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復工之初,絕大部分紡織企業都在為工人返工費盡心思,可就在工人即將全部到位的時候,卻發現原本怎麼都做不完的訂單,似乎突然之間被清零了。


國內的疫情是控制住了,但是海外的疫情卻失控了。因此海外消費市場隨之萎縮,貿易商看淡市場,及時止損取消訂單。這對於他們是理性選擇,但是對於上游的所有紡織工廠、貿易商而言卻是滅頂之災...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紡企“接二連三”受衝擊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第一階段:1-3月,國內供需“停擺”!


1月底國內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全國市場停工停產,紡織行業也面臨大停擺。不過那時的紡織老闆雖然心裡有擔憂,但是並不是很焦慮,因為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等待上級通知復工。因此據當時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企業手頭留有年前接的訂單,復工後訂單被取消的現象並不明顯,只有個別因交期難以協調而取消,但內貿市場恢復緩慢。


▎第二階段:3月中旬後,國外需求驟降!


隨著疫情在海外不斷升級,歐美、東南亞等我國重要服裝出口地區的經濟活動減緩甚至暫停,從而導致我國的外貿訂單被擱置或者是減少,全球需求大幅度減少,對外貿企業造成了二次衝擊。


▎第三階段:洗牌週期再次降臨!

2017年因為環保整治,紡織行業經歷了一次“優勝劣汰”,不少小微、落後企業退出舞臺。而今年因為疫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需求不暢也會傳導給實體企業。目前大多數紡織企業已經恢復產能,市場供大於求,勢必會造成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價格戰此起彼伏,企業很有可能讓價換量,利潤被無情稀釋,熬不過的只能選擇放假、減產、停產,甚至倒閉!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努力復工到被迫減產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3月18日,陳鴻華接到本地一家規模較大的紡織出口企業的老闆的電話,對方希望他能儘快出一份出口企業調研報告提交給當地政府。陳鴻華是浙江一個區域性家紡協會的秘書長,接到電話後,他在短短几天內對會員企業進行了集中式調研。


調研結果並不樂觀。在其會員企業中,有一半企業半數以上訂單被取消;20%的企業訂單被取消佔比在20%~50%之間,40%的企業訂單被延期。


一邊是大量訂單被取消或延遲,一邊是新訂單幾乎為零。陳鴻華告訴記者,家紡企業主要通過國際性展覽會獲取客戶訂單。而如今這一渠道被疫情暫時阻斷。2020年上半年所有家紡行業國際性展覽會,都無法按計劃進行。“3月的深圳國際家紡布藝展、4月的美國高點傢俱展都延期舉行了。”


金華一家從事瑜伽服飾出口的外貿公司,平時30名工作人員的訂單日銷售額可達80~100萬美元,但3月12日當天只完成了2000美元。“現在來詢盤的少之又少,來了也只是詢詢價,暫時都沒有意向下單的。”這家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瑜伽服是消耗品,在疫情期間是可有可無的。”


在寧波,為彌補2月欠下的訂單,一家汽配工廠整個3月都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產量是正常月份的110%。但這種火熱狀態只持續了很短的時間,4月初,生產線將陸續停工。


這家企業生產的汽車零部件40%出口歐洲,30%出口美國,剩餘為國內銷售。3月下旬,包括寶馬、奔馳、通用、福特在內的歐洲與美國整車廠陸續宣佈全球停產,第一階段停產2~6周。“隨著疫情的發展,停產時間還可能被延長。”這家企業的負責人透露,目前他們的海外訂單已被砍掉10%,4月中旬以後的訂單或繼續下滑50%,並至少延續兩個月。


國內訂單也未必能倖免。這位負責人判斷,其企業的國內銷售額預計將下滑20%。


滕金玉是此次疫情中相對幸運的一位出口企業老闆,在疫情還沒有爆發的時候,他將自己租用在濱江的廠房搬到了大江東一條相對偏遠的商業街上。這次搬遷讓他每年在租金上就直接節省了60萬元,加上將近15名員工因為不願意到大江東上班而離職,資金壓力得到極大的緩解。


與此同時,他所執掌的杭州百濠羊絨有限公司,出口海外的產品以羊絨衫等冬季服裝為主,疫情發生時都已經完成發貨和收款,所以受損相對不明顯。記者到達其位於河莊慶豐路的工廠時,他剛剛與意大利客戶作了一次溝通。


“客戶目前待在自己家裡,到4月3日那天,當地商店也全部關停了。” 滕金玉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2020年的冬季服裝會在3月前後下單,6月份前後出貨到海外。而這位意大利客戶跟他溝通的結果是,訂單還是會下,但數量會相應減少。“他們現在都以武漢為參照,如果武漢的消費在全面解封后沒有受到大的挫傷,那麼他們的信心也會更足。”滕金玉說,以武漢為參照的話,意大利等國解封也將近7月份了。


滕金玉的受損可能相對較輕,但他身邊同學創辦的外貿公司大多受到了重創。“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可能去年的利潤一個月就花光了。”


陳鴻華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了這一點。不過在他看來,出口信用保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會幫助企業挽回損失,但國外客戶會因此被拉入國際貿易黑名單。“一般國內工廠也不想因此失去一個客戶,所以企業對這個保險的態度是——能不用就不用。”


除了庫存積壓、人力成本支出,工廠可能還要承受原材料大幅下跌的風險。在陳鴻華調研過程中,部分企業在年前儲備了一些原材料,但疫情影響使得原材料價格開始大幅下跌。“有些原材料年前的每噸價格在1.5萬元左右,現在已經降到8000多元了。”陳鴻華說,原材料下跌讓中國工廠與海外客戶議價時處於被動地位。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節後復工時間不足一個月,聚酯產業鏈各產品價格跌了900-2000元/噸。以滌綸長絲POY產品為例,其現價在4950元/噸附近,比上個月同期6850元/噸,降了近1900元/噸。


餘正把這場蔓延全球的疫情比作“海嘯”:第一浪過來,站在第一排的外貿公司遭受的是最直接也是最猛烈的衝擊;第二浪過來,衝擊的是第二排的代工工廠;第三浪過來,則可能席捲消費、金融、投資等。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多家紡織企業放“長假”

少則減產輪休,多則放假3-5個月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月紡織業利潤降59.3%。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預計,一季度出口降幅在20%左右。


不管訂單取消還是減少,這些企業的日子都比較苦澀,大多數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現在減少人工成本大勢所趨,有不少企業為壓縮經營成本而被迫“放假”的現象。至於放假到何時,可能是兩三個月也可能是更長的時間,這一切都是要看全球疫情防控的效果和經濟恢復的程度來定。


最近網上也頻頻爆出紡織企業的放假通知,少則減產輪休,多則放假3-5個月。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儘量不裁員 不給國家添亂


海外訂單越來越少,滕金玉的一個朋友進了一條口罩生產線。


作出類似選擇的不在少數,無論從事瑜珈服出口的公司還是家紡協會旗下的會員企業,現階段都在試圖轉向防護型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在滕金玉看來,儘管從口罩流水線上下來的利潤已不如前兩個月那麼可觀,但也至少能讓工廠活下去。“只有活著,等國外疫情結束了,客戶才能再找到你。”


不過也有例外。餘正先後為不同國家的客戶捐了近萬隻口罩,但他不準備把這個當作一門生意。“讓專業的外貿公司去做比較合適。”他說,現在本身貨源就緊張,多一家外貿公司入場就多一分漲價的壓力,市場秩序也只會更混亂。


“我不添亂。”餘正露出一個苦笑的表情。


由外貿轉內銷,在他看來也不是上佳選擇。“內銷市場眼下都還趴著。”餘正以柯橋號稱“賣布大王”的企業為例,其今年銷量降到了去年同期的30%。“再說沒有銷售團隊、沒有銷售網絡,一下子轉內銷怎麼轉得過去?別人的筋骨已經練得很好了,你拿什麼跟對方去拼?”


陳鴻華也認為,從出口走向內銷是長路漫漫,“原先供應美國市場的,那它的產品就是美國風格的,並不一定適合國內市場。國內需求也還沒到反彈期。”顯然,陳鴻華不認為內銷能在短時間內提振外貿工廠的業績。“而且就面料工廠來說,轉成內銷之後,供應給服裝外貿工廠,最終埋單方依然是海外客戶。”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家紡產業是浙江主要塊狀經濟體之一,也是浙江省出口創匯的骨幹產業之一。讓人感到安慰的是,疫情之前,這裡的家紡產業為尋求突破,已經開始了國內與海外市場兩條腿走路的改變。


即便前路坎坷,但陳鴻華仍能感受到這些企業家在努力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他們中超過50%的企業家表示堅決不裁員,20%的企業表示可能會裁員10%~30%,還有一些企業則在觀望當中。“他們一再表示能不裁員就儘量不裁員,不給國家添亂。”


當然,他們也希望國家能拿出更多的扶持政策,與企業共渡難關。企業的訴求中比較集中的意見是,政府能否在貼息貸款、中信保保費補貼、展覽會補貼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更多支持,能否對社保、稅費、租金等作出適當減免,等等。


在餘正看來,在眼這場危機中,能活下去的是那些財務相對健康、沒有過度發展與投資的企業。這些企業咬咬牙,還可以堅持下去,“這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這種局勢,國內品牌公司都已經做一休一,發50%工資。甚至有些企業直接讓員工休假3個月。”企業能堅持不裁員,已經是公司做出的最大努力。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活著”是首要任務


紡企“心電圖”:努力復工↑被迫減產↓裁員?↓活下去↑


雖然疫情導致全球化影響不可能短期內逆轉,市場也可謂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有危必有機,天塌下來,企業只要有一個業務可以賺錢,就能繼續活下來!


蛋糕在縮小,但是仍然還在。也有不少企業靈活轉變模式,有部分生產廠家將原有產線改造為防護服面料的生產線,成為保障疫情防護物資需求工作亮點;也有企業開始轉戰線上,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體平臺,開展線上直播宣傳,緩解線下銷售壓力;總體而言,上半年的市場目前難現重大利好,企業們都通過自己的方式,活下來!


國家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也在關注外貿行業的困境。稅費減免、應急貸款、延期繳稅等措施被採用。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自2月10日實施出口退稅便利化等措施以來,全國稅務機關共為將近23萬戶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2040億元。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稱,自3月1日零時起至6月30日24時止,免徵進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減半徵收船舶油汙損害賠償基金。


一些外貿大省也紛紛加入了幫扶行動。如浙江省出臺10項幫扶舉措助力外貿企業共渡難關,包括引導外貿企業用好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50億元應急貸款、法人銀行機構300億元貸款減免3個月利息等優惠政策,允許受疫情影響申報稅款困難的外貿企業依法辦理延期繳納稅款業務等。


待疫情結束,終端需求還是存在,但市場消費結構可能有所改變。只有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