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李繼遷的大事,就是突襲靈州。李繼遷心中一直在盤算一個宏大的建國藍圖。要想改變游擊戰的局面,就必須擁有一個足夠堅固的城池來對抗宋軍。他的首選本是夏州。只是夏州故城被毀,銀州、綏州經歷幾次攻防戰早就殘破,又與宋朝幾路軍鎮近鄰,都不適合。西面的靈州雖然有宋兵把守,可是人數並不多。靈州距離宋軍最近的軍鎮足有千里之遙,宋軍無論是出兵救援還是押送糧草,都很容易被李繼遷攔截。何況,靈州的西北和西南都有廣闊的土地。雖然有一些吐蕃部落生活,可是那些部落各自分散,根本不是李繼遷的對手。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李繼遷劇照

靈州一旦攻下,局面將徹底扭轉。只是,靈州城池堅固,攻城必定是一場持久戰。這就意味著需要耗費無數糧草。以當時李繼遷的能力,籌備足夠數萬人支撐數月的糧草,還很難做到。沒想到就在李繼遷左右為難的時候,宋太宗將40萬石糧草送到了李繼遷面前。宋朝軍方當然也知道靈州的重要。夏州故城被毀之後,宋太宗有意經營靈州,以靈州、夏州、銀州三地形成半包圍之勢,逐步困住李繼遷。要想增強靈州防禦,自然要加大糧食儲備。40萬石糧草數目巨大,運輸起來根本無法掩飾如何防備李繼遷劫糧,成為此次運輸的關鍵。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靈州城遺址

李繼遷派出一些老兵騎著劣馬充當誘餌,白守榮果然中計,率軍追趕,離開糧草輜重四五里。看白守榮已經中計,李繼遷率主力衝出,攔腰截斷宋軍。那些民夫看到党項騎兵出現,一個個驚慌失措,拋下糧車逃命而去。白守榮見勢不妙也趕緊逃跑,1000名新兵很快被屠戮乾淨。李繼遷將40萬石糧草收入囊中。消息傳到京城,宋太宗大怒。40萬石糧草不是小數目,並且,李繼遷得到這筆糧草就有了和朝廷軍隊打持久戰的能力。怎麼辦?真是害怕什麼來什麼,就在宋太宗生悶氣的時候,西疆消息傳來,李繼遷率領上萬騎兵攻打靈州。靈州糧食短缺,若是不增援,很難守住。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李繼遷率領騎兵畫像

只是,如今從內地通往靈州的要道已經被李繼遷控制。不派出大軍,基本沒有突破的可能。宋太宗很苦惱。至道二年,他的病情越發沉重了蜀地的叛亂,在官軍的強力鎮壓下,勉強被平定了。可是,叛軍殘部還盤踞山林,百姓也亟須安撫。這些都需要大筆錢糧。若是西線再度開戰,朝廷將不堪重負。參知政事張看出了宋太宗的心意,他帶頭上書,請求放棄靈州。在他看來,靈州乃是蠻荒之地,丟棄了不可惜,得到了沒用處。宰相呂端強烈反對。李繼遷圍城已經半年,靈州城內糧食早就吃光。若是再遲疑,靈州必然失守。城中所有軍兵、百姓必然會被李繼遷屠戮。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宋太宗畫像

一旦放棄靈州,就等於放棄了西疆廣大領土。那李繼遷將會以靈州為中心,四面拓展,對宋朝造成更大的禍患。宋太宗權衡再三,再派大軍征討。這次出征,一共有五路大軍。李繼隆從環州出兵,丁罕從慶州出兵,範廷召從延州出兵,王超從夏州出兵,張守恩從鄜州出兵。李繼隆為本次西征軍主帥。不過,和以往一樣,真正的主帥乃是遠在京城的宋太宗。他早就擬定好作戰計劃,分別送給五人。他規定,李繼隆從環州繞道靈州,解靈州之圍。其他四路由駐地出發,到李繼遷的大本營烏白池會合,共同殲滅李繼遷主力。宋太宗的這個作戰方案看似穩妥,其實潛藏著許多不穩定因素。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環州

五路大軍有主帥,其實又都直接聽從皇帝調遣。雖然規定了在烏白池會師,但大軍行進有遠有近。烏白池又在千里沙漠之中,即便是當地土著在規定的時間趕到也有些難度。何況,宋軍多是步兵,在沙漠中缺少機動性,很容易被李繼遷部各個擊破大將盧斌曾經提議不如大軍直接進攻靈州,目標明確,路也更好走。李繼遷在腹背受敵之下,必然退卻,靈州之圍也就解除。李繼隆少年成名,與遼國大戰多次,憑藉的都是他對戰局的準確判斷。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李繼隆劇照

他對於宋太宗的所謂作戰方案,也是常有不同意見。此時,遇上了盧斌,兩人竟一拍即合。李繼隆決定改變路線,直奔烏白池。半路上,李繼隆遇上了慶州的丁罕部隊。兩支部隊合兵一同前往。他們走了10多天,一直在搜尋李繼遷的主力,可是始終沒有遇上一個敵人。計算路程,李繼隆等人估計很有可能走錯了方向,於是趕緊沿著原路撤回結果,最後只有夏州的王超和延州的範廷召到了烏白池。兩路大軍和李繼遷主力遭遇。

宋太宗害怕什麼來什麼,李繼遷盤算建國藍圖,欲突襲宋朝城池靈州

丁罕部隊畫像

李繼遷自然明白烏白池對於他的意義。他的軍隊全部都拼死作戰雙方大小數十次戰鬥,彼此互有死傷。只是,王超、範廷召兩路大軍在兵力上不優勢,並且隨軍糧草儲備不足,尤其是沿路水井多被李繼遷搗毀。宋軍又飢又,根本無法繼續戰鬥。兩人只能且戰且退選擇撤軍。只是,機會就此一次,錯過就再也難尋了。此次出兵的時機在於至道元年至道二年,遼國內部發生叛亂,無暇南顧。機會稍縱即逝。至道二年年底,遼國內亂平定,宋太宗本人的病情也愈發沉重。從此消滅李繼遷再也不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