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在中国历代的统一王朝之中,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显得十分的特殊。首先,在中国历史纪年表中没有它的位置,而是把它包含在汉朝的历史纪年中;其次,《二十四史》当中也没有属于新朝的一部专史。在东汉班固的《汉书》里,把新朝皇帝王莽列入了通常属于“乱臣贼子”位置的《列传》的后面。那么,新朝的历史地位为何会如此不堪?寓意求新的“新”国号究竟是名副其实还是巨大的讽刺呢?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新朝特殊的历史地位

从历史事实层面上来说,王莽所建立的新朝拥有为后人所忽视的非常特殊的历史地位。那就是王莽取代汉朝,建立新朝,开创了中国历代王朝中和平改朝换代的先河。在王莽之前,想改朝换代都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风暴,包括商、周、秦、汉都是靠打天下得来的。王莽之后,改朝换代从形式上来说基本上是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宫廷政变的结果,比如后来的魏、晋、隋、唐、宋等,天下都是前朝的皇帝“奉送”的。那么我们说,靠真刀真枪打天下的阳谋可以建立王朝;靠搞阴谋,搞政变,靠收拢民心,也能够建立王朝。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汉朝后期的日渐衰落

汉元帝刘奭(shì)在位期间,十分喜欢大赦天下,动不动就大赦天下,结果造成真正的坏人变得有恃无恐;再加上汉元帝喜欢赏赐,动不动就赏赐手下人,这都是需要大量钱财的,结果造成天下赋役繁重,所以从汉元帝开始,汉朝就由盛转衰了。汉元帝与皇后王政君的关系不好,等到汉元帝死后,其子刘骜继位,是为汉平帝。这个时候的太后王政君不给汉平帝实权,那汉平帝倒也落得清闲,开始了风流快活的生活,及其宠幸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王政君又重用自己的兄弟、子侄来把持朝政,这就出现了汉朝一种奇怪的政治现象——外戚专权。天下虽然还是姓刘,但是管天下的已经姓王了。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王莽的道德楷模形象

王莽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但因为父亲王曼死得早,所以并没得到家族的荣光,没有封侯晋爵;而且他和那些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堂兄弟们不同,王莽简直是仁、孝、礼、义、廉、让的典型。史书上记载说王莽孝顺母亲、尊敬嫂子、抚养侄子;而且遵循周礼,手不释卷,博学多闻;喜好结交社会贤达,不与纨绔子弟为伍。有一次王莽的大伯父大将军王凤病重,王莽比王凤的亲生儿子还孝敬,数月衣不解带服侍王凤,就在弥留之际将王莽托付给了皇后王政君,之后王莽做了黄门郎,开始了他的仕途。公元前16年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王莽和王政君合谋拥立9岁的刘衎(kàn)为皇帝,这就是汉平帝。由王莽来总揽朝政,此时的王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

随着王莽权位的不断上升,他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道德形象。依然是那么的克己、奉公、守节,甚至有时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措,从而聚集起了超高的人气和声望。比方说,当时的地主豪强们都会豢养大量的奴婢,奴婢的地位很低。但是王莽不同,当时他的次子王获杀了一个奴婢,按照当时的法律就是缴点罚款就了事了,可王莽却逼令他的儿子自杀了,一命偿一命,大家可以想象这会给当时的社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再比如说,当时的王公贵族们都在兼并土地聚敛钱财,而王莽不仅拒绝朝廷的赏赐,还把自己的土地分给穷人,每到灾害的时候还倾其所有用以救灾。我们可以来看看当时朝中的形势,幼主汉平帝刘衎,老资历的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外戚王氏一族权势显赫,堪称道德完人的王莽总掌大权。当时的社会形势,汉朝的统治江河日下,政治腐败,百姓困苦,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可以说当时的政局方向就是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王莽以五德理论得民心

王莽大肆宣扬一百多年前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和五德终始理论学说,认为天子是上天派来治理百姓的,如果天子不合格,上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警示。而改朝换代则是一种自然法则,就像是五行相生相克,征伐式的改朝换代就是五行相克,禅让式的改朝换代就是五行相生。正因为汉朝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困难,印证了这一说法,所以老百姓都不在留恋汉朝的旧德,都期盼着新德的出现。正是在这样人为的背景之下,新的道德楷模——王莽粉墨登场,而且很快速的取代了汉朝。公元5年,王莽废杀了14岁的汉平帝刘衎,公元6年改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从公元6年到9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名称,王莽先是成为摄皇帝,也就是具体管事的皇帝;然后成为“假”皇帝,也就是代理皇帝;最后又正式转正成为真天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帝。王莽宣布,废除汉国号,建立新朝,定国号为“新”。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王莽建立了新朝以后,那真的是事事求新,从上打下,从政治到经济、到文化、到制度等等他全部都要改,甚至是为了求新而求新。比方说,王莽有着浓厚的名号情节,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名、各级爵位的称号、各地少数民族名称、以及天下郡县的地名,王莽没有不改的。当时相当于省级的100多个郡,有70多个被改了名字;1500多个县的名字他改了700多个,而且不是只改一次,而是翻来覆去的修改,有的甚至改了四五次。比如将“西安”改为“东宁”、“无锡”改为“有锡”,这样改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

开创和平改朝换代之先河的王莽新朝,成也在“新”,败也在“新”

王莽还引经据典,全面改制,称作新政。王莽将儒家艳称的周朝作为心中的模范,言必称周公、事必据周礼、制必据周制,渴望通过这些旧制来教化百姓,使国家得到安宁。我们说历史已经发展到汉朝了,怎么可能再回到周朝呢?中国历史上托古改制的王朝是很多,而且所托之古基本上全都是周朝,但这只是托古并不是复古,这两次词差别很大的。王莽看似是一味的求新,但其实只是复古守旧,完全没有考虑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王莽的新政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纯属劳民伤财,激化了各种的社会矛盾,最终王莽失败了,而且败得非常凄惨。

想当初,王莽成功的时候,有40多万全国近一半的读书人上书为他请赏,8000多人歌颂他的功绩,900多位王公贵族劝进;等到失败的时刻,68岁的新朝皇帝王莽最后的下场,居然是尸身被剁成千段,首级被老百姓互相打砸,舌头被割下来切碎分食之。那么王莽迅速的成功之后又迅速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还是王莽自己造成的,正是由于王莽极端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乱改革,瞎折腾,使得曾经喜新厌旧的人民,很快就变得喜旧厌新了,人们开始思念刘姓汉朝的恩德,毅然抛弃了不久前还寄予厚望的王莽的新朝。公元23年,新朝在人民起义的战火中很快灰飞烟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