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加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經濟紛紛寬鬆救市的後遺症

4月9日歐洲時段,歐元兌美元走高80點至1.0920,美聯儲將採取措施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貸款,美元指數有所回落,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我們不應該執著於新冠病毒債券,歐洲的事情需要時間。美油盤中自日高迅速回落2.5美元至25美元/桶附近,劇震近10%,歐佩克+正就減產15%-17%進行討論,但沙特和俄羅斯仍未能就減產基線達成一致。

相較風雨飄搖原油市場,全球疫情蔓延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昨天公佈的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加拿大失業人數都已經達到了歷史較差水平,也就是說前者是全球的經融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受到了嚴重影響,後者是全球經濟的就業生產等等都受到了重要的影響,在這兩者的影響下,全球量化寬鬆,刺激市場浪潮就此開始

週四(4月9日)歐洲時段,歐元兌美元走高80點至1.0920,美聯儲將採取措施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貸款,美元指數有所回落

【美聯儲:將採取措施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貸款】
市政(債券)流動性措施可提供至多5000億美元的貸款,針對實體經濟的貸款便利措施可提供至多6000億美元的貸款,舉措包括大中企業貸款,市政流動性便利,將定期資產抵押證券貸款工具(TALF)抵押品範圍拓展至AAA級CMB債券,以及新的CLO。
【美國截至4月4日當週初請失業金人數660.6萬人,強化了四月非農就業最多可能減少2000萬人的預期】
① 過去三週,美國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已超過1500萬,上週,由於採取了嚴格的措施控制疫情的爆發,美國經濟突然陷入停滯,每週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連續第二次超過600萬;


② 美國勞工部週四公佈的每週初請失業金人數報告,是有關經濟體質的最及時數據,將強化分析師對4月非農就業人口最多減少2000萬人的預期;
③ 這些令人沮喪的數字表明,4月份的就業報告將再次刷新紀錄,美國現在處於衰退之中,隨著衰退的加深,問題是美國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復甦;
④ 由於超過95%的美國人處於“待在家裡”或“就地避難”的狀態,有關各州就業辦公室接到大量申請的報告仍在不斷增加;
⑤ 紐約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Gregory Daco稱,就業市場已進入創傷期,我們預計4月份失業率將飆升至14%。

【歐洲央行3月緊急會議紀要:看到經濟形勢正在迅速惡化】
經濟活動和通脹前景可能惡化,通脹預期隨之下降,可能導致實際利率上升,所有成員一致認為,有必要採取進一步有力的貨幣政策回應,歐洲央行的有力回應,突顯了其使用所有貨幣政策工具的承諾的可信度,絕大多數成員支持關於啟動新的針對疫情的緊急購債計劃的提議,委員普遍支持以靈活方式進行購債的建議,面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傳導受到嚴重損害的風險,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迫切需要重新評估其政策立場和工具,以應對不斷演變的疫情大流行的經濟後果,一些官員支持使用QE或者OMT而不是推出新的購債計劃,少數成員在3月會議上考慮降息充分準備擴大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並在歐洲央行的職權範圍內,根據需要調整其構成,儘可能多地調整,時間儘可能長。

【加拿大3月失業人數破紀錄,4月數據可能更慘】
① 加拿大3月份失去了破紀錄的逾100萬個工作崗位,失業率飆升至7.8%,原因是疫情迫使一些非必要的企業關閉。加拿大統計局表示,數據未能完全反映失業的程度,因為該機構在危機開始全面影響之前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
② 該國政府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自3月15日以來,超過426萬加拿大人申請了各種形式的聯邦緊急失業援助,表明實際失業率接近25%,這是自1976年1月以來單月失業人數降幅最大的一次。

【中共中央、國務院: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 提高債券市場定價效率】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提出,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提高債券市場定價效率,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世界黃金協會:黃金ETF長期趨勢】


① 全球黃金ETF資產管理規模在過去的12個月中增長了近56%;
② 當前全球黃金ETF的資產管理規模和持倉量都處於歷史最高水平;
③ 英國的黃金ETF規模繼續上升,在區域和全球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目前佔據歐洲黃金ETF市場總規模的46%,全球的21%;
④ 美國的低成本黃金ETF在過去的22個月中有21個月都出現了淨流入,其持倉累計上升263%。

美國經濟處於前所未見的深度痛苦衰退中,但只要一切塵埃落定,經濟衰退的時長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短的。但不管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如何,此次疫情危機料在長期內留下三大難題,分別為全球化進程可能倒退,不斷擴大的私人及公共債務可能挑戰各國央行的獨立性,並令利率水平持續維持在低位,以及民眾儲蓄習慣將出現轉變。

首先,全球化進程可能倒退。各企業可能試圖降低自身的複雜性及全球供應鏈的風險,各國政府可能出於健康因素考慮限制貿易、旅行記移民政策。那些高度依賴貿易及旅遊業的企業、板塊甚至是國家的商業模式可能遭到持久的衝擊。

其次,不斷擴大的私人及公共債務可能挑戰各國央行的獨立性,並令利率水平持續維持在低位。若各國政府在此次疫情危機後持續擴大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凌駕於貨幣政策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脹水平,令通脹高於當前市場計價,不過各國央行限制名義利率的上行通常拉高通脹,隨著通脹水平的提升,實際利率趨於回落。
最後,民眾儲蓄習慣將出現轉變,因失業率和債務可能施壓民眾,令他們對未來的金融狀況採取更謹慎的立場,可能意味著對風險資產的偏好進一步下滑,也可能意味著更快地償還抵押貸款。
私人儲蓄率過高的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投資者們將迎來“新中性”,即實際利率的水平讓人更顯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