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之崛起——上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紅旗和上海轎車填補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空白,曾有“北有紅旗,南有上海”之稱,但是1981年,紅旗轎車停產,在前後23年中,紅旗轎車一共只生產了1500輛,如此的規模,結局早已註定,而年產3000輛的上海轎車則全部依靠仿造,技術落後,80年代停產時,在發動機和可靠性方面,還遠遠趕不上仿製了30年的奔馳220S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之崛起——上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合資生產汽車得到了當時領導人的首肯和支持,他年輕時赴法國留學,曾在雷諾汽車實習,是中國最早接觸汽車工業的領導人,1983年,北京汽車與美國汽車公司合作生產切諾基越野車,同年,與德國合資組裝的桑塔納轎車下線,從此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悄然在中華大地流傳開來,一汽二汽奠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基石,合資生產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質的飛躍,並一步步成為了國家日漸繁榮富強的縮影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之崛起——上

在拆了一輛奔馳和一輛紅旗之後,敢想敢幹的李書福得出了汽車就是四個輪子,一個發動機加兩張沙發的著名結論,並開始生產汽車,他的第一輛汽車叫“吉利一號”,外觀就像奔馳和紅旗的結合體,但最終因為政策原因,沒能投產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之崛起——上

奇瑞則在蕪湖郊外的一片荒地上建起了廠房,開始生產發動機,當千辛萬苦地把發動機生產出來的時候,卻發現竟然不知道能賣給誰,無處可售,只好自己生產汽車自己使用,相比生產汽車的困難,他們還面臨著一個更頭疼的問題,當時國內有130多家汽車廠,700多家改裝廠,但大多是手工作坊​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道路之崛起——上

為了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國家不允許新的企業進入汽車製造行業,奇瑞、吉利、華晨等都沒有獲得國家生產許可,無奈之下,奇瑞通過掛靠上汽集團,吉利通過買下一個國營小汽車廠,才勉強具備了生產汽車的資格,中國汽車的發展之路,可謂困難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