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的諧波“轉戰”科創板:營收利潤下滑,加大核心產品投入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徐超 見習記者 王穎 無錫報道

日前,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的諧波”)向科創板提交了上市申請,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這是綠的諧波第二次衝刺資本市場,2018年12月,綠的諧波就在江蘇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但在進入上市輔導期僅8個月後,綠的諧波終止了輔導工作,終止原因為“市場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據招股書披露,綠的諧波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原因為受下游汽車和 3C 電子等行業增速放緩影響,國內工業機器人的產銷量出現下滑,作為其核心零部件的諧波減速器需求量降低。

此次IPO綠的諧波擬募資約5.46億元,其中4.81億元用於“年產50萬臺精密諧波減速器項目”。諧波減速器銷售收入佔公司營收近8成,在2019年公司營收淨利均下滑的情況下,綠的諧波仍計劃大量增產精密諧波減速器,是否為長期看好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發展?

《華夏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綠的諧波,其董秘辦工作人員稱:“目前公司處於緘默期,一切以招股書為準。”截至發稿,綠的諧波未回覆記者發出的採訪函。

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工業機器人在汽車、3C電子等製造業應用比較多,它的產銷量和下游製造業投資以及宏觀經濟是正相關的。總體來說工業機器人在我國還是屬於一個成長性產業,中長期看,隨著國內製造業升級、勞動力成本上升,機器代替人工還是一個大的趨勢,工業機器人在不同行業的滲透率也會提升。前兩年行業都是兩位數增長,18年開始受宏觀經濟影響有下滑,往後看1-2年應該會復甦。”

業績下滑,仍加碼精密諧波減速器

根據招股書數據,2017年-2019年,綠的諧波營業收入分別為1.76億元、2.20億元和1.8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771.02萬元、6399.71萬元和5775.58萬元。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下滑15.32%和9.75%。

對此,綠的諧波表示,公司未來經營業績受到宏觀經濟、產業政策、下游行業投資週期、市場競爭、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如果工業機器人現有下游領域不能企穩回升以及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拓展緩慢,則將會對公司下游主要客戶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並向上遊零部件行業傳導,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從營收構成來看,綠的諧波核心產品諧波減速器的銷售為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其2017年至2019年在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73.07%、79.05%及77.74%;其次是精密零部件,佔營收比例近兩成;一體化執行器是近年發展的新業務,佔比較小。

2017年至2019年,綠的諧波的諧波減速器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8億元、1.74億元以及1.45億元,該產品2019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6.72%,其下降原因可能為產品平均單價下降。2019年,諧波減速器單價1631.95元/臺,同比下降13.43%;銷量8.86萬臺,同比下降3.80%。

招股書顯示,公司諧波減速器產品單價出現下降,一方面是公司隨著生產規模的上升、工藝改進及成本管理加強,產品平均成本下降;另一方面是公司銷售產品中小型諧波減速器比重上升。

“這也是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大趨勢,”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投資總監宋達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工業機器人性能不斷提高(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便於操作和維修),而單機價格不斷下降,平均單機價格從91年的10.3萬美元降至97年的6.5萬美元。這是高端機器人的價格,根據產品類型會有浮動,低端機器人的價格可能會更低一些。”

受益於成本管控,綠的諧波2019年核心產品單價下降對利潤的影響程度要小於營收。2017年至201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7.08%、48.83%和49.37%,淨利率分別為27.15%、29.15%及31.07%。2019年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均呈增長態勢,僅增長幅度略低於2018年。

或因此,綠的諧波選擇在核心產品上加大投入。本次IPO公司擬募集資金約5.46億元。募集的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年產50萬臺精密諧波減速器項目及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投資總額分別為6.31億元及8277.29萬元,募集資金投入額分別為4.81億元及6536.78萬元。

進口替代仍需時間

據悉,綠的諧波從2003年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領域諧波傳動技術,是一家專業從事精密傳動裝置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包括諧波減速器、機電一體化執行器及精密零部件。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數控機床、航空航天、醫療器械、半導體生產設備、新能源裝備等高端製造領域。

招股書顯示,在銷售出貨量方面,公司諧波減速器產品出貨量已在國產自主品牌諧波減速器市場中取得領先。根據GGII統計,2017年綠的諧波減速器產品出貨量在行業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哈默納科。

但綠的諧波與業內龍頭哈默納科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本報記者瞭解到,全球減速器市場中,諧波減速器行業龍頭為哈默納科,RV減速器的行業龍頭為納博特斯克。目前在精密機器人減速器市場中,這兩家公司因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長期的技術積累,佔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減速器市場70%左右的份額,其與以ABB、發那科、庫卡及安川為代表的國際四大機器人廠商的合作歷史悠久,在全球工業機器人減速器市場中佔有先發優勢。

前述業內人士認為,工業機器人產業鏈又分核心零部件、本體制造、系統集成好幾個環節,日本、德國是國際領先的,國內系統集成做的比較成熟,本體制造處於國產化早期,三大核心零部件裡面減速器是相對不太成熟的環節。

“國產減速器比較大的問題還是穩定性和壽命不行,這個和技術理解、工藝經驗、原材料質量等等都有關係,提升沒什麼太好的方法,就是需要時間。國內企業從中低端做起,依靠性價比優勢在一些細分領域取得突破,然後慢慢積累經驗提升工藝。當然如果通過跨國併購能夠學到一些國外先進經驗技術就更好了。”該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