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如果問商業領域最優秀的企業有哪些,大部分人會馬上想到“行業巨頭”、“市場大鱷”、“500強”等。殊不知,商界中,還有一類企業很遺憾地被人們所忽略,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從不顯山露水,並不希望輿論宣傳自己,但卻得到了業界的認可,它們就是“隱形冠軍”企業。

“隱形冠軍”企業被譽為“埋在土裡的金子”往往日復一日深耕自己擅長的細分領域,鑽研到極致,進而也鑄就了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隱形冠軍”企業發光發熱,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類“隱藏”在市場裡的小而強、小而優、小而精、小而特的企業。

我國也鼓勵培養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隱形冠軍”,給予政策環境與產業環境扶持,助力這類中小企業利用有限的資源開拓市場並佔據有利地位。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什麼企業稱得上是“隱形冠軍”?

德國著名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被稱為“隱形冠軍”之父,他長期跟蹤和研究隱形冠軍企業,根據其撰寫的《隱形冠軍——未來全球化的先鋒》,我們第一次注意到一類企業,也是第一次提出“隱形冠軍”的概念。

所謂的“隱形冠軍”,是指長期專注於某一細分行業產品的研發、生產和經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和市場領袖地位的中小企業。

從專業指標上看,“隱形冠軍”企業需要符合三項標準:

一是在某一領域處於世界前三強或者在所在大洲名列第一;

二是年營業額少於50億歐元(約392億元人民幣左右),年營業額是一個動態標準,每個國家、地區的要求標準不一。

三是不被大眾所熟知。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我國“隱形冠軍”企業認定標準是什麼?

2016年我國印發《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產業〔2016〕105號),鼓勵培育長期專注於製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即“單項冠軍”企業。

可是“單項冠軍”企業位於金字塔頂端,如果不具備一定實力,對於企業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根據我國已經開展組織“單項冠軍”企業評定工作情況來看,從目前通過評定的企業全部是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難以進入這個群體。

基於多重因素考慮,我國各地區紛紛推出符合各自地方和行業特點的“隱形冠軍”培育方案或者“單項冠軍”扶持計劃,既可以區別於國家“單項冠軍”的概念,不會讓公眾和企業在認知上造成混淆,又能在引起本地區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關注,有利於積極發揮政策助力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我國沒有統一去對“隱形冠軍”企業進行指標確定,“隱形冠軍”企業認定多以地方實際培育方案要求為準。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例如山東省“隱形冠軍”企業培育方案要求,“隱形冠軍”企業需滿足:在本省登記註冊、成立3年以上;年企業營業收入應在1000萬元以上;近三年年均銷售收入增長率高於10%,利稅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10%,研發投入佔年銷售收入的3%以上;主導產品在細分產品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前10位,且全省前3位;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生產(或提供特色化的銷售服務),企業細分產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關鍵性能指標處於國內同類產品的領先水平的等要求

再比如浙江省,要求納入隱形冠軍培育庫的企業應符合:在省內註冊登記,年營業收入在3億元以下;長期專注並深耕於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企業主導產品在國內細分行業中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能夠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企業產品質量高於國家標準(包括行業標準、團體標準);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或特殊原料進行生產(或提供特色化的銷售服務),企業有自主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或技術等條件。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我國如何扶持“隱形冠軍”企業?

各地認定標準不同,對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的扶持也不盡相同,但通過認定的“隱形冠軍”企業,可以享受諸多地方政策扶持。比如:

1.成為財政專項資金獎勵重點(山東省對通過認定的企業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

2.優先獲得開展產品升級、優秀新產品(新技術)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等項目申報支持;

3.享受優質服務機構為隱形冠軍企業提供一對一“訂單式”服務;

4.參加專題研修,赴發達國家進行培訓學習;

5.政策性融資性擔保機構優先提供擔保等扶持。

“隱形冠軍”企業成功的“基因”是什麼?

1.目標明確

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隱形冠軍企業一般不太受關注,一方面是由於大多隱形冠軍企業生產的產品不是最終的產晶或終服務,所以企業知名度並不高,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隱形冠軍企業刻意“保持低調”。

“隱形”體現的是一種戰略選擇,是“隱形冠軍”理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相較於營業額、宣傳等指標,隱形冠軍公司的根本目標在於獲得市場“領導地位”,包括髮明創造、科學技術、產權專利等方面,特別是行業標準制定方面。

“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技術,三流企業賣產品”,擁有了行業標準後,企業就擁有了控制該行業市場的優勢和資本,於是幾乎所有的“隱形冠軍”公司都力爭成為行業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傾向於在各自行業內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或無可撼動的霸主,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乎裡。

2.經營模式靈活

(1)“搭車型”

一般情況下,隱形冠軍企業的產品,大多數應用在生產流程中,或是包含在成品之中,通常不為大眾消費者所注意。因此在拓展企業產品深度的過程中,往往通過藉助其他企業產品的市場力量來追求成功。

“搭車型”經營模式使隱形冠軍企業節約了大量的經營成本,不需要對市場的終端客戶做大量的市場推廣工作,節約了大量的經營成本,如市場調查、消費者需求分析等。

(2)“排他型”

佔領市場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市場。於是有些隱形冠軍企業採取了“排他型”經營模式,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壟斷市場。採用“排他型”經營模式的企業,其產品必須符合兩個基本的條件:對市場而言,產品必須是有價值的和不可替代的;對企業而言,產品是不可模仿的。

(3)“結盟型”

一般情況下,隱形冠軍企業不太喜歡“結盟型”經驗戰略,以為相較於“粉蛋糕”,它們更願意自己培育和構建經營能力,並全面掌控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但是,在特殊的條件下,比如國別、文化、語言等方面的差異,隱形冠軍企業也會靈活的與其他企業進行結盟,開拓市場。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3.保持聚焦

“隱形冠軍”企業市場(產品)定位非常專一,往往只是某一個品種而非一個完整的產業。產品開發注重深度而不是廣度,強調產品的專業性和無可替代性。

雖然“隱形冠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某一個產品或服務而表現出來,但絕非就此認為這家企業是很“單一”的,集中精力將資源效能發揮到極致,恰恰是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比如一家生產螺絲釘的“隱形冠軍”企業,可以針對汽車、造船、軌道交通的各行各業製造螺絲釘,然後將產品銷售給各個領域的應用商。所謂“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

4.技術創新

隱形冠軍公司想要保持自己的市場領導優勢,創新是必要因素,包括技術、專利、產品、服務等,特別是技術創新。

對所有隱形冠軍企業來說,技術創新是一項中心工作。而隱形冠軍企業能夠在取得市場領導地位,與它們極其注重技術創新也是分不開的。通過創新,不僅可以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可以降低成本,這樣就比競爭對手更有優勢。而且通過創新,創造企業新的競爭優勢來“替換”企業舊有優勢。

所以一般情況下,在研發投入方面,“隱形冠軍”企業要比一般企業,甚至是大企業要多很多;在知識產權、專利數量方面,人均佔有量也要比大企業的高很多。

各地傾斜扶持“隱形冠軍”企業,獲扶持者有這4個特點,尤其第2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