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曹操因為輕易地取得荊州,劉備在長坂又被打得潰不成而志驕意滿,他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何長江天險已不復存在呢?倘若不趁此時“新平江漢,威懾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手”,一舉而下江東非養癰遺患?遂於是年嚴冬,從江陵分水陸兩路大舉東下。劉備屯兵樊口,聽說曹軍將至,不勝焦灼。旋知東吳船已到,不禁欣喜若狂。當即派人前往慰勞,接著自己就乘船去見周瑜。備問

:“戰卒有幾?”瑜答:“三萬人。”劉備深感失望地說:“太少!太少!”周瑜說:“此自足用,豫州觀瑜破之。”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江陵

雙方商定協同作戰的方案後,劉備隨即與諸葛亮同回樊口,調兵遣將,與吳軍併力拒曹。隔了幾天,孫聯軍即與曹操大軍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在長江南)相遇。周瑜、程普指揮東吳水軍奮勇作戰,劉備、諸葛也率領所部遙相呼應。一時鼓聲震天,殺聲四起,“初一交戰,操軍不利”。曹操吃了敗仗之後,知道遇上勁敵。這時朔風凜冽,大江之上波濤洶湧,舟船顛簸搖擺不已。曹軍將士多不習水戰,在船上頭目暈眩,站立不穩,甚至嘔吐不止。在此情況下,曹軍不用說不能十蕩十決殺敵致果,就連一般性的駕駛舟船也很困難,弱點很快暴露了。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赤壁

曹操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就決定用鐵索把大小舟船的頭尾互相連接起來。由於船艦的覆蓋面加大,抵抗風浪的力量大為增強,將士們因船體平穩,暈船現象大為減少,戰鬥力得以發揮。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用鐵索勾連船艦的辦法固然有其利,但也有其弊。其主要缺點:一是船艦緊密鎖連,無法自由行動,而且易進難退;二是一船失火必然延燒他船,容易給敵方造成採用火攻的可乘之機。曹操雖然打了一次小敗仗,但畢竟兵多勢眾,聲勢逼人。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曹操 繪圖

周瑜部將黃蓋獻計道:“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應當趁目前曹軍船艦相連行駛不便的大好良機,採用火攻,“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其策,並與黃蓋等詳細研討了施行這一計劃的步驟。當即決定先由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以詐降方式取得其信任,使他失去戒備之心;然後再選擇適當時機,用火攻破敵。孫劉聯軍則乘勢發動凌厲攻勢,水陸並進。曹操是一個機警深沉的權謀家,自然不會輕易受騙。他反覆核閱黃蓋來函並盤詰送信使者之後,覺得合情合理也就相信了。也就有了《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黃蓋 繪圖

周瑜見曹操中計之後,就命黃蓋用蒙衝鬥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等易燃之物,船上用紅色帳幔覆蓋,遍插旌旗,高樹龍幡,作為標記。又預備了許多輕便、靈巧的快船“走舸”,各系於大船之後。走舸是一種小型戰艦,往返迅捷如同飛鷗,船上士兵都是經過挑選的“勇力精銳”之人,還擺列金鼓旗幟。一俟“火攻”得手,“走舸”就迅速脫離大船,乘勢衝殺。到了約定投降的這一天,恰值“東南風”颳得很緊。黃蓋遂以十艘蒙衝鬥艦先發,餘船繼後。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周瑜 繪圖

過了江心之後,黃蓋一面命這十艘船立即揚帆向北岸疾進;一面令眾軍士齊聲吶喊:“黃蓋降焉!”這時曹營將士都紛紛出寨“延頸觀望”,指點船上的標誌,認為黃蓋果然如約前來投降。當船隊距離曹軍水寨只有二里光景時,黃蓋放開“走舸”,命令各船“同時舉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曹軍船艦因為互相鎖連,一船著火,他船皆燃。一時風助火勢烈焰沖天,幾乎所有曹軍船艦都燃燒起來。強烈的東南風,還把火勢延燒到北岸步兵營寨。於是整個曹營頓成一片火海,曹軍被燒得焦頭爛額四處奔跑,落水死者無數。這時,黃蓋又命各個“走舸”金鼓齊鳴,吶喊助威。

曹操認為劉備已不足慮,孫權也不堪一擊,長江天險早已不復存在?

劉備 繪圖

周瑜、程普等看見“煙炎漲天”,知道火攻成功,當即率領精銳軍,擂鼓前進,發動猛烈攻勢。惶懼逃命的曹軍,“人馬溺死者甚眾”,曹操只得向北潰逃。劉備大軍遙見江北火光燭天,知道曹軍舟船、營寨俱已著火,乃下令出擊,與吳軍水陸並進,追擊逃敵。曹操冒著濃煙烈火,率領殘餘人馬由烏林取道華容(今湖北省監利縣西北)向江陵方向撤退。“途中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飢寒交迫,後有追兵。曹操乃命老弱“羸兵”負草填土,騎兵方得過去。而“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足見曹軍赤壁之敗的狼狽情況。劉備率領所部,與周瑜等部奮力追擊,進圍江陵。後來關羽對魯肅回顧往事說:“烏林之役,左將軍(指劉備)身在行間,寢不脫介,戮力破魏。”就是指的這次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