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醬香型”白酒的祕密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講究天人共釀,追求天時地利,茅臺鎮的制酒人通常在釀造醬香型白酒時,會選擇端午制曲、重陽下沙,那麼究竟為何選擇在端午時制曲,在重陽時下沙呢?

你所不知道的“醬香型”白酒的秘密

端午制曲:

端午制曲,指的就是端午時節開始製作酒麴。是茅臺鎮生產醬香型白酒一個生產週期的開始。我們所說的酒麴正是通過糧食發酵成酒醅的必備原料。

茅臺鎮醬香型白酒幾乎都是採用當地優質的小麥來進行制曲,在高溫(通常在40攝氏度以上)環境下制曲。制曲選擇在夏天。高溫環境下有利於微生物的繁殖與生長,微生物混入曲塊中,分泌出許多的酶,可以加速蛋白質、澱粉等轉化為糖分。

夏天制麴車間的大門上就會爬滿一層小蟲,這些小蟲叫做“曲蚊”。正是這些曲蚊為制曲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制曲的第一步是製作曲藥。製作曲藥的主要原料是小麥,將小麥弄成粉狀,加入水,然後與母曲進行攪拌,攪拌完之後乘放在木盒子裡面,工人們站在盒子裡通過用腳不斷地踩,使小麥經過變成“曲塊”,之後用穀草將其包起來進行“裝倉”,10天左右後進行“翻倉”,把曲塊上下翻轉,讓每一個面都能很好地接觸微生物。生產一塊優良的酒麴最少要在3~5個月。

你所不知道的“醬香型”白酒的秘密

重陽下沙?

沙是製作醬香酒原料--高粱的另一種說法,由於茅臺鎮正宗醬酒的原料為紅纓子糯高粱,即紅粱,是茅臺鎮特產的一種糯高粱,顆粒小,呈醬紅色看起來就像沙子一樣。茅臺鎮的人都稱其為“沙”。重陽下沙指的就是,重陽節時開始投料(紅纓高粱),這便是醬香型白酒的第一次投料稱為下沙

下沙時的投料量佔總投料量的50%。在制酒過程中,如果投料的完整程度不同,就會產出不同的醬酒。投入比較完整的高粱而產的酒為“坤沙酒”;用磨碎的高粱產出的酒名叫“碎沙酒”;用最後9次蒸煮丟棄的酒糟,再加入新高粱和新曲藥後產出的酒叫“翻沙酒”。茅臺最著名的“回沙”工藝,即是指將高粱多次蒸煮出酒,而不是一次榨光酒分。而不能望文生義地解釋為,茅臺酒要在沙裡過濾。

你所不知道的“醬香型”白酒的秘密

關注#品酒說#,每天為您分享更多更精彩的酒類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