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走低背後的邏輯是股市要走牛?

被穩健投資者視為投資“聖品”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創出新低,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貨幣基金的市場規模反而出現增長。

表象的背後總是隱藏著未來的果。歷史上,貨幣基金收益率大漲都是因為“錢荒”所致。目前,全球央行都在放水。所以市場不缺錢流動性十分充裕,貨幣基金收益率走低也成為必然。

與此同時,中央在政策上對股市的支持上連發“大招”,很多觀點都在認為,政策好、錢多了,必然會造好股市走牛。究竟是不是?我們今天來聊聊。

餘額寶收益率史上首次破2%

貨基走低背後的邏輯是股市要走牛?

市場流動性持續寬鬆的情況下,貨幣基金收益率正在不斷走低。

典型的例子,自4月6日以來,天弘餘額寶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低,1.978%、1.967%、1.953%,已經連續3天低於2%。

雖然餘額寶收益率早已一路走低,但跌破2%尚屬2013年餘額寶成立以來首次。

資料顯示,天弘餘額寶在2013年推出後,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6%。此後收益率震盪下行:2015-2016年一度跌至2.3%附近,2017年又重新攀升到4%以上;2018年從4.3%開始不斷下臺階——3%、2.5%、2.3%,陸續破位。

其實,不僅餘額寶一家,今年以來,主要對接貨幣基金的“寶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均在走低。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寶寶類”理財產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逐月降低,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為2.62%,而4月份目前的平均收益率已低至2.02%。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全市場有數據統計的650餘隻貨幣基金中,收益率跌破2%的已經超過半數,平均收益率僅為1.97%。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最多的貨基A類中,已經接近六成產品收益率跌破2%。

雖然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出現下降,但是貨幣基金還是受到風險厭惡投資者的喜愛,市場規模仍呈現增長的態勢。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官方數據顯示,從2020年1月到2020年2月,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從7.51億元上升至8.08億元,環比上漲7.6%。

國元證券研報顯示,場內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華寶現金添益的規模已從3月初的682.19億份增至3月末的909.05億份,增幅超過30%,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則從2.25%跌至1.76%。場內第二大貨幣基金銀華交易規模也從505.94億份增至681.54億份,區間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從2.46%跌至1.92%。

國外情況也類似。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美國貨幣基金規模增至4.4萬億美元。3月9日至18日期間,美股連續四次出現熔斷,隨後一週貨基規模驟增2860億美元,成為美國自2007年以來,資金湧入貨基最多的一週。

量化寬鬆政策是貨基走低的主因


貨基走低背後的邏輯是股市要走牛?

貨幣基金收益率走出近年來的新低,原因其實不復雜。

簡單來說,貨幣基金主要是把從用戶手中籌集到的錢,借給了銀行,銀行再借給需要錢的企業。當市場上比較缺錢的時候,企業們搶著借錢,利率就高,餘額寶的收益也就越高——這是當初餘額寶收益高達6.7%的主要原因。

但最近幾年,全球經濟都進入了疲軟期,各國央行陸續開啟降息大潮,希望能促進消費、刺激經濟。在此背景下,中國的國債收益率、銀行理財的平均收益率都一路向下,餘額寶的收益率自然也總體呈下降姿態。

到了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本來就已經非常疲軟的全球經濟更加疲軟。如果不降息,市場上就會非常缺錢,很多中小企業都會因此倒閉,經濟衰退風險劇增。

美聯儲作為實際上的“全球央行”,甚至開啟了無限制的量化寬鬆。

在這種大環境下,市場不再缺錢,貨幣基金的收益也就越低,餘額寶的收益率跌破2%便順理成章了。而且,在疫情帶來的衝擊消退之前,這種情況都不會有什麼變化,餘額寶的收益率甚至還會繼續走低。

對於餘額寶收益率下降的情況,天弘基金回應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外央行進入新一輪貨幣寬鬆週期。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向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以3個月存款利率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利率從春節前2.8%附近下行至當前1.8%以下,隔夜回購利率更是一度下降至0.8%的低位。

貨幣市場基金主要的投資品種是短久期國債、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存款、存單和質押式逆回購等資產,此類資產與央行貨幣政策、銀行間資金面高度相關。當前可投資的資產收益出現了大幅下調,故而收益跟隨下行。

業內普遍認為,貨幣基金收益率還將繼續下行。就目前市場行情來看,大部分貨幣基金產品在2%以下的水平將維持較長時間,預計貨幣政策將配合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在經濟增長出現較大改善以前,貨幣市場利率將保持低位。

那麼為何貨幣基金的市場規模卻出現增長?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貨基具備現金管理的價值。尤其是在基礎市場大幅波動時,貨基作為市場上安全性較高的正收益產品,會成為資金青睞的避險工具,這些都可能是前兩個月貨基規模升高的重要原因。

貨基下跌,股市該走牛?


貨基走低背後的邏輯是股市要走牛?


當前,全世界都在高唱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意味著金融市場整體流動性充足,理論上這將直接利好股市。

餘額寶收益歷史性的破2只是表象的其一,我們再看看全世界貨幣政策的放水,已經到了氾濫的地步。雖然我們的管理層現在比較剋制,但投資者依然要想想那些超發的貨幣會去哪兒?房住不炒的原則沒有鬆動,房地產明顯已經不是貨幣的最佳選擇。

如果不去權益市場,物價就會漲上天。也就是說,市場中錢多的很,沒有去處了只能買股票了。在供求關係打破平衡的情況下,股市中樞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目前來看,引流資金進入股市似乎成為必要的“任務”,所以,中央近期連續出政策力挺股市,政策支持力度正在逐漸加碼。

1、3月30日央行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20bp至2.2%;

2、3月31日國常會提出增加地方專項債規模,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進一步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促進汽車消費等;

3、4月3日央行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100bp,釋放流動性4000億元,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4、中金銀行組預計3月信貸可能在2.7萬億元左右,同比多增1.0萬億元。市場資金利率水平繼續走低,十年國債到期收益率上週降至2.55%再創階段新低。

不僅如此,中央4月9日對股市再放大招!發佈《關於構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對整體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這次會議首次提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的表述,與近期乃至近年來的政策動向一致,有利於提升市場整體的活躍度。

此次會議首提“放松管制”,有望積極引導資本市場在社會融資中佔比提升,為資本市場帶來更高關注度。同時,放鬆管控有望讓創新科技型產業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創新企業過往在IPO、融資、併購等資本運作中都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

2、金融委會議強調,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

過往中國金融市場均以銀行等間接融資為主,在目前穩經濟的大前提下,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有望被提升。

3、金融委會議上再次強調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此前中國OMO降息和定向降準,甚至在時隔12年重啟下調超額準備金利率,已經釋放出十分明確的寬鬆信號。

可以看出,中央再次定調貨幣政策的寬鬆基調,給未來行情走穩打下良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