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模式將是一顆隨時引爆的定時炸彈

今年1月31日,美國渾水調研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在其官方推特上發佈了一份長達89頁的做空報告,就瑞幸咖啡從2019年第三季度開始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等的情況做了詳細說明。經過兩個月的持續發酵和調查,北京時間4月2日晚間,瑞幸咖啡在美國證監會官網上掛出了一份內部調查,自爆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建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其中包括捏造某些交易。這一爆炸性新聞造成瑞幸咖啡股價在美股當日開盤前就已經跌了80%,開盤後沒幾分鐘瑞幸咖啡股價發生熔斷,此次暴跌直接蒸發掉370多億人民幣。

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孫立堅教授認為,瑞幸咖啡事件從表面上看是一起財務造假的案例,但從這個事件當中我們應該看到的是瑞幸事件折射出的一種值得詬病的商業模式、缺失的企業責任感,以及亟待痛定思痛的反思和啟示

孫立堅:復旦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FDDI(復旦發展研究院):我們都知道,瑞幸已經不是第一個被渾水成功做空的中國企業了,這不禁讓我們疑惑,莫非是渾水看清了一些企業的某種特性或模式,從而可以做到很高的查驗"命中率"?

孫立堅:沒錯,瑞幸咖啡走的是一條大眾路線,和今天的民生或者內需,甚至新零售模式是密切相關的,這種定位也使得老百姓的關注度不斷增加,所以這個事件帶來的社會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且,瑞幸咖啡所走的商業模式值得我們反思,這也是帶給它災難的重要原因。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也是很多企業追求的目標,即完成上市,以形成新財務的自由化。

為迅速上市,一些企業沒有選擇靠產品競爭力、靠綜合業績來得到市場青睞,而是採取包裝業績、大量燒錢、不計成本地鋪開影響力以獲得社會公眾的好口碑從而上市;再利用資本市場的自由現金流來覆蓋成本壓力,甚至捏造虛假交易去包裝自己的業績;加上投資方大股東為其背書,形成自我閉環和關聯交易的商業模式。這種來錢快的商業模式容易製造一種錯覺:追尋上市可以不計任何成本,只要上市成功,一切代價都能被對沖掉。

瑞幸的另一個典型商業模式是利用中國人口紅利發起的流量模式。此種模式下,企業會不計代價燒錢來抓人口紅利帶來的流量,打造華麗外表,再利用在資本市場的上市和虛高的估值來獲得巨大的現金流,最後做業績來對沖掉前期代價付出的缺口。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如今天瑞幸咖啡造假的行為,其是否使用了關聯交易來包裝業績和估值還有待調查,但被矇蔽雙眼的大多數老百姓和投資人只是看到其財務報表的業績好轉,便給予大量投資進場,但這中間一旦有人揭露真相,他們的財富就會被盲目的投資洗盤了。

我所講到的上市模式和流量模式一定是相輔相成,攜手打造虛高估值;不創造價值,卻致力於做轟轟烈烈的場景。

利用信息不對稱和人口紅利的長尾效應(編者注:將所有非流行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進行著以新增資金支撐成本的龐氏騙局,這無疑是一種惡劣的操作手段。

FDDI:這兩種模式為什麼在今天的時代環境中會成為一些企業成長之路上的捷徑?請孫教授為我們分析一下。

孫立堅:中國企業這一路走來,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更多是利用了短缺經濟存在強大需求時帶給企業的財富增長機會,隨著中國加入WTO,又通過招商引資,利用世界先進技術和海外廣闊市場,找到了我國人口紅利成本優勢帶來的產業鏈中"世界工廠"的位置。但是,當美國的金融海嘯爆發以後,整個海外市場開始萎縮,加上美國借中美貿易戰在知識產權中封殺中國成長的空間。我們不難看到在這一過程中,一些企業暴露出了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短板問題。在面臨缺乏技術支持而瀕臨休克時,他們存在一個較大的通病,即在如今過剩經濟時,如何踏實響應供給側改革下國家對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期待,如何耐性不浮躁地謀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很遺憾的是一些企業並不具備沉下心做事的格局和精神。

讓我們回到瑞幸事件,其中我看到了新零售道路,即把中國的人口紅利激發起來,講一個外國人聽不懂的中國故事,讓大家都感覺到未來中國的潛在市場可能會爆發出巨大的財富效應,這種樂觀預期助長了利用這一概念玩資本的冒險,當事人根本不看重業務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只是通過社會影響力、公眾形象包裝完成上市。這無疑是一條捷徑,一條玩概念吸資本的方便之路。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外國,打著創新的牌子利用經濟下行時政策的寬鬆,吸納社會上大量流動性資金,同時鑽監管的空子進行造假,造成收入不平等分配的同時為自己添磚加瓦,越來越多的企業無法抵擋這個誘惑。

FDDI:今天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保薦人、IPO專業承銷機構,包括美方大名鼎鼎的金融巨頭,都沒有發現瑞幸的問題,沒有看出當中的貓膩會帶給投資者和消費者利益保護的缺失?

孫立堅:按道理來講,在成熟市場,保護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利益是監管部門重大的責任,但造假問題依舊屢見不鮮,我想這背後也有兩個方面的可能性。

一方面,當今經濟下行中成功的業務越來越少,金融投資者要找到好標的難度加大,08年世界經濟基本進入到一個長週期低谷,其特徵是過去的繁榮所帶來的商品供給和服務供給都已經被市場消化趨於飽和。在這樣一個長週期低谷,國家要扶持經濟復甦,全世界的貨幣政策都在走向寬鬆,金融機構也在拼命投錢,企業需要去尋找未來能夠改變生活的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來激發出一種新繁榮,這種新方式就是靠創新引領繁榮。什麼是真正的創新?監管部門不是一個專業的投資人,有些打著創新的牌子掛羊頭賣狗肉,有些存在核心競爭力卻操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必須要懂行的人才能真正分辨創新。所以,在今天我們對未來的新機遇和新消費方式仍處於探索期的環境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愈發凸顯。

另一方面,第三方的IPO保薦人承銷商,他們可能知道現在一些企業不存在核心競爭,依舊幫助其完成資本上市。這反映了投資者找不到好項目,加上流動性的寬鬆,會對具有高估值且市盈率非常高的創新概念股產生興趣,也想通過資本市場來從資本的盛宴中分一杯羹,其外部投資人則對業務好壞並不關心。這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道德風險問題,金融家們也想追逐利潤,他們在尋找著什麼樣的錢來得更快,不是站在消費者利益保護層面來履行自身專業職能,而是考慮如何同流合汙來分享"博傻"(編者注:指市場參與者在明知股票或其它投資/投機產品價格已被高估的情況下還在買入,寄希望於接下來還會有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接手的市場心理和行為。)帶來的巨大利潤。這一點就足以調動推薦者包裝一些企業的積極性,而使其一時忘卻了監管上市公司和保護消費者的基本職能,兩方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得"韭菜"帶來的財富貢獻。這就是我想說明的第二種可能性,即

保薦人同流合汙的道德風險,是相當危險的。

FDDI:瑞幸事件已發生而且會持續發酵,在此過程中必有幾敗俱傷。事已至此,在您看來,瑞幸事件之後我們應該如何反思?

孫立堅:瑞幸事件雖事發突然,但其實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既引火自焚又傷及無辜,此時此刻我認為有三方面必須反思。其一,瑞幸咖啡事件折射出的是一些其它企業的縮影,當今經濟下沉環境中,我們的企業急需沉下心來把自己的業務做紮實,彌補過去我們一直搭便車而忽略核心競爭力的缺陷:一個是大短缺經濟市場中不管好壞都願意買東西的便車,另一個是加入世貿組織後在全球化舞臺上made in China的成本優勢便車,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就暴露了我們自身的短板。但是令人失望的是,有些企業並無心思解決短板,而是察覺到一個曾經沒有注意到的人口紅利,即通過流量模式來解決自己的市場影響力,從而推動上市速度,加入到資本運作的遊戲當中。德國和日本的很多中小企業沒有選擇上市,而是腳踏實地把業務做精做強,甘做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企業,這方面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

其二,我們也要反思監管能力,為什麼我們已經做好了外部控制內部、經營者權和所有權分離,在從根本上遏制企業拿投資人的錢爭名逐利,卻依然出現了瑞幸咖啡造假事件。除了道德風險和企業社會責任感值得反思以外,監管部門還需在經濟下行不確定性下思考如何做到一方面幫助創新企業分擔風險時,同時防範掛羊頭賣狗肉、渾水摸魚之流;另一方面還需防範金融家市場主力者(企業家)明知故犯的投機行為,以保護消費者和投資散戶的利益以及打擊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現象。

其三,公司治理方面也需要反思。公司治理一定要發揮我們現有的制度優勢,而非濫用制度優勢給關聯交易製造折扣,擺出形式上的分割防火牆,但實際上互相勾結、互相包庇、互相掩蓋,這無疑背離了我們的初衷。瑞幸事件爆出後,與瑞幸咖啡同一大股東和實控人的神州租車也受到波及,一度停牌,神州優車和傳媒巨頭分眾傳媒的股價也相繼大跌。由此可見,專業機構無論內外,都會付出巨大代價,棄卒保帥在美國並不管用。儘管在經濟長週期低谷環境下,創新是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但是專業機構是否蓄意縱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是從中操盤,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調查。

FDDI:我們關注到瑞幸咖啡自爆造假後第二天,中國瑞幸門店紛紛出現爆單來支持所謂"國貨之光"企業,同時國外也出現借瑞幸事件以偏概全試圖破壞中國企業整體形象的言論,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孫立堅:瑞幸自爆第二天門店爆單到底是擠兌還是力挺,包括瑞幸內部高管也表現出所謂"正能量"的團隊協作再創輝煌的態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不負責任、欲蓋彌彰的處事態度。瑞幸咖啡在海外市場出醜,利用中國消費者信息不對稱,把責任順勢推給市場,想盡一切辦法拉流量賭一把,再次試圖贏得市場佔有率來保護自己,這樣好像能夠暫時脫離風險,但是拉流量最後傷害的還是企業自己,而且其社會形象已深受其害,這無疑是引火燒身、急功近利的一種表現。

與此同時,瑞幸咖啡把在海外市場遇險與中國老百姓既得好處分割開來,貼出"不要問,問了也是照常營業"的標語來轉移注意力。利用國內部分消費者擔心消費券失效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貪圖小便宜心態,或對西方資本主義仇視的民族主義心理,自詡為"美利堅收割機",利用感情用事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此提振團隊自信心和營業額。

這種一些人口中以割美國投資人韭菜來"回敬"美國的"愛國主義熱情",似乎是對為瑞幸咖啡的未來發展添磚加瓦買單了,但是從長遠來看著實破壞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營商環境和國家的形象和利益。

還有一個現象,此類事件極容易被國外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把個別企業在發展過程的短板,誇大為中國整體企業群的社會形象問題。這種小題大做態度實際上對幫助當事人找到問題本質毫無用處,反而抹黑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導致其在世界舞臺上的發展空間受到侷限,亦會被國外有色眼鏡另眼相待而玷汙中國形象。所以,今天一些企業上市應該不僅僅是為解決自己財富自由和建立財富增長的閉環,而應該揹負讓更多人看到偉大企業誕生的使命,就像蘋果公司,以社會責任感和公眾形象贏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尊重。

對話最後,孫教授指出:希望此次瑞幸事件能讓大家看到問題的本質,給一些企業帶去警示,認真反思,配合監管部門管理,利用中國製度的改革優勢,把我們在成長階段存在的漏洞和錯誤儘快修復推動自身的健康發展。

美國、歐洲都經歷過這一過程,他們不能因此給中國貼上一個不應該有的標籤,他們走過的路更應該成為中國企業最好的教科書。另外,今年新冠疫情的衝擊、人流的限制,也使得以人口紅利拉流量商業模式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問題,因為新市場獲融的能力受到了限制,需用新進資金填補現在成本的開支,所以這種模式會越來越困難,如果上市不能表現很好的話,基本上只剩下這種尋求造假、關聯交易的方式,生成以時間換空間度過現在難關這種賭一把的心態了。此次瑞幸"不走運"撞在了槍口上,不代表這只是個案,我國還存在其它類似模式的企業,應該即刻警醒,謀求更為成熟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