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導語 | 中概股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被做空?其實,做空機構圍獵中概股的時機非常微妙。在其狙擊跟誰學、瑞幸、愛奇藝、好未來之前,從分眾傳媒、新東方、輝山乳業到蔚來、拼多多、趣頭條都曾遭遇過質疑。

【本文來自騰訊自選股VIP資訊,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精選推薦。】

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作者 | 黃青春

空頭猖獗,中概股如履薄冰。

4月2日,瑞幸自爆造假22億交易額,股價當日跳水75.57%;4月7日,好未來教育自爆員工虛增營收(佔公司2020財年總收入的3%到4%),股價盤後暴跌近60億美金(超400億人民幣)。

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好未來公告信息截圖

另一邊,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質疑愛奇藝2019年營收誇大約80億~130億元,其股價盤中一度下跌超14%;2月份,做空機構Grizzly Research指責跟誰學存在財務造假、刷單虛增學生人數等問題也使其在盤後大跌逾11%。

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陳向東朋友圈截圖

從目前情勢判斷,做空機構集中圍獵中概股公司很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一方面,美國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任危機會持續加劇;另一方面,中概股必須加大自我審查,警惕可能因此引發的新一輪泡沫潮。

中概股為什麼在這個時候被做空?

其實,做空機構圍獵中概股的時機非常微妙。在其狙擊跟誰學、瑞幸、愛奇藝、好未來之前,從分眾傳媒、新東方、輝山乳業到蔚來、拼多多、趣頭條都曾遭遇過質疑。

不過,這些年中概股在美國市場頗受投資者追捧,所以這些針對性的做空報告最終並未掀起多大的浪花,反而有些公司股價還因此出現過小幅上漲。

此次,渾水獵殺瑞幸被實錘後,或許間接推倒了中概股信譽的多米諾骨牌。

前魅族副總裁李楠在微博上表示:“瑞幸其實不是用美國投資人的錢在補貼用戶,實際上是用中概股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信用在套現。瑞幸這次財務造假,賣空內幕交易,渾水業務問題三級炸彈,八成挽回不了。所以納斯達克的中概股信用,他也一口氣給割了。”

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若對愛奇藝的狙擊上移到百度、甚至阿里,或許會帶來美股市場對整個中概股業務真實性的質疑風險,整個中概股價值或將被重新審視。

其外因在於:

疫情期間美股屢屢刷新歷史,投資者神經脆弱,恰巧趕上大部分公司出年報的時間窗口,做空報告會讓審計機構收緊,考慮到中概股公司公開數據有限且大多在國內運轉,做空機構雖然難以量化中國公司的欺詐行為;但反過來,中國公司也難以迅速自證清白駁斥空頭指控,做空成功概率大。

而且,股價大幅跳水的結果也證明投資者確實很容易被市場上看空的聲音牽著鼻子走。

其內因在於:

中國近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國內投資人、創業者養成了重視規模和速度,忽視效益的思維。畢竟一家互聯網初創企業要拿投資,投資人如何評估其在賽道的發展潛力?

無非通過創始人有情懷的故事加上用戶量、下載量、活躍用戶量、使用時長、復購這些核心指標。於是,補貼、返利、刷單甚至成為某些行業完成原始積累心照不宣的手段,畢竟營收、交易額、用戶增長都是為了講更大的故事,而非更快的盈利。

但這些資本催熟的中概股公司在海外上市後,他們在熟悉新的市場監管環境和政治文化環境時,過往熟悉的操作規範、運作邏輯甚或潛規則很可能失靈或部分失靈。

美國投資者並不會對光有規模沒有利潤的公司持續看多,比如拼多多一直講營收和增長,但投資人總有一天會失去耐心。

加之美股投資者對中概股公司此前的刻板印象,那些長期不賺錢、估值又比較高的中概股公司就很容易變成為做空機構的“獵物”,屆時美國證交會、交易所,還有審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對沖基金、媒體、個人投資者都會迅速出擊,聯合獵殺。

“假”為什麼會成為中概股的標籤?

18個月,瑞幸咖啡靠燒錢的暴力美學迅速崛起,一躍刷新了企業從成立到IPO的極限。但是,瑞幸並非中概股中早熟的孤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一味迷信規模、追求擴張速度。

這不僅擠壓業務正常增長節奏,還倒逼很多管理者在補貼、返利等策略下為了達成數據增長默許類似刷單的做法。畢竟某項數據指標需要量化,就一定存在數據作假,刷單更像一種人為操縱的信用背書。

中概股“打假潮”要來了嗎?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告訴虎嗅,刷單、拆單這事兒,不管是電商還是快消企業很普遍,“銷售掙提成,平臺提升交易規模,雙贏。主管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無論是微信朋友圈還是QQ群都能輕易找到提供刷單服務的代理,從目前成熟的刷單產業鏈來看,這部分供給反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中國互聯網公司,刷單造假難度最高是電商,因為電商通過物流軌跡、交易細節、評價等刷單成本偏高;遊戲、視頻等充值會員也能調取用戶的行為軌跡;反倒是瑞幸這樣的快消企業,通過散佈各地的5000家門店,用戶註冊下單後,誰也說不清楚這些自取訂單真實性。

以某電商平臺購物為例,一位刷單兼職人員對虎嗅描述了整個流程,店家要求刷手在某電商平臺搜索指定商品——瀏覽同類商品幾分鐘發生收藏、加購行為——數小時後支付訂單並把發貨頁面拍照發給店家——下單費用和佣金會通過微信支付——刷手收到空包裹確認並給出好評,整個刷單過程完成。

該刷單人員表示,“其中最便宜的一單不過幾毛錢,這背後,刷單組織者賺大錢,刷手賺小錢。”

這套流程既能騙過某寶多年通過大數據建立起來的審核機制,那作為四大這樣的審計機構怎麼可能能抓到其中的把柄?

而投資人之所以心照不宣不戳破這個行業頑疾,因為這場造富神話最終會成為擊鼓傳花的遊戲:A輪投資人希望賣給B輪投資人,B輪投資人需要賣給C輪投資人,一輪一輪往下走希望其上市後讓資本市場來買單,最終股民來兜底。

退一萬步,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一家初創企業起步可以粉飾數據,A輪為了融資或許數據還會殘存水分。但是公司已經發展到B輪、C輪甚至上市依舊造假上癮的話,雖然審計部門查不出來/或需要時間,但造假/刷單終究不產生利潤,最終坑的還是投資者。一旦暴雷損害的還是中概股的信譽,這種欺詐行為會在一段時間成為群體性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