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財務造假之鑑:A股也要讓“打假”有利可圖

清明假期,中華大地多數地方春光明媚,在忙於祭掃先人和出遊賞春的同時,曾經紅極一時的國內咖啡品牌瑞幸咖啡在美國被做空一事,也吸引了不少國人的關注。

美國當地時間4月2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瑞幸咖啡暴跌75.57%,次日再跌15.94%,報收5.38美元/股,僅剩今年1月最高時的十分之一。暴跌源於北美資本市場知名做空機構渾水研究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下稱“渾水”)發佈的一份關於瑞幸的做空研究報告後,4月2日瑞幸公告承認財務造假22億元。

對於瑞幸財務造假一事,業內和大眾討論頗多,有人覺得這將嚴重損害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形象,加大了之後中國企業再想赴美上市的難度;有人覺得瑞幸破壞了近年盛行的資本與產業深度融合生態,資本進駐實體瘋狂擴張和營銷的模式蒙上陰影;也有人討論接下來中美雙方監管層可能對瑞幸的動作,兩個證券監管層都一直強調對財務作假零容忍,特別是這樣數額巨大的,等等。

但從渾水做空瑞幸這件事本身來說,似乎也或多或少給了我們啟示,特別是財務造假並不鮮見的A股市場。曾幾何時,有人反思為何我們的機構研報總是唱多,幾乎沒有唱空,重要原因之一是做空者很難有利可圖,自然就少有動力。

從渾水的研究報告來看,顯然是對瑞幸下了一番苦功夫來研究的。從報告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研究團隊動員了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人員在現場進行監控,成功記錄了981個店鋪的日客流量,覆蓋了620家店鋪100%的營業時間,並收集了大量內部微信聊天記錄;同時,長達11260小時的門店流量監控視頻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和2019年第四季度,每家門店每天的銷量分別至少誇大了69%和88%。

在這份堪稱盡調模範的做空研究報告背後,是巨大的成本和支出,當然一旦做空成功,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甚至遠遠超過付出的成本。這就是成熟資本市場的機制,規則充分放開,只要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各方都能夠盡其所能。

而在目前的A股,要做空甚至是唱空,都不那麼容易。企業出現財務造假,主要依靠監管層調查發現,但面對數千上市公司,業務類型各種各樣,監管的力量和人手是有限的。至於媒體和公眾,雖然時常有質疑之聲,但由於盡調需要耗費不小的經歷和成本,即便成功也沒有市場化的回報和激勵機制,僅僅憑媒體和個人的“正義感”,只能說是監管層之外的一種補充。

因此,治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問題,A股也可以引入來源於市場參與者的力量,包括一些賣空機構。通俗點講,投資者可以利用這些機構獨特的信息收集手段、獨特的理解,產生對企業的判斷;而這些做空機構,能通過成功“打假”企業而獲利。這就是市場化驅動,類似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近年來,監管層持續推動A股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改革,逐步讓A股成熟市場化,而完善的做空機制是成熟市場的標配。事實上,這也是監管層正在逐步推動,以及業內呼籲已久的,當然背後需要一系列的法制化保障。

而且,相比傳統發現財務造假的監管層、媒體和社會公眾,做空機構採取的信息收集手段往往更加盡心盡力,因為這關乎自己的生存,做空成功,大賺;做空失敗,輕則損失金錢,重則還要被追責起訴吃官司。

以渾水做空瑞幸為例,前者可以到門店裡錄像,在門店蹲點一個禮拜,看客流是多少,從而估算出門店的客流、營收、現金流的情況。通過這種抽樣的辦法,將數據進行擴大,來估計整體的業務體量。如果有些企業本身價值低,卻“吹牛”把自己說得天花亂墜,做空機構用事實說話,理性的投資者就會用腳投票。

換言之,瑞幸財務造假一事,除了反思企業為何如此急功近利之外,還應該學習借鑑成熟資本市場讓“打假”有利可圖這一有利於市場健康發展的制度。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