾為亭子取個名字。蘇軾內心裡是感激徐君猷的,徐君猷不介意他的"罪官"身份,不怕受牽連,同情他,照顧他,先借他臨皋亭安身,又撥給他土地養家,還經常請他喝酒品茶,而且徐君猷為官清廉,有益鄉間,人去後,政聲留,蘇軾便給竹間亭子取名為"遺愛亭"。

《臨江仙》:蘇東坡一首詞嚇了領導一跳

今日黃岡遺愛亭

可惜,徐君猷到湖南上任不久,就離開了人世,蘇軾聽聞後專門寫了一首輓詩:"一舸南遊遂不歸,清江赤壁照人悲。請看行路無従涕,盡是當年不忍欺。雪後獨來栽柳處,竹間行復採茶時。山城散盡樽前客,舊恨新愁只自知。"客人飲罷散去了,只有自己知道新愁舊恨。面對世事無常,人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珍惜而已。相聚時,要懂珍惜;離去時,便少遺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