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薛妍 教授




從武漢轉戰隨州的當天,當地下了一場大雪。據說這是近幾年最大的一場雪,室內溫度只有7度。但是,按照防控疫情的有關規定,駐地酒店因為是中央空調所以不能開放暖風。作為北方人,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腫瘤醫院副院長、陝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專家組成員薛妍和隊員們第一次感到什麼叫刺骨的寒冷。得知情況後,醫院迅速派人從西安送來了電熱毯、鴨絨被等保暖設備,讓隊員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其實,南北方氣候的差異僅僅是此次對口支援湖北他們經歷的一個小插曲。跨界出征的她,從迷茫,恐懼,到適應並享受,是一段難忘的經歷。她說,“我從當地醫護同行身上學到了堅守和執著,從患者身上看到了樂觀與堅強,這場戰“疫”給了我感受溫情、歷練人生的機會!當我老了,回首往日,這段時光一定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步步驚心 數著日子等“發作”


薛妍曾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工作多年,擅長多種實體瘤特別是乳腺癌的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多年部隊的培養,使她擁有軍人的覺悟,所以當得知醫院要派駐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時,她毫不猶豫報了名:“家裡老人有人照顧,孩子大了,我覺得就我最應該去。”


然而,她面對的卻是全新而又未知的領域,是狡猾而“詭異”的敵人。全世界的科學家參與其中,對於新冠病毒的瞭解仍然有限。對於這些倉促上陣的逆行戰士而言,最難戰勝的是心理的恐懼。他們剛接手武漢八院的時候,發現因為之前是專科醫院,整個院區並沒有規範的“三區兩通道”劃分,她第一時間陪同院感專家改建和完善各個通道,給隊員們創造一個儘量像樣的穿脫區域,她形容當時每一步都像“踩地雷”。


一開始穿脫防護服也是慌亂的。有一次她查房完畢,摘護目鏡時,一不小心,護目鏡外翻過來,最外層順著她的眼瞼劃了過去。她說:“當時心裡一咯噔,覺得不好,可能會感染!”心情立刻灰暗下來,儘管出來後拿鹽水衝了半天,又用碘伏把眼睛周圍皮膚擦了一遍,但仍然惴惴不安!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每天查房,治療病人,但每天在心裡默默計算著病毒感染“可能發作”的時間,直到“大限”解除,心中才暗暗長出一口氣。


雖然擁有良好的內科基礎知識,雖然她“指導指導”就可以,“跨界”的她卻不甘心:“我一定要參與進去”。


她每天工作之餘,在酒店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認真學習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最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及相關文獻,向有經驗的感染和重症專家請教,或者求助遠程會診專家,“希望能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最大程度地幫助患者解除痛苦”。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從患者身上感受樂觀與堅強


“每個患者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比我想象得要樂觀、坦然得多。”每天行走於病房之間,她看到了人性中最普通也是最可貴的精神。


有位60多歲的老大爺,老伴和兒子也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在不同醫院治療。大爺病情比較重,但仍然對治癒充滿希望。通過醫療組精心有效的治療和他強烈的求生慾望,老人家病情慢慢好轉了。有一天,老人說,想吃麵包和蛋糕,醫療隊立刻從自己的配給中給他送了過去,負責感控的劉冰主任親手拆開包裝遞到他手裡。


“這和我們來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她坦言,沒想到遭遇劫難的湖北人民如此的樂觀和堅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令她十分感動。醫療隊的醫生把自己發的防疫中藥茶留給患者,每天上班,大家不約而同帶著蛋糕、方便麵、飲料、八寶粥、牛奶,帶給有需要的患者。每天下午,值班的小護士帶著輕症的患者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醫患之間迴歸到了最初的溫暖和信任。


一位妊娠晚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剖宮產後就進入隔離病房治療,從未見過她剛出世的孩子一面,對於一位母親而言,這是多麼的痛苦啊。醫療隊積極聯繫了新生兒科,專門拍了一段孩子的視頻給她,看到孩子健健康康,她喜極泣下……


“心病不除,百病難消。”這不僅是一場身體上的戰疫,也是一場心理上的戰疫。薛妍說:“查房時,我會對患者說,別怕啊,這就是一場重感冒,吃好喝好,心懷希望一定能好!”她說,在病房裡,因為需要隔離,患者沒有家人的陪伴,所以理解的眼神、溫馨的笑容、鼓勵的手勢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需要我們這些醫護人員作為家人照顧他們、安慰他們。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我很多年沒有到其他醫院工作這麼長時間了,這次的經歷之後,讓我改變了很多觀念和看法。”


薛妍坦言,這麼多年,一直在西京醫院、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這種大家眼中的“大醫院”工作,跟很多醫院、醫生的深入接觸並不多。這次她從隨州的同行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她學習的亮點。


在這裡,她看到的醫生有個性,有激情,努力上進。在治療方面,“他們很辛苦,既幹一線工作,還要幹二線、三線,在對患者整體連貫性處理以及細節把握上,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裡,她還看到,年資很深的肝膽科副主任,為了抗擊疫情,跟年輕醫生一樣,堅持值12個小時夜班。感染科副主任,不顧對防護服過敏,對手套過敏,甚至口罩也有點過敏,依然堅持在一線。“當地的醫護人員感激我們的支援,將最好的防護物資留給了我們。咱們有這麼多這麼好的醫生護士們,我們怎麼能打不勝這場戰役!”


隨著對環境的不斷適應,如今薛妍已經熟悉並習慣了疫區的生活和病房的工作。“國家和各級政府應該儘快完善應急措施,作為每個公民,提高個人素質,遵守野生動物保護和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對今後應對疫情發生,完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和機制等,薛妍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議。


她說,這次疫情爆發後,發現很多應急機制和場所並沒有想象那麼完善,希望至少在大城市,籌建標準的感染病應急醫院,一旦有疫情發生,醫護人員不用像踩地雷一樣,拿著自己的身體去冒險。


她也希望大家不要在需要醫護人員往上衝的時候,就各種溢美之詞,疫情過後,醫護們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不能讓醫護人員一次又一次心涼了,只有醫患攜手,我們才能共同對抗病魔!”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那些天我表面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卻默默數著日子等病毒‘發作’…”薛妍:為中國有這麼多好同行而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