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為什麼一半以上堅決不肯生二胎?

80後為什麼一半以上堅決不肯生二胎?

文 風青楊

從2019年開始,學前教育資源需求開始大幅度增長,2019年學前教育階段將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適齡幼兒接近600萬人,2020年將新增1100萬人。一些地方領導回覆公眾留言時也表示,如今“入園貴、入園難”確實是一大難題。(澎湃新聞)

全國婦聯曾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有53.3%的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願。在發達省份、城市地區、高學歷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更是達到60%以上。教育、醫療、衛生、生活環境等四項公共服務資源狀況,成為影響生育二孩決策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一孩家庭一半以上堅決不肯生二胎?(現階段生育主力主要是80後)因為,在一二線城市,要二胎意味著你將失去幾乎所有自己的生活。

中國城市當下的實際育子成本大體觸及了普通獨子家庭承受力的底線。父母都望子成龍,孩子的教育投入在家庭經濟中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結果是各種昂貴的育子項目紛紛出臺,孩子上學有償擇校成為普遍現象。這耗盡了很多年輕家庭的財力。

現在從入幼兒園擠破頭開始,到幼升小,小升初,再到初中考高中,最後到高中考大學,每一次都是家長們實力的正面對決。如果是兩個孩子,“大孩子”小升初擠破頭之後,過兩年“小孩子”還要再來重溫一次,然後是兩次初升高,兩次考大學……想想都太可怕了!

最大的困難是財政壓力,“成本高,養不起”。以廣州市一箇中產階級家庭為例,養育一個孩子,出生前需花費2-3.5萬;孩子0-3歲階段需花費9-27萬;幼兒階段需花費10-20萬;小學階段,如果就讀公辦小學,加上輔導班、興趣班的費用至少要9萬元,如果讀民辦小學,將約有20萬開支;中學階段需花費8-45萬;大學階段需花費約15萬,如果供孩子出國留學則需花費80萬甚至更多。一共68-230萬左右的開支還未考慮通貨膨脹和學區房購買。

然而,目前的中國,有多少家庭夫妻雙方月工資能夠達到1萬以上呢?看看你們身邊的那些年輕人,有的房貸每月要還五六千,有的甚至要還七八千。有的連自己的房子在哪、老婆是誰都還是個問號,你讓他生二胎?一胎他還下不了決心呢!

況且從時間和精力上來說,生二胎父母就成了“孩奴”,基本上很少能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如果老二出生,可以想象,下班後先打發掉老大(檢查作業,輔助功課),剩下的時間都要對付老二。日夜顛倒的生活重新開始,一晚上要起來4、5次地給孩子餵奶,好不容易早上6點了,又要準備早飯給老大,給他洗臉吃飯送老大上學。甚至好幾年就是這個狀態。現在老大要花時間,老二更要花時間,長期下去,作為上班族哪裡吃的消?

從計劃生育時期,小腳偵緝隊的大媽們頻頻出動掃街,而超生游擊隊依然不管不顧地偷著生;到現如今,二胎政策逐步開放,響應者卻寥寥無幾的尷尬局面。如此強烈的反差,到底是因為什麼?

在男耕女織的農業時代,承擔體力活的男人是家庭收入的主力,生育成本很低,生育率就很高,一個家庭生四五個孩子很常見,在養育模式上勢必是重數量、輕質量,導致生育成本也不高。但在工業與城市的時代,生育成本的第一塊劇增,一個家庭生一個孩子都是重大決策,在養育模式上勢必改為重質量,導致生育成本的第二塊也上升。如此情勢之下,符合單獨二孩政策的家庭只有1/4願意再生一個也就不足為怪了。

現在的80後還應該還有印像,他們小時候不僅物價低,且當時養育孩子也有許多便利之處。比如說當時的縣城、鄉鎮還是一個熟人社會,孩子可以把相當大的範圍當做活動空間,彌補了家庭住宅面積的不足;又比如當時汽車比較少,孩子一般會自己步行上下學,不用接送;週末會結伴去附近的空地玩耍,不用刻意創造娛樂空間。大孩子自覺帶小孩子,也不用請保姆。孩子上學不用拼誰的衣服好,誰的手機好,誰的父母更有錢,更不用擇校。

如今70後和80後都可以放開生二胎了,甚至70後人群的生育意願整體要比80後和90後高。但是單獨二孩政策卻使得這一部分人群的生育意願和生育權利出現錯位,也就是說,符合二孩政策的80後夫妻往往不願意生二孩,願意生二胎的70後卻得不到生二孩的機會。生孩子養孩子原本是人類最原始的、最本能的活動,但現在到了高度文明社會,對一些人而言卻成了一個難以為繼的歷史使命。

如果生二胎的教育成本下不來,有人說國家倒貼20萬我也不敢生。至於“有利於未來解決勞動力和老齡化問題”這麼光榮而偉大的任務,很多人實在是愛莫能助了。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