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领导人洪秀全的评价,史学界历来褒贬不一,其实洪秀全如同历史上大多数农民起义者一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善于鼓动人心,精于政治斗争,但凶残暴虐,目光短浅,一旦夺权后往往变本加厉,出尔反尔,实行严刑酷法,对外杀人如麻,对内兔死狗烹。

洪秀全从发迹到灭亡,堪称中国农民运动的典型范例。洪秀全生活于清朝中后期,此时内忧外患,处于国家变革的大时代。他出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村中父老都指望着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他三次乡试都失败,受此打击后重病一场,昏迷数日,醒来后“俱讲天话”,举止怪异,但他还不甘心,6年后又一次参加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落选,四次都没考上“大学”,符合抗争者大都生活不如意者的规律。尽管他并未细读过《圣经》,但他却开始到处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基督教在当时是大家不太了解的西方新思想,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冲击力,符合人们愿意除旧迎新、改变现状的思想。金田起义时打出“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口号,占领南京后颁布后来被赞为“伟大的反封建纲领”的《天朝田亩制度》,打出“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其实这些都是后来根本未曾实施的谎言,太平天国建造的依然是封建世袭的王朝,这也符合夺权后不过换个人做皇帝的定律。定都天京后,爆发内讧,诛杀东王杨秀清,逼走翼王石达开,与历史上当上皇帝后手段凶残、兔死狗烹的惯例相同。

所以后人对洪秀全也是褒贬不一,洪秀全等人被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之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而中国留洋第一人容闳则评论洪秀全“于应试落第后,得失心盛,殆成一种神经病”。

洪秀全算是成功了一半的农民运动者,说他成功了,是因为他建立了太平天国,当了14年皇帝,当皇帝是农民起义者的最终目的。说他失败了,是因为他不仅没坐稳宝座,最终还落了个被鞭尸焚尸,被扔入长江的悲哀下场。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花都洪秀全故居,其实当时已被清军荡平,都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重建的,196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队发掘出洪秀全房屋的墙基,重建故居,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布乡官禄村,是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郭沫若题写的“洪秀全故居”,门前有一些关于洪秀全的雕塑。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从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至1864年天京陷落,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运动持续了14年,1850年左右的中国人口大约有4.2亿人,经过太平天国、捻军及回族等起事后,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约3.5亿人,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国民生命丧失,超过后来的一战和二战总和。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西方宗教名义组织的农民运动。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景区不大,主要是几座房子和几棵大树,还有一口鱼塘,长宽约200米左右。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不过景区内的建筑基本都是上世纪60年代复建的。 洪秀全起义不久,清廷便诏令花县知县牟崇龄,将洪秀全的祖坟掘毁,以断其风水。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两年后的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见太平天国运动越搞越大,清廷再次密谕当地官员,将洪秀全祖坟的后脉凿断,意谓断其"龙脉"。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所以如今洪秀全故居的地盘上,估计只有这口井和这棵树和洪秀全还有些瓜葛。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建于1812年间的洪氏古井,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而这棵据说是洪秀全青年时手植的龙眼树,说来还有一段故事,清政府两次到官禄布村“诛灭九族”,而这棵龙眼树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那年被雷劈成两半,清军乘机宣传“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留下来做“反面教材”,谁知这树后来不但没死,还越长越茂盛了,树枝还略成一龙形。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其实除了这棵一百多年的龙眼树,故居里还有一些高大的木棉、榕树、人面树等。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每间土屋里面都有一些展览,大多是太平天国的历史以及当地的民俗等。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蜡像重新的花县当时的婚俗。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这间房子里摆设了一些兵器,还有当地的地形沙盘以及太平天国历史图片等。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太平天国的诰谕,你会发现“囯”字里面是一个“王”,是指一个国家里有王在内,另外“天”字中的横划是上长下短,据说是因为清朝自称“天朝上国”,太平天国与清朝不共戴天,所以处处要反其道而行之,有点类似“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洪秀全故居门口的一棵大榕树,在温暖湿润的岭南,榕树长得快,所以别看这么大,树龄可能还不如那棵龙眼树。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大榕树后面就是重建的洪秀全故居。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这些墙基是当年民房的遗址,清政府1854年和1864年两次到官禄村“诛九族”,村民们被清政府杀害40余人。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洪仁玕故居遗址,洪仁玕是洪秀全的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洪仁玕算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但他的观念与洪秀全的皇帝梦完全不同,所以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这排土屋就是“洪秀全故居”,房间既狭小又无窗户,不知道当年的人们会不会真的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或者只是60年代重建时的凭空臆想。


曾被清政府挖祖坟荡平,重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洪秀全故居

洪氏宗祠,很典型的岭南风格,太平天国失败后宗祠也被焚毁,而这一间是1911年清政府倒台后,由洪氏族人修复的。


太平天国有其积极的一面,是近代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重要农民运动,​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太平天国被宣扬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洪秀全也被宣扬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人物。而主要依据就是根本未曾实行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一纸空文的《资政新篇》,以及几句关于平等自由的口号。其实随着历史的还原,你会发现太平天国不是这么一回事,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迷信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太平天国运动所丧失的生命约为2000万至5000万。

洪秀全为人极其残忍,杀人如同割草,清朝官员、满族百姓、僧尼道士、商人、儒生乃至医生、店员、艺人等皆被视为妖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概杀光,对内也不手软,制定了很多“天条”,一旦违反,格杀勿论,对于“反叛通妖”的,更是处以“点天灯”、“五马分尸”等极刑,1856年诛杀二号人物东王杨秀清时,不但将杨全家杀尽,还将杨的部下两万多人统统杀光。

洪秀全进南京后,每年都要选美,后来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太平军败亡时,天王有妻妾88人,天王府的女官侍女更有2000多人,而同时期的咸丰皇帝都不过18个嫔妃,宫中有横直均8尺的大雕花床,因妻妾太多,连姓名都记不住,干脆一概编号,洪秀全从41 岁进南京城至52岁自尽,在美女丛中生活11年,未出天京城门一步,既不上马杀敌,也不过问朝政。他还给妻妾嫔妃们作了上百首“天父诗”,制定了很多奇怪的清规戒律,违反轻则关黑屋、杖责,重则挖眼、剁手,甚至砍头、点天灯。

也许是洪秀全四次都没考上秀才,他极其敌视中华传统文化,寺庙、书院、古迹、文物,或者烧掉毁掉,或者改作兵营、仓库、屠场。在全倾全城之力营造天王府的过程,更是几乎将南京六朝以来的古建筑几乎拆光,如举世闻名的南京大报恩寺塔被炸掉,明代故宫被拆毁得只剩一座破城门。对于图书,“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扬州文汇阁和镇江文宗阁珍藏的《四库全书》,都被太平军烧掉了,而非太平军的读书人则被视为“妖人”格杀勿论。

教科书上说太平天国是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农民运动,洪秀全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但太平天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