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有一次,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起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準備捐款。10分鐘後,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出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那裡滔滔不絕,他決定一分錢也不捐。大約半個小時後,牧師結束了他的演講,馬

克·吐溫不僅沒有捐錢,反而從捐募箱裡拿走了兩元錢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後來人們將這種因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稱為“超限效應”。因為男孩子通常比較淘氣,所以父母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把控好批評的尺度,著了“超限效應”的道兒,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一直揪著孩子的某個錯誤不放,反反覆覆,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一件錯事反覆批評,使孩子感到內疚不安、不耐煩和反感。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禮拜天,媽媽帶著鼕鼕到附近的公園玩耍,正好碰到了鄰居家的龍龍,兩個孩子很快玩到了一起,直到分別的時候,兩個小傢伙才戀戀不捨地分開。

可是等到回到家的時候,媽媽發現鼕鼕手裡多出一輛玩具車。

“你的玩具車哪兒來的?”媽媽問

是……是龍龍送給我的。”鼕鼕支支吾吾地說。

從鼕鼕的語氣和躲閃的眼神中,媽媽看出鼕鼕是在撒謊,媽媽有點生氣板起臉嚴肅地問:“你再說一遍、真的是龍龍送給你的"

“嗯,是。”鼕鼕有些心虛,回答得很小聲。

好啊,學會撒謊了這是,媽媽是怎麼教育你的?是教你說謊嗎?看到鼕鼕不認錯,媽媽生氣極了,於是開始一遍遍數落鼕鼕犯的錯誤。面對媽媽不停地嘮叨,鼕鼕開始的時候還認真聽,到後來便噘著小嘴開始反抗了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我不是故意的”“我以為龍龍不要了。”“他之前說送我一個玩具的。”面對鼕鼕的“辯詞”,媽媽覺得那都是藉口,鼕鼕根本沒有認錯的態度,於是更加生氣,繼續一遍又一遍地教育鼕鼕,而鼕鼕則選擇沉默,任媽媽怎麼批評,就是不肯認錯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一一些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經常抓住孩子的錯事滔滔不絕地說幾十分鐘不肯罷休,其實這樣冗長、乏味的批評很可能導致出現“超限效應”,使批評失去效力

一方面,孩子會逐漸把責備當成一種習慣,對批評充耳不聞,變得更“皮”。另一方面,一些孩子可能因為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在一次次被挑別的過程中,會逐漸變得敏感謹慎,害怕出錯,甚至自暴自棄、否定自己,表現在生活能力上,即做什麼事情都縮手縮腳、拖拖拉拉。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為了避免“超限效應”的出現,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適可而止,遵循“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的原則,而且一天之內批評的次數不宜超過兩次。如果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在批評的時候也不能只是簡單地重複,而是應該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大人是抓住自己的錯誤不放,孩子的厭煩、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少。

什麼叫“超限效應”?作為總是教育孩子的媽媽,不能不懂

小露一直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純潔無垢的小天使,育兒重要的是自己,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全面了,教育孩子就會得心應手。

歡迎大家關注,在家裡教育孩子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或者留言,小露會和大家共同學習。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