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有哪些很流行的玩具,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安美惠

我能说小时候没有得到过什么好的玩具吗?都是自己做的,或者长辈,哥哥帮做的。

①风筝,小时候的风筝都是拿纸自己做的,一般就是自己的美术书的纸厚点,然后图案又比较好看,就撕下来,剪成三角形,正方形,或者画个蝴蝶然后再剪下来,找根小竹子,弄成与风筝大小合适的尺寸,拿小绳子与胶纸固定好小竹子。尾巴要不拿袋子撕成一小截一小截然后绑起来,再粘到风筝那里,要不拿纸剪成一段一段,粘成一长条,再沾到风筝那里去。放风筝的绳子就是家里肥料袋子,猪料袋子撕下来的绳子,搞好了就去田野里放风筝。现在,应该很少有人自己做风筝了吧,在外面随便都可以买到一个,只是体会不到儿时做风筝的快乐了。



②木头陀螺,这个是爷爷或者爸爸帮忙做的,因为要用到刀。找一个比较结实的木头,然后就用刀做成一个陀螺,还要在陀螺底下订一个钉子,然后小伙伴一起比赛,看谁的陀螺转的最久,谁就赢。



③竹管抢,去竹子林里找个小根点的竹子,顺便在路边摘点那个果子回来,回家就做成一个竹管抢。小伙伴一起玩,经常开玩笑说,不要打到我的脸了,等下脸全长麻了。要是没有摘到那个果子,就用纸来,把纸搞湿了,再撕小点,就用竹管抢推出来,打到远处。


简安安

【四驱车】一部日本动画片《四驱小子》带火了四驱车玩具,那时很多人做梦都想拥有一台“496天皇巨星”。不过那时的奥迪双钻要20多块钱,实在不算便宜。我还记得小学时,学校里还举行过四驱车比赛,当然就是在水泥地上跑而已。也有有钱的同学带来过四驱车跑到,不过没有经过改装的车在跑道里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现在玩四驱车的人几乎见不到了,某宝上还有卖,可能也有发烧友玩家吧,但应该更多的是80后90后买来怀旧收藏吧。

【摔炮、划炮、窜天猴】摔炮是一种将炮仗一端对着地面用力扔下去就会炸响的炮,危险系数比较低,因此小时候岁数小的孩子大多玩摔炮。划炮是像划火柴一样引燃,引燃后会有白烟冒出,等白烟冒完才会炸,也相对安全。窜天猴是一根细木棍上挑着一个炮仗,引燃后会向炮仗所在方向窜,一般是插在井盖眼儿、土地、瓶子里点燃,也有胆儿大的用手轻捏着点的。如今因为城市里平日禁放烟花爆竹,所以见得少了,过年时还会有一些售卖,但很少见到小孩玩了。

【回旋镖、竹蜻蜓】都是塑料玩具。竹蜻蜓是传统玩具,以前用竹子制作。回旋镖则是古代的打猎工具,小时候成为一种玩具风靡校园是因为一部美国动画片,具体名字我已经想不起来了。现在几乎见不到有玩的了。

【98球星卡、水浒卡、奇多圈、小虎队旋风卡、乖乖飞碟】都是干脆面和零食里的赠品,当时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些东西才去买吃的,还有人买完拿出东西来就把吃的扔了。这些玩意儿别说现在,早在食品厂不赠送之后就慢慢绝迹了。

【粘粘手】一种橡胶做的有伸缩性有粘性的玩具,套在手上往各种地方甩,脏了以后用水洗,还能增加一点点粘性。当年这玩意儿可是流行了一阵子。

【掌上游戏机、红白机、电子宠物】都是电子游戏产品,当年全算高科技,不是每个人都玩得起的。后来电脑兴起,网吧遍地,这些玩意儿就扫进垃圾堆了。今天全是手机、ipad,连网吧都少了。

【香珠】如果说今天还有很多人往拉杆箱上贴粘贴的话,那么香珠这种东西恐怕真是没有人会玩了吧。小时候,女生玩这个的比较多,铅笔盒里放两粒,连笔都熏香了。就是一种塑料珠,应该是经过工业香精的泡制吧。

【画片儿】买的时候是一大张,回家自己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一般一大张是一个动画片的主题,每一块都是一副不一样的图。

【画板】早期是一白一粉两层厚塑料布,利用两层之间的粘合呈现笔画,揭开即可清除。后来升级成一块塑料包裹的白板,因为我没玩过新一代的这个,所以记不清原理了。


徐鹏远

想看小时候的玩具,这期视频里就有哟~

哈哈哈,关注无巧不成叔,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玩具!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8353232662454609004, "vid": "9e2f0686990c4a6da157b4500ca51efb\

无巧不成叔

我们的童年不像现在的小朋友一样,有很多的洋娃娃,变形金刚各种各样的玩具车等。小时候玩具大多都是自己做的或就地取材,想起满满的都是回忆。

陀螺:取青冈树、茶树等硬质木料制成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抽打,还会用彩笔在上边划上自己喜欢的只属于自己图形

指尖小陀螺


用青冈树的籽用竹签串在顶上,在课桌上书本上,随时来一场比赛

野棉花果

每人去找稍老一点的棉花果留下小尾巴,俩人互拉,谁的果子先被拉掉就要听赢了的人指挥

纸折的小方块动物象棋:上边写着象、狮、虎、豹、狼、狗、猫、鼠。共十六个,用两种颜色的笔写,俩人各执一方。

在纸上画九个格子,用✘和⭕画连成三个算赢忘了这个叫啥了。

大富翁

由丢色子来决定走几步,根据上边的格子对应来接受惩罚或奖励。

游戏机


拼方块消除游戏,那时走到哪儿就玩到哪儿,同学间谁有一个这样的游戏机都会相互借来玩耍

丢石子

这个有游戏我一般用三颗、五颗或七颗不等的小石子来玩,女孩子特别喜欢。

跳皮筋:一到课间休息时女生们就成群结队的一起跳,连男生都忍不住来参一个。

童年的游戏很多很多,有些都记忆模糊了。童年虽然没有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但也赖人寻味,使人回味无穷……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不喜勿喷


村姑小婷

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好玩的玩具长大后都见不到了,空空总结了一下,我们来怀念一下我们的童年吧。


悠悠球:

还记得当时是因为那部叫《火力少年王》的电视剧才开始对这玩具着迷。

这部剧当时就是在上海拍的,里面的一批小演员也几乎都是上海人。


百变万花尺:

那时一把万花尺在手,分分钟觉得自己以后注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画家,使得自己觉得有绘画天赋。

那图案真的不要太好看哦,里里外外透着一种有规则的写实风和莫名又看不懂的虚幻抽象风。

铁皮青蛙:


这在那时已经算比较高级一点的游戏了,因为还需要用到发条来转动!不过,这只小青蛙的童年影响力也是很高的,因为是铁的,怎么也摔不坏,所以时常被当做出气筒。叫声使得很多人都记得。

沙包:

开玩笑,二牛那时玩的沙包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然后随便到哪里拾点沙子就能玩一星期,那时候下课都会玩沙包。

每次当自己用手接住沙包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的手就是天赐的,自豪感蹭蹭蹭地飙到不行。

打面包


制作过程也会十分的简单,记得那时我们总是用不用的书本、纸张来把他们折叠成一本本战斗工具。

很多男孩子课后都会玩的不亦乐乎。


每个70、80、90后男孩(女孩表示也不示弱)都玩过的游戏,需要用各种技巧将对方的“方包”拍翻过来。特别是在大冬天的时候,打方包打得浑身发热都不会嫌累。童年就是如此简单和开心;


热门推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547a00086d7c62b1e269\

玉翠讲堂

说一个天然的吧。

我读小学那个年代,只有装作欺负对方,男孩子才有勇气接近自己偷偷喜欢的女同学。他可能是把毛毛虫藏在火柴盒里吓人家,可能是用从土里挖来的蚯蚓恶心人,也可能是把“痴头婆”扔到女同学头上。

“痴头婆”究竟是什么,我待会再揭晓。在形态上,它只有指头大小,浑身长满钩刺,跟尼龙搭扣似的,一旦粘到衣服或者头发上,把它取下来要费很多劲。所以男孩子最喜欢用它来整蛊人,冷不丁地往捉弄对象头上扔上一两个,神不知鬼不觉,等到对方发现,已经满头长满虱子(所以它在广东梅县叫“虱麻头”),旁边的同学笑得趴在桌子上。有时候弄不下来,甚至要动用剪刀来剪去一小撮头发。那时候,你恐怕已经顾不上得意,而是惴惴不安,怕真的惹恼了那位心仪的女同学。

其实“痴头婆”就是著名的苍耳。

《诗经》里,苍耳叫做“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卷耳可是千古名篇。古有春情荡漾之熟女以卷耳比兴思念远方吉士,今有情窦初开之男生借痴头婆发难挑逗梦中情人,莫非这刺儿头果真是爱情的象征?

维护礼教的人可不答应。朱熹对“卷耳”的解释是“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意思是贤明的君主外出,后妃把思念之情寄托在卷耳身上。这不是扯淡吗?南宋的林洪更过分,他在《山家清供》里说,古代的后妃是用卷耳来比喻君主要懂得任用贤人,所以卷耳还有个名字叫“进贤菜”。好嘛,连正常的男女爱慕之情都不见影子了。“进贤菜”真是透着一股子酸腐气息。

相比起来,还是它的另一个别名“耳珰草”可爱一些,西晋的陆机说它长得像妇人的耳环,所以叫耳珰草。

可惜,现在哪里还会有小孩子玩这种山野之中的东西?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那我问你,你还记得那个你曾经把痴头婆扔到她头上去的女孩子吗?


奇异机器

铁环,是最常玩的,玩具,一个铁钩,一个铁环,滚着走乐趣多多,圣斗士,弹子车,用书来折的豆腐干,用报纸做的风筝,弹弓,自制的弓箭,纸折的玩具多了去了,玩泥巴用泥巴做坦克,做飞机,做军舰,纸飞机总之有许多的玩具现在都不怎么见到了,现在的孩子玩具跟我们儿时的玩具简直是天壤之别,有许多都是我们没玩过的,


猜猜661

我小时候玩具繁多啊。因为日漫的流行 ,相关的周边产品也格外的多。奥特曼活的时候,就买了奥特曼的玩具。还有弹珠,玩具手枪。圣斗士的玩具,我买的是星矢的。还有铁胆火车侠。四驱车。雷速登遥控塞车。陀螺。当时比较火的是集封神榜的卡。小浣熊干脆面,基本买了拿出卡,面吃几口就不吃了。现在想想都觉得浪费。


潘肚肚

这个算吗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儿一起玩能玩老长时间自从小学毕业往后以后就见不到了现在也不知道哪有卖这是我紧找到的就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