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記得《射鵰英雄傳》中,黃裳被人逼到窮荒之地,隱姓埋名,勤學苦練四十餘年,等他要出來報仇之時,對手都死光光了。

所以黃裳頓悟:原來要贏很簡單,只要你比對手活得長,就夠了。

三國之中,也有一位英雄比他的對手們活得要長久得多,甚至連有的對手的兒子都耗死了。

可惜他只是活得長,卻沒能夠贏得勝利。

這人就是孫權。

他的對手就是曹操、劉備。

其實能夠作為曹操、劉備的對手,孫權本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地方。滅李術、誅黃祖、平百越、達夷洲(臺灣),接手並安定江東,發展江南經濟;赤壁之戰敗曹操,夷陵之戰勝劉備,三分天下,穩固孫吳政權。

所以曹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之感慨,劉備有"吾不可以再見之"之感嘆。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赤壁》孫權劇照

年輕的孫將軍可謂少年得志,滿面春風。

可惜許多美好的開始,都難有美滿的結局。

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極度敏感、老悖昏惑。

他獨斷專權,猜疑成性,成立中書典校事的特務機構,親近任用呂壹等陰狠佞臣;他濫殺功臣,嘲弄張昭、迫死陸遜,忌恨張溫,流放虞翻;他驕奢淫逸,為所欲為,廢無罪太子孫和,賜死四子魯王孫霸,使得東吳的穩固局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到底什麼原因使得老年孫權如此昏庸悖逆呢?

今天,就讓我們八卦一下: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生子當如孫仲謀

有理想很重要,能適時調整理想更重要。

理想這事情,很是玄乎。

有的人,天生有本事沒志氣。有奶便是娘,追求的是有酒喝、有錢使,有寶馬騎、有美女泡的人生。比如呂布,因為赤兔馬認了丁原做乾爹;為了升官發財,又轉投董卓,反過來把丁原咔嚓了;因為美女貂蟬,又投王允弒殺董卓;之後又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劉備等人,結果又因為小恩小利跟一任又一任的老闆翻臉;

有的人,天生有志氣沒本事。明明是癩蛤蟆卻幻想著吃天鵝肉。比如袁術,一天到晚做著皇帝的美夢,為了搶地盤糾結外人打自家兄弟袁紹;為了漢家玉璽又坑自己的部將孫堅;動不動就安排算命的說他有帝王之相,稱帝之後又奢侈荒淫,揮霍無度,把富庶的江淮地區折騰的殘破不堪,最後自己也嘔血而亡;

有的人,在通往理想的大道上不斷充實自己的本事。就算再難再苦也不忘初心,堅持始終。比如劉備,他一生六次擇主易主,五次創業失敗,四次妻離子散,從曹操到袁紹到劉表乃至孫權,他放棄了高管的平順仕途,選擇了自己創業立山頭這條不歸路,並堅持到老。

有的人,在鍛造本事的路上不斷充實自己的理想。在理想與現實中不斷做自我調整,發展,調整,發展。比如曹操,一開始自我評估給低分,只想做一個郡守,建立名譽,天下知名;後來希望可以討賊立功,封侯做將軍;最後身為宰相,又確立了做伊尹周公霍光的理想。

還有些人,一開始喜歡確定一個小目標。可是不小心完成了小目標之後,就忘記了對人生的小理想做一些調整,明明可以廓大基業,窺探中原,卻要過起守財奴的生活,還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安慰自己。

比如孫權。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赤壁》孫權劇照

易中天先生說:曹操和諸葛亮是有理想的人,孫權和魯肅沒有理想,只有目標。

當初孫策臨終的時候,跟孫權說:"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於是從此之後,作為一方諸侯,孫權心中更關心的,是如何保有自家孫吳集團的地盤和財務,以"以保江東"為人生奮鬥目標,一心只想著守住父兄基業。

諸葛亮隆中對中,三分天下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後面他還跟劉備說: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諸葛亮隆中對之前,魯肅也曾經跟孫權謀劃發展大業,三分天下卻是萬里長征的一大步甚至是謝幕的一步,至於"

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則被安放在不起眼的位置。

所以和蜀國諸葛亮多次帶軍出祁山,以及姜維屢次堅持北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東吳孫家集團在逍遙津之戰後,幾乎沒有過北伐之舉。

所以王夫之說東吳是:"樂得鄧芝通好以安處於江東"。又說顧雍、陸遜雖然是理天下大政之才,可惜"屈於時而相偏安之國"。

後世也多可惜孫權是"保江東,觀存敗",滿足於"限江自保"的偏安之主。

有時候,人是需要有些野心的。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三國局勢圖

人生有一副好牌很重要,能坦然面對殘局更顯英雄。

上天曾經給過孫權最好的牌局。

在他的身邊,文有張昭、張紘、顧雍、步騭、諸葛瑾等當世之才;武有周瑜、呂蒙、甘寧、太史慈等一時才俊;太子孫登超然卓絕、茂美高朗;因此能夠對外打贏了赤壁之戰,結交劉備,奪下荊州,奠定了三國的基礎;對內能將相和,剪除了山越,開發內政,促使江南地區發展大開發。

可惜人生好景若曇花,一夕綻放,緊隨著就是凋謝。

文武兼資,為東吳政權確立了發展方針的周瑜、魯肅、 呂蒙,排著隊先後離世;一時豪傑,為孫吳江山出生入死、四方征戰、開疆拓土的程普、黃蓋、蔣欽、周泰、甘寧、太史慈等先後戰死病死老死。

大批謀臣驍將的過早謝世幾使得東吳爭雄天下的實力大大衰落,也給孫權帶來了較大的打擊。

然而打擊最大的,我想莫過於太子孫登的早逝。

據史書記載,孫登不僅忠厚孝順,禮賢下士,而且很有見識,處理事情也很得體;後世許多人都評價他是少有的德才兼備的接班人。如宋朝政論家葉適就說他是不論三代以前、三代以後,世子藩王之賢,少有及者。

所謂虎父無犬子,這樣的青年才俊做自己的接班,孫權是滿意的,而且也確實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去培養。

可惜孫登偏偏不爭氣,年紀輕輕就先於孫權離世。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孫登遊戲畫像

白髮人送黑髮人,讓孫權感傷的不僅是親生兒子的過世,更感傷的恐怕是父兄和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怕後繼無人。

傳說古希臘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曾讓弟子在一片麥田中摘一支最大的麥穗,條件是不能走回頭路,而且只有一次的選擇的機會。有的弟子雖然碰到了又大又美的麥穗,但是總覺得後面還有機會,因此沒在意,等到後面,不論怎麼對比,都感覺沒有前面見到的那支大,最後只好勉勉強強的挑選一支差不多大的麥穗。

在孫權的心中,孫登就是他心中那支最大最美的麥穗,因此,不論後面的孫和也好、孫霸也罷,表現的多優秀,在他的眼裡,跟前面的孫登就是有差距,所以一個被廢、一個被賜死,順帶把一大批大臣誅殺的誅殺,流放的流放,滅族的滅族。

到最後沒有得挑了,就只能挑選孫亮這一支差強人意的麥穗了。

挑選的繼承人不滿意,自然就會覺得他HOLD不住,HOLD不住,自己年老了沒法再花精力和時間去培養,自然只好對身邊的權臣們下手了。

畢竟花花江山,世上能有幾個不眼饞的?

近如董卓,遠若王莽,欺負孤兒寡母,凌辱萬里江山的權臣事例還會少嗎?

所以為了讓不成器的子孫們順利接班接棒,孫權性情大變,獨斷專權,濫殺功臣,也就不難理解的。

記得從前看電視劇《漢武大帝》,漢景帝宴請大臣不給周亞夫碗筷,氣走他之後,看著他的背影對著自己的繼承人漢武帝劉徹說:"你鎮得住他嗎?"

歷史上,因為害怕自己的文弱子孫鎮不住身邊大臣,最終玩起"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君王,比比皆是。

比如劉邦,因為害怕溫順的漢惠帝鎮不住,幫他滅了韓信、彭越、英布……

比如朱元璋,因為害怕善良的建文帝鎮不住,幫他除了徐達、李善長、劉伯溫、藍玉、馮勝……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你鎮得住他嗎?

保一時銳氣簡單,保一輩子銳氣卻難。

其實,孫權並不缺乏收拾殘局的膽識和能力。

想當初,孫權剛剛接手江東集團的時候,江東局勢並不穩固。由於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局勢仍舊動盪,公開反叛的反叛,公開投敵的投敵,企圖奪權的奪權,許多異族伺機叛亂,鐵桿擁躉又先後被害,老臣宿將多是側目觀望……好在孫權能禮賢下士,收復人望,四處平定叛亂,安了許多士族大族的心,定了江南將亂的局。

後來江東地區才慢慢折騰出頭緒來,曹操就從北方席捲南下,一舉拿下劉表的荊州地區,"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孫權)會獵於吳"。孫吳大營,除了周瑜、魯肅少數人,包括顧命大臣張昭在內的大多數下屬,都支持孫權投降。是孫權頂住了巨大的壓力,赤壁之戰,一舉打的曹操只能把注意力專注在北方很長一段時間。

這些,都是孫權收拾殘局能力的體現。

走上人生巔峰的孫權也彷彿有了圖霸天下的雄心。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意氣奮發的孫權

可是人生大起大落總是來的太快。

本想乘著赤壁之戰的餘威,乘著魯肅、甘寧、呂蒙等大將還都還活著,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窺探中原之舉。

可惜逍遙津之戰,十萬孫吳大軍VS七千曹魏小軍,結果反被張遼以八百步卒逆襲吊打,陳武戰死、宋濂、徐盛、淩統等名將先後受創,連孫權自己都差點成為俘虜。

在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大手筆戰役之後,沒多久又被人家扳回一局,折騰了一場傳世的以少勝多的大敗局戰役,這樣的跌宕起伏,人生挫折,使得孫權豪盛之氣為之大落,進取之心為之大奪。

從此孫權進取之心少了幾分,安守之心又多了幾分。

但奪人心氣的,除了挫敗感,還有衰敗感。

我覺得,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種進取心跟衰敗感在不斷抗衡。

大多數人壯年時代,年富力壯,想要索取的慾望多一些,所以進取心就強一些;年老時候,心力不足,害怕失去的心境多一些,所以衰敗感就多一些。

這兩種心裡,在富有四海的帝王心中表現得更為強烈。

於是諸如秦始皇、漢武帝、梁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等一批帝王,年輕的時候留心政務、開拓進取,開創一番不世之業;等到有些年紀的時候,又常常晚節不保,開始怠於政事,要麼沉溺求仙問佛,祈求長生不老;要麼猜疑心重,忌憚肱骨大臣,翦滅開國元勳;要麼剛愎自用,好大喜功,自認為不可一世,聽不得不同意見;要麼驕奢淫逸,生活腐化,覺得勞累一輩子,再不享受圖樂,也就晚了。

但有時候衰敗感與年齡也不一定非常密切。

比如唐太宗一直注重慎獨慎終,所以大部分都還是好的;唐玄宗開元年間尚是盛世,到了天寶年間就撐不住了;嘉靖即位之初,還勵精圖治,革除先朝蠹政,朝政為之一新;萬曆即位頭幾年,也在張居正的輔政下營造出了彷彿大明中興的模樣。

孫權,你為什麼越老越昏?

年少的孫權和年老的孫權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即使一直保持雄心壯志的老年曹操,晚年也有迫死荀彧的不堪,也有"即得隴,復望蜀"的英雄氣短;

如奔波到老好不容易尋得安身之所的晚年劉備,也有因一時意氣,發動夷陵之戰的敗舉,讓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

更何況是年老志衰的孫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