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秒提」額度受限 銀行喊你「存款回家」

貨幣基金與銀行活期存款之間在流動性、安全性等方面多年的等號終於變回了小於號。

父親辦理住院,押金卻沒提前準備好——將所有流動性都投入貨幣基金的嶽曉(化名)日前因為忽視了規則的調整而遇到麻煩。

7月1日起,貨幣基金“T+0”快速取現額度限制生效,習慣了貨幣基金大額資金秒取的“嶽曉們”顯然需要調整現金管理的方式。

流動性與活期存款幾乎一致、而收益率卻被定義為“活期存款N倍”的貨幣基金,近年來在現金管理產品中可謂是快速出道並直接佔據了“C位”。

從餘額寶誕生以來,貨幣基金更是迎來了幾何級增長,投資者也漸漸的把貨基作為最重要的現金管理產品。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公募基金的規模為13.41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就達到了8.29萬億元,佔比為58%。近兩個月,基金市場規模增長的96%更是直接來自於貨幣基金。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銀行個人存款的大幅減少。2017年央行發佈的金融統計數據表明,銀行存款增幅出現下降:去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3.51萬億元,同比少增1.3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4.6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4.09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684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23萬億元。去年12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7929億元,同比多減9564億元。此外,近年來居民儲蓄增速下降幅度較大,有分析顯示,2017年的儲蓄率或許已經不足2010年儲蓄率的五成。

“T+0”取現規模受限

儘管“出道以來”確實風光無限,但是貨幣基金類活期存款的高流動性並不是產品自身所具有的。貨幣基金原本就是“T+1”交易機制,即買入第二個工作日確認份額及計息,贖回第二個工作日到賬;此前常見的“T+0”贖回均是採取了機構(基金公司、代銷機構)等墊資的方式來實現。然而,隨著貨幣基金體量的快速增加,墊資的風險顯然隨之增大。

6月1日,監管部門聯合出臺了貨幣基金新規——《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規定就是以後貨幣基金單日T+0快速贖回提現不得高於1萬元。新規同時規定,任何機構或個人均不允許墊支。監管部門為新規設定了過渡期,存量的T+0贖回提現業務要求在2018年7月1日前完成整改(部分基金主動提前執行新規)。

雖然嶽曉最終想辦法足額繳納了住院押金,但是他顯然對此心有餘悸,“現在我的銀行卡中至少留下3萬元活期存款以備不時之需,而之前我通常僅留下數百元,其餘資金都是現用現贖回。”

銀行“喊你存錢”

嶽曉的經歷或許有其偶然,但是,隨著貨幣基金在流動性方面受限以及在安全性上不能與存款劃等號,儲戶心中的天平開始傾斜,而部分銀行也捕捉到了這一點鬆動。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