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曹操、孫權、劉備都不行,只有他有可能

三國時期人名很多,諸侯無數,除去曹操、劉備、孫權外,還有袁紹、袁術、呂布、張繡、劉表、劉璋、劉焉、公孫瓚、張魯等等等等。

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曹操、孫權、劉備都不行,只有他有可能

說到最強的君主,要屬三大君主。一個曹操,一個劉備,一個孫權。曹操是前期的絕對主角,他打敗了呂布,打敗了袁紹,成為北方的主人。他也是三國時期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人,但是最終他沒有能夠實現。曹操很了不起。但是因為孫權和劉備的存在,他距離巔峰只差一步。

劉備也相當了得,從一個販賣草鞋的底層社會勞動者,一躍而成為皇帝,其間實在有天壤之別。劉備實現了凡人的皇帝夢。但是很明顯,曹操的各方面都要高人一等。劉備不如曹操。

孫權是吳國的創始者。穩坐江東,進退自如。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用孫權和自己的兒子進行了對比。認為孫權比自己的兒子強。不過要是跟曹操自己本人相比,還是有所不如的。畢竟一個亂世君主,不僅要會守成,還要會開疆拓土。孫權的開疆拓土工作都由他哥哥孫策完成了。

曹操最強,劉備孫權其次。但他們都棋差一招。當時有能力一統三國的人是誰?

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曹操、孫權、劉備都不行,只有他有可能

諸葛亮。

諸葛亮具備開國君主的三大特質。

第一,有戰略眼光。戰略眼光對於一個開國君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選不好根據地,奮鬥一輩子也是白搭。這就是選擇大於努力。劉邦和項羽之爭鬥,劉邦為何百戰百敗還是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劉邦以巴蜀、關中為大本營,雖有困敗,而能進退自如。但是項羽不行。彭城有什麼用?沒用。四戰之地。所以項羽一戰就敗掉了全部家底。

三國當時,誰有這個戰略眼光?孫策、諸葛亮。先舉個反面教材。劉備。跟曹操、呂布、袁術等人在中原死磕,奮鬥了半輩子也碌碌無為。為什麼?選錯了方向,努力再多也是白費。然後就說成功案例了。孫策是成功的。他為什麼能這麼快獲得成功?他選對了方向。他知道要到中原去,太困難了。那裡人才濟濟,爭奪太激烈。於是他選擇到江東去收拾王朗、嚴白虎、劉繇這些無能之輩。於是他飛速完成了統一江東的任務。

諸葛亮同樣具有這樣的戰略眼光。他還未出山,就看出中原和江東不能爭。要爭就爭荊州和益州,這兩個地方的主人劉表、劉璋和王朗、嚴白虎之流是一樣的,很容易搞定。這就是諸葛亮的戰略。所以,劉備後半輩子的成功,基本可以說是諸葛亮的成功。

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曹操、孫權、劉備都不行,只有他有可能

第二,會用人。袁紹是有人才的,田豐沮授,但是袁紹不會用人,所以敗了。曹操因為會用人,所以勝了。很明顯,諸葛亮會用人。而且能夠虛懷納諫。如果諸葛亮有機會自立為王,他的用人才能是無需質疑的。只不過,他發誓一輩子要效忠劉備,沒有機會展現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蜀漢後期諸葛亮就形同皇帝,為什麼沒有成功?實際上不一樣。諸葛亮北伐有一次已經接近成功,但是後主劉禪下詔班師,並且斷了諸葛亮的糧草供應。這說明,他們君臣之間不可能達到一體同心。這樣的諸葛亮頂多只能發揮出60%。

第三,會帶兵打仗。這一點堪稱是開國君主必備技能了。無論是劉邦、劉秀、李淵、趙匡胤、朱元璋,只要是開國皇帝都會帶兵打仗。雖然手下有能臣猛將,但是親自操刀上前線,是他們最基礎的。自己不會打仗,就無法完全掌控軍隊。將來將領做大就有可能釀成軍變。

早期最可能一統三國的人,曹操、孫權、劉備都不行,只有他有可能

諸葛亮在這一點上也堪稱完美。司馬懿抵抗諸葛亮北伐非常艱難。最艱難的時候甚至不敢出戰,死守不出。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給他送了女人用的東西,以示侮辱。這都說明,司馬懿完全打不過諸葛亮。而司馬懿已經堪稱是那個時代最強的軍事統帥了。能強出司馬懿這麼多,諸葛亮深不可測!

有戰略眼光,會用人,會打仗,滿足這些條件。諸葛亮是最有可能成為早期一統三國的君主的。可惜,他只是一個謀士,沒有機會了。這正如梅長蘇才是最適合做皇帝的人,無人能敵,可他卻輔佐了靖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