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4月4日是清明節。在歷史上,紹興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將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繪得淋漓盡致。在這仲春與暮春交替的日子裡,我們追尋他們的足跡,感受紹興文人筆下的清明。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個承續了上千年曆史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文化內涵,更蘊含著氣清景明、春意盎然、慎終追遠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在這一天,時興掃墓、踏青、打鞦韆、放風箏等習俗。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陸游

紹興市陸游研究會會長、紹興文理學院人文學院教授王敏紅說,描繪過清明的紹興文人中,不得不提的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臨安春雨初霽》

《臨安春雨初霽》是陸游的名作之一:“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在王敏紅看來,陸游生於南北兩宋之交,成長於偏安一隅的南宋時期,民族矛盾、家庭破碎給他的心靈帶來了深深的創傷。陸游一生筆耕不輟,以其強烈的愛國熱情表達著壯志未酬的感慨。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沈園

陸游寫此詩時已經62歲,在家鄉山陰賦閒了5年。再次入京,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在一生的宦海沉浮中被消磨殆盡。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軟弱黑暗的南宋朝廷,卻日漸絕望。淳熙十三年(1186年)春,陸游奉詔入京,接受嚴州知州的職務。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裡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李慈銘

王敏紅說,清代詩人李慈銘寫有《望江南六首》,也盡顯清明時節的紹興風情:“清明憶,老屋傍霞川。十里酒香村店笛,半城花影估人船。水閣枕書眠。清明憶,晴日跨湖橋。堰下田家分翠麥,柳邊亭子上紅簫。到處好停橈。清明憶,風景最湖塘。新水暖香浮筍市,亂山晴翠落魚床。斜日酒旗黃。清明憶,小隱在柯山。豆莢灣頭攜榼度,桃花水口抱琴還。暫伴鷺鷥閒。清明憶,謝墅步頭船。翠管銀罌楊柳海,畫簾團扇麗人天。花壓錦帆偏。清明憶,來往鑑湖中。笠影輕衫紅杏雨,茶煙小艇綠蘋風。回首恁匆匆。”體現了詩人熱愛家鄉的心境。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掃墓圖

掃墓雖是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但在南方和北方還是有些差異的,北方人重祭墓,南方人掃墓後多有踏青郊遊之舉。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在《陶庵夢憶·越俗掃墓》中寫道:“越俗掃墓,男女袨服靚裝,畫船簫鼓,如杭州人遊湖,厚人薄鬼,率以為常。”可以看出,當時前去掃墓的男女均穿著盛裝豔服,乘坐裝飾華麗的船隻,一路上敲鑼打鼓,歡呼暢飲,就像杭州人遊西湖。人們趁著給先人掃墓的機會,遊玩嬉鬧,繁華異常。

越文化研究專家裘士雄說,對於清明節,魯迅和周作人也有不同的描述。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周作人在《魯迅的故家》一書中寫道,“如果排除掉感情上的因素,掃墓其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平時,人們忙於各自的事業,無暇去野外遊逛,只有在掃墓的時候才可以聚集在一起出門,這大概也算是‘片刻的優遊’了吧。”

周作人在《上墳船》等一些詩文中還詳細描寫了紹興掃墓的風俗:“清明前後掃墓時,差不多全家出發,舊時女人外出時頗少,如今既是祭祀,並作春遊,當然十分踴躍。掃墓時候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他還記述了掃墓的食事,稱他家是墓前供十大碗菜,八葷兩素,所謂“十碗頭”。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魯迅故里

在《山頭的花木》中,周作人說,在舊時代裡,上墳時節頂高興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婦女兒童歡天喜地,穿得漂漂亮亮去上墳,無形中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在《家鄉的野菜》一文中提到過一種清明食品——黃花麥糕;還提到了清明的野菜——薺菜和馬蘭頭。晚年的周作人回憶兒時掃墓的情景,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燒鵝吃罷閒無事,繞遍墳頭數百獅。”他的《兒童雜事詩》也寫道:“燈籠蟹鷂去迢迢,關進書房耐寂寥。盼到清明三月節,上墳船裡看姣姣。”

陸游、魯迅、周作人,這些紹興文人墨客筆下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

魯迅則在《藥》中融傳統清明於小說。他寫道:“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楊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華大媽已在右邊的一坐新墳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飯,哭了一場。化過紙,呆呆的坐在地上……”魯迅意不在掃墓,而在於借清明節上墳的淒涼、陰森,進一步揭露國民的愚昧、不覺悟。

北宋理學家、河南洛陽人程顥有詩云:“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總之,謳歌春天、珍愛生命、呵護大自然,才是清明節最重要的文化主體,大家可別辜負了春天的大好時光。



每晚7點,分享紹興的美食美器、名人越企、逸史趣聞。本號專注越文化研究與普及,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一起追尋“越文化”。

週一:【越商】

週三:【越史】

週五:【越食】

週二、四:【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