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與海會寺與葫蘆旦的傳說

李自成與海會寺與葫蘆旦的傳說


李自成與海會寺與葫蘆旦的傳說

李自成紀念館

公元1654年,戰事平息,天下太平,時年李自成49歲,恰逢本命年,李自成遠離家鄉已有十多個年頭了,由於對家多和族人的掛念,一日,奉天玉在石門夾山寺坐禪唪經回房小息。在夢中,浮現出了十年前阿濟格率八旗勁旅血洗塗炭李繼遷站和李繼遷寨族人及城北行宮的慘景、不由地淚水滾落兩頰。醒後,自成心憂忡忡,馬上派人去慈利找來野拂和尚(李過)叔侄相見,自成把他夢遊故里、思鄉念祖意向李過細述了一遍,二人商議,讓高立功帶李站生二人擇日回米脂探個究竟。立功和站生準備停當,於是年八月二十一日丁巳(李自成生辰),奉天玉同野佛在夾山寺為立功和站生餞行,並設香案,四人朝西北方向跪拜,祈求神靈保立功、站生一路順風,平安返里。立功、站生道別了自成、李過啟程上路,二人避官道,翻山涉水、沿途化緣,途經五臺山,行程兩千餘里,於是年十月底回到銀州李繼遷寨。立功偕同站生在李繼遷寨小住幾日,立功向高氏族人打聽了清兵屠殺李氏族人的情況後,略備香紙、獻果,爬上三峰子山,在被邊大授破壞的祖墳上添土祭奠後,下山,蹚過水,入小川溝,來到李繼遷站,入住海會寺內,二人身著僧衣,敲擊木魚,誦經度日。


李自成與海會寺與葫蘆旦的傳說

李自成行宮內的李自成塑像

海會寺,遠近聞名,寺古追唐宋,每年農曆七月初六、初七、初八,舉辦法會,晉、寧、蒙等地商賈雲集,甚為熱鬧。為了避人耳目,平日立功在寺內做法事,派站生(李站人,公元1636年,崇禎九年,跟隨李自成起義軍,後隨自成禪隱石門夾山寺)去李站、葉站、崔家坪、石窯坪、石灰山等地名為化緣,實為察看了解情況。一日來到自己門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院牆倒塌,院內雜草叢生,曾住過的窯洞門窗被燒得破爛不堪,一片慘狀。站生欲哭無淚,站立許久,作揖而別。上坡來到鄰家院前,窗子是用八根木棍撐著,門是用羊圏上的柵欄擋著,忽從窯中走出一人,滿臉疤痕,面目全非,把站生嚇了一跳,他剛要轉身離去,卻被此人叫住,自報了姓名,讓入家中,把清兵血洗李站自成族人及自己怎樣逃脫虎口的經歷細說了一遍,並用粗茶淡飯招待了站生(由於年久,後人呼不出其大名,只知其稱李沒皮)。幾天後,李沒皮帶了一個後生來到海會寺,並向立功和站生作了介紹,這個後生叫葉本李(在清軍血洗李站時,恰好隨母去家,才免一難,長大後,不敢歸李姓,隨母姓葉,不忘祖姓,是李站的另一個倖存者,亦是米脂葉李的譜頭)。二人把李站的前前後後詳情,向立功和站生陳述後,次日在李沒皮、葉本李的帶領下,在掩埋李氏族人的亂魂坑前劃了一圈,燒香點紙,擺上獻果,立功率站生、沒皮、葉本李,拿滑繞抗三週,灑酒祭奠當年遇難親屬,慰籍逝者。


李自成與海會寺與葫蘆旦的傳說

李自成行宮院景

立功、生幾個月來在李站的行蹤,引起了當地地保的懷疑,其多次跟蹤窺視,發現李沒皮、葉本李經常出入海會寺,密會高立功和李站生,四人又去亂魂坑祭悼,地保決定速去縣衙告密領賞,被葉本李發現,葉本李叫上李沒皮,立即來到海會寺告知立功,立功感到大事不好,馬上決定讓站生帶信繞道速回湖南石門夾山寺,向李自成稟告他們米脂之行的所見所聞。告別了李沒皮和葉本李,立功了幾架山,來到了陽坡莊前,以拆字算命,看風水的身份住下,立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人緣又好,所以和這裡的村民相處得融洽,凡村中和鄰村人家的紅白大事,都請立功料理,深得村民們的愛戴。後來,立功帶了兩個徒弟,在農閒時帶他們,品山看風水,親身傳授技能。一天,立功正在查看風水,忽望見兩架山頭連在一起,形似寶葫蘆,他心思這真是天造地設,是一塊好穴地,於是向徒弟們說我百年後,你們就把我埋在那兩山之間,面向東南夾山寺。”寓意秦湘永連。

又過幾年,立功無疾而終,徒弟們萬分悲傷,按照師傅生前囑附,去李站請來李沒皮、葉本李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後拾埋在小夾山中,完成了師傅百老歸山的宿願。從此,後人便把立功住過的村莊改名為葫蘆旦,並在村中建一高公祠,以示對立功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