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這裡是一個城的荒墟,它也曾是一個搖籃,而今卻變為墳墓,葬著一個絕滅的民族:只有"憐憫"對寂滅之波上的碎船在哀哭;就在這裡,屹立著飢餓底堡壘。

——雪萊《飢餓底堡壘》

上一篇我們盤點了ACG作品中的天空之城,本期繼續神奇場景之地底之城系列,不同於天空之城展現人們的浪漫幻想,地底之城更多體現了人類對安全的渴望。地底之城隔絕陽光,與堅石為伴,是人類躲避怪物、輻射、極端氣候等威脅的最後堡壘,本期我們盤點了ACG作品中地底之城的四大類別。

一.神話傳說中的地下城:以北歐神話中的地下矮人王國最為著名,矮人擅長魔法與鍛造,喜歡居於山洞或地底,不會輕易來到地面,有著自己的文明領地,且有著能為神打造武器盔甲的技藝。古希臘也有大地盡頭便是無盡深淵的傳說,深淵伴隨旋渦形成,它蔓延而下沒有底部,吸引人類好奇地試圖向下窺探。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英雄無敵7中的矮人城鎮)

1.矮人地堡,來自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精靈寶鑽》三部曲。經由托爾金重新編寫的《精靈寶鑽》、《魔戒》和《霍比特人》,他重新介紹了矮人這個精於工匠技藝的傳說種族,並重新賦予他們鮮活個性和有趣特徵。這成功使矮人以全新面貌再次活躍於現代奇幻舞臺上,他們所居住的地下堡壘、山中城堡有著魔幻大陸上最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最高生產力的複雜結構,成為諸多作品創造的原型。在這一系列地堡中,以摩瑞亞礦坑最為著名,甘道夫為保護持戒人而獨自迎戰炎魔,留下了"You shall not pass!"的絕唱。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2.地城,來自From Software的《惡魔之魂》與《黑暗之魂》系列。延續北歐神話的設計,暗無天日卻靠近火焰的地方是身形矮小者的居住地,它們夜以繼日地在礦井中勞作不休。惡魂的製作人宮崎英高在後來的創作中同樣未捨棄過地下城市的構想,《黑暗之魂》中被混沌火焰毀滅的惡魔之都伊札里斯及《黑暗之魂3》中的罪業之都均是地下城市的衍生。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3.地下世界,來自Toby Fox的《Undertale》。傳說中怪物在經歷與人類的一場大戰之後被放逐到了地下,從此隔絕與地面的往來,直至數百年後有一位人類小孩從山谷中跌下大洞來到底部。這裡的地下世界結合各個領域的故事傳說,完整地構建出令人流連忘返的地底文明,怪物們居住的城鎮溫馨又豐富多彩,吸引著玩家前去探索當中被隱藏起來的秘密。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二.龍與地下城的衍生:但凡提起"地下城"的概念,《龍與地下城》(DND)即是不可繞開的高辨識度作品。由威世智於1974年發行第一版起,這款不斷修訂規則以跟進時代的角色扮演桌遊(TRPG),不僅影響了眾多"跑團"遊戲的規則制定,更是深遠地影響了西方奇幻文學及其衍生作品的發展。作品中的地下城包含了人們熟悉的西方魔幻作品中生物,複雜龐大且構成種類豐富,從迷宮到城市要塞不一而足。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1.莊園地下城,來自Red Hook Studios製作的《黑暗地牢》。本遊戲的主旨圍繞追尋先祖遺留的土地和財產展開,在被黑暗邪惡生物佔據的莊園下逐步挖掘過往秘密。遊戲的精神理念源自克蘇魯神話,本身的機制則更接近於DND式的跑團模擬,在充滿未知要素且瘋狂危險的廢棄莊園地下逐步探尋真相。這裡的地下城陰暗無光,且長期盤踞著各種扭曲邪物。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2.地下城陣營,來自Nival Interactive製作的《魔法門之英雄無敵》系列。該遊戲系列的地下城並非人類所在的地盤,而是由穴居人、塞壬、黑暗精靈、牛頭怪與黑龍等非人生物所佔據的地盤。屬於地下城陣營的生物崇尚殘酷與侵略,只有如此才能在殘酷的幽暗地域生存。它們的地下城也就更加強調其陰暗、強大與神秘。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三.日式冒險地下城

:日式奇幻中的地下城深受DND系統與RPG遊戲的影響,設定演變後更接近於怪物棲息的古老迷宮。此類迷宮往往繼承有良好的遊戲體系,作者在遊戲邏輯中吸取靈感塑造世界。世界觀下的冒險者通過探索危險迷宮、獵取怪物、找回寶藏來換取公會、國家等組織的報酬,進而獲取社會地位,地下城便成為了類似於遊戲中"副本"的存在,危險與機遇並存。這類受遊戲機制影響的限制並沒有約束作品的想象力,反倒能更好地輔助創作,在悲喜劇和題材性上有著極高彈性,讓作者能自由編寫出心中理想故事的範本。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1.黃金之國遺蹟,來自九井諒子的《迷宮飯》。這部作品以美食作為切入點,詳細地去剖析地下迷宮漫長的發展歷史、奇幻生物的獨特生態和隱藏了許多秘密的文化,由小到大地將世界背景與故事矛盾生動刻畫。在這片迷宮中,古老的森林、獸人的領地和巨龍看守的空城一應俱全,堪稱五臟俱全的地下城模板。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2.歐拉麗,來自大森藤野的《在地下城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以諸多神話中的眾神為素材,加上希臘神話中米諾陶洛斯迷宮為原型,創造出一個凡人與神共同冒險的戀愛輕喜劇。"地錯"將龐大複雜的背景與輕鬆詼諧的故事相結合卻沒有違和感,也是藉助了日式地下城極高的兼容性所賜。歐拉麗擁有著雄偉的地下迷宮,迷宮環境複雜多變,怪物不斷誕生,越是底下的層數,怪物越是可怕與不可知。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3.阿比斯,來自土筆章人的《來自深淵》。在每個角落都被探索殆盡的世界上,有個唯一不為人所知的秘境——巨大洞穴"深淵"。在這個不知延續至何方的深大洞穴內,棲息著各種奇妙的生物,沉睡著當今人類所無法制作的貴重遺物,這使得人們對其趨之若鶩。這份地下世界顯得頗為特立獨行,在詭奇陰森的深淵之下,一層層沿山牆開闢的居住地夾雜著眾多昆蟲、疫病與怪物。深淵下的怪誕獵奇超乎超人預料,阿比斯本身也保持著神秘面貌。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四.科幻與朋克中的地下城:蒸汽朋克或賽博朋克中的地下城,存在架構是以地下室和地堡為基點,開發出大型地下基地、研究所或堡壘。地下城以規避末日核威脅和天災入侵等風險因素,隨安置人口數量增加,逐漸形成地下城。代表作品有如《流浪地球》中深挖地下的新北京。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1.地下研究所,來自CAPCOM的《生化危機》。安布雷拉公司為暗地執行生化武器實驗,在以浣熊市為代表的多個城市地下挖出巨大空間。表面用警察局、藝術館做偽裝,多層地下區域裡藏滿被生化病毒感染變異的生物。地下實驗室龐大的空間、先進規整的科技裝置和扭曲畸形的怪物形成強烈對比。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2.《輻射》系列中依靠"避難所科技"從防空洞發展為地下城市的大型建築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避難所原本只是多個躲避核末日威脅的防空洞,隨著核輻射的擴散,居於其中且不斷增長的人決定擴張規模,通過層層深挖的擴建,實際形成了可持續生存的地下城市。這一靈感後來衍生出經營類的子游戲《輻射避難所》。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3.莫斯科地鐵線,來自德米特里·格魯克夫斯基的《地鐵2033》。在改編為遊戲後逐漸被更多人所知。原作講述了核戰爆發多年後的地下世界,人類在變種生物與核汙染的威脅下逐漸縮小生存空間,最後在狹小的地鐵中各自為城。昔日城市居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道路成為了一座座城塞,以每個站臺為據點,各種政體和組織割據著殘存未幾的領地。原作者鼓勵所有讀者以自己國家地區的地鐵為模板,創作獨特的《地鐵》系列故事,讓讀者們在末日框架下改造自己熟悉的環境。

盤點那些ACG作品裡的地底之城

好了,本期地下城的盤點就到這裡,下期盤點內容——海底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