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止是腳疼!四個方法找到身體的“信號”避免反覆發作

隨著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胡吃海喝的人越來越多,原本貴為“帝王病”的痛風,也放下身段,開始臨幸普通老百姓了。如果您是以下人群,突然有一天關節紅腫熱痛,走路都不方便,那您得小心,很可能是痛風!痛風主要發病人群包括:

  • 60歲以上的老年人,無論男女或是否肥胖
  • 肥胖的中年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
  • 高血壓病、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病(如腦梗死、腦出血)患者
  • 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癥、高脂血症患者
  • 原因末明的關節炎患者,尤其是以單關節炎發作的中老年患者
  • 腎結石,尤其是多發性腎結石及雙側腎結石者
  • 有痛風家族史的成員
  • 長期大量嗜肉食、海鮮類,並有飲酒習慣的人群
痛風不止是腳疼!四個方法找到身體的“信號”避免反覆發作

腳痛可能是痛風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尿酸是溶於血液的。但在高嘌呤食物攝入、飲酒、過度勞累等條件激發下,尿酸值超過正常範圍(150~416umol/L)達到飽和後,多餘的尿酸會在血液中形成尿酸結晶。當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處並刺激關節產生炎症時,就是我們常說的痛風!

很多風友對痛風認識不足,誤以為只是腳疼。然而尿酸會隨著血液在全身流動,長時間飽和狀態下,尿酸結晶就可能沉積在全在身關節和腎臟等多個組織,引發痛風石和痛風性腎病等疾病發生。所以痛風患者,要密切關注自己的病情進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尿酸值恢復正常前堅持治療!

就和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的前兆一樣,痛風在發作之前一般也有跡可循。痛風在再次發作前,發病的關節部位往往有以下預感:有說不出的異樣感覺;感覺好像要腫起來;彷彿有針扎那樣的隱隱約約的痛;身體微微發熱,就是感覺不舒服……這時候我們就要小心提防痛風發作了。

而當我們的身體出現這些信號時,往往就意味著痛風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痛風加重信號一:發病部位增加,疼痛轉移

50%-70%痛風病人首次發病部位在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關節,也可能發生在足背、踝、膝、腕、肘、手指間關節,首次發作於軀幹關節者十分罕見,首次痛風發作侵犯兩個以上關節的也十分少見。

而理論上只要有尿酸結晶沉積的地方都可能發生痛風,尤其是關節、耳垂、腎臟和尿路等部位。當痛風發作的關節部位由一個轉移到另一個,或者多個,說明尿酸結晶在身體內沉積的部位增加了,病情也就加重了!


痛風不止是腳疼!四個方法找到身體的“信號”避免反覆發作

手指間關節也可能痛風

痛風加重信號二:發作頻率增加或時間延長

痛風發作時,持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短僅1-2天的,有長達1-2月的,平均3-5天左右。而間歇期,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但多數病人會在一年內再次發作,這和初發患者對痛風不夠重視有關。

當體內尿酸長時間處於高水平狀態,不堅持治療、不生活控制,痛風發作的頻率會增加,發作時間也會延長,疼痛一次比一次更劇烈,治療難度也會越來越大,最後可能導致長期連續的關節疼痛。


痛風不止是腳疼!四個方法找到身體的“信號”避免反覆發作

痛風發作頻率會越來越高

痛風加重信號三:關節軟骨出現痛風石

當長時間沒有有效治療時,痛風發生的關節周圍軟組織和骨質也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功能障礙,尿酸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形成結石一樣的痛風石(痛風結節),有些會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導致關節喪失活動能力。

痛風石也可能發生在耳朵、皮下、脊椎關節、軟骨等處,也可能沉積在內臟器官中。因為痛風石無法通過藥物消融,所以當痛風患者身上出現痛風石時,更通過治療手段和生活控制限制其加重,如果已經病情很嚴重,就要只能通過手術去除痛風石。

痛風不止是腳疼!四個方法找到身體的“信號”避免反覆發作

痛風石和腎結石都可能出現

痛風加重信號四:腎臟受損

人體內尿酸主要由腎臟排洩,當尿酸結晶沉積在腎臟組織和泌尿系統時,就會導致痛風性腎病和尿路結石的發生。如果腎臟長時間遭受尿酸結晶的損害,患者會出現腎性高血壓、腎功能不全,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最終可能發生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甚至死亡。

痛風最大的危害,就體現在他的併發症上,尤其是腎臟部位。當痛風患者出現尿液異常、下肢水腫、腰部痠痛等疑似腎臟病變預兆時,要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檢查。

痛風如果反覆發作,不僅是帶給患者疼痛,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隨著病情一步步加重,帶來的併發症是可以威脅患者生命的。身體是誠實的,它會將病情加重的信號傳遞出來,如果痛風患者不重視,最後受傷的始終是自己。


#痛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