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自官渡擊敗袁紹、平定烏桓之後,曹操名義上統一了北方,一時風頭無二。

南匈奴見曹操勢大,無法抗衡,於是單于呼廚泉特意來到鄴城請求內附。在交談之中,曹操打聽到故交老友大儒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在興平二年(公元195年)被匈奴左賢王擄走,長達十二年之久,便派遣使者攜帶金璧,用外交手段將蔡文姬從匈奴贖回,史稱文姬歸漢。

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蔡文姬

於細微處見知著,曹操此人大局觀一流,他特意讓人贖回蔡文姬,顯然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隨意之舉。漢末亂世之中,人口劫掠是很平常的事情。而蔡文姬為左賢王之妻,此時贖回蔡文姬,對左賢王來說就是活生生的拆散。曹操有必要冒著使內附南匈奴再次叛亂的威脅,強行贖回蔡文姬嗎?文姬歸漢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原因

一、文姬歸漢,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

自黃巾之亂起,漢室式微,胡族為禍中原。而蔡文姬就是在此時被匈奴所擄,流落北地達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間,曹操起於微末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中原、統一北方。曹操在恢復漢室中央威信之後,自然而然對周邊胡族有了威懾力,原本脫離漢室的匈奴重新納入統治中。

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曹操

文姬歸漢,象徵意義大於現實意義。對於曹操和漢室來說,這表明一度衰落的大漢王朝又恢復雄風了,可以有效地管控胡族部落,“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狠話再次響起了。匈奴願不願放,都得放;文姬願不願歸,都得歸。

二、文姬歸漢,曹操挽回了名聲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因殺名士孔融,在士族世家中引起軒然大波,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本來因“閹宦之後”就被士族排斥的曹操,更是名聲不堪了。此時的曹操急需轉移士族視線降低影響。

文姬是蔡邕之女,享有才名,象徵著文脈。贖回文姬,既可對故友蔡邕有個交代,亦可收士人之心,這就成了曹操轉移士人清流目光的最好選擇。《後漢書》說“曹操素與邕善,痛其無嗣”,所以才“遣使者以金璧贖之”。

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文姬歸漢圖》

因蔡邕為漢末大儒,在清流之中聲望極高,且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文姬歸漢,不僅可以使曹操在士人清流中挽回名聲。曹操既藉此籠絡蔡邕的門生故吏,更是改善了自己在下屬和民間百姓心中的形象,進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來投奔。可謂是一舉幾得,何樂而不為。

三、文姬歸漢,續寫了其父蔡邕的《東觀漢記》

蔡邕作為當時著名的大儒和藏書家,參與了《東觀漢記》的修撰,但到死也尚未修完,所藏圖書在動亂中也都丟失了。曹操平定中原之後,就想著繼續修撰《東觀漢記》,但此時的主要撰寫者是保皇派的楊彪,和曹操不是一個戰壕的人。因為沒有合適的人選能替代,才沒有辦法讓其主持修撰《東觀漢記》。

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蔡文姬

蔡文姬素有才名,對其父蔡邕的創作很是熟悉,且蔡文姬博聞強記,《後漢書》有記載其默誦蔡邕藏書”四百餘篇耳"之事。所以在文姬歸漢後,遵照曹操的意願,積極參加了修撰《東觀漢記》的工作,這大概是曹操竭力促成文姬歸漢的原因之一。只是後來曹丕代漢稱帝,《東漢觀記》還沒有寫完便終止了。

四、重金贖回蔡文姬,有變相安撫匈奴,穩定後方的作用。

曹操在平定中原、統一北方之後,接下來便要考慮南下,征討劉表和孫權。南匈奴雖然已經內附,但胡族素來反覆無常,極有可能在曹操南下之時成為後顧之憂。所以曹操挾平定烏桓、統一北方之威,在亮肌肉的同時,用重金交好匈奴實權派左賢王。借贖回蔡文姬之際,在恩威並施的情況下,變相招安,穩定了後方,為曹操南征掃除後顧之憂。

曹操為何重金贖回蔡文姬,背後隱藏著什麼目的

蔡文姬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收買人心、還是穩定後方,抑或是編修史書來說,曹操把蔡文姬接回來,是在彰顯大漢雄風的前提下,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