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近日,《剑王朝》热播,发生在战乱后的大秦王朝的故事引人入胜,而在真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扫除六国,一统天下,登基称始皇帝。

而关于秦帝国,历史上有个疑团:秦始皇灭六国后是否真的一统了天下?

因为据《史记》记载,在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也就是说直到秦二世时,卫国国君卫君角才被废为庶人,卫国才算真正寿终正寝。

也就是说,卫国一直到秦二世才被消灭。为什么秦始皇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位于中原腹地的卫国?而且一生都没有去清除掉?

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秦始皇

卫国早已不是“国”,皇室在夹缝中求存

在说到卫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卫国,并且要理清楚两个概念:什么叫诸侯,什么叫臣子

在战国时期,周天子所封的各领土之主就叫诸侯。

而实际上,周天子不仅仅只封了战国七雄,还封了很多的小诸侯,给了他们很多小封地,而这些诸侯名义上来讲就是“一国之君”,所领封地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

但如果说,爵位是称王的七雄或是其他诸侯国所封,那就只能称为臣子,而且还是诸侯国内的臣子。

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而卫国呢?算是诸侯还是诸侯的臣子?

卫国的开国祖师爷叫卫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当时周天子封的爵位是侯爵——也就是说,卫国君刚开始是天子受封的诸侯,算得上是老牌的嫡系诸侯国。

初期,卫国的地位其实不必七雄差,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诸侯国中的佼佼者。

但是在后期,卫国连遭大难,国力慢慢衰弱,逐渐沦为了二等的诸侯国。

到了战国时期,卫国为了保全,成为了七雄之一魏国的附属国(这时的附属国在名义上还算是一个国家)。

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在魏国的强大压力下,当时的卫国国君卫嗣君决定放弃周天子所封侯爵,成为魏国的封君,史称卫嗣君

“降侯贬君”

划重点:此时作为一个独立诸侯国的卫国已经灭亡,早就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了

不过,当时的魏国国君看在卫国主动投降和资历较老的份上,允许卫嗣君保留宗庙祭祀,即所谓的“灭国而不绝宗庙祀”。

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战国七雄形势图

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而秦始皇灭了魏国之后,把濮阳划入了东郡,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了西北部的野王县。

这时,秦始皇也允许卫君保留宗庙祭祀,也就是说,卫国的国君一直在,卫国皇族一直在,名义上的”卫国”并没有被灭。

但是实际上,卫国早就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皇室只能在夹缝中等待着被秦始皇裁决的那一天。

除了卫国,秦始皇也还没有统一几个边远地方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灭诸侯,唯楚苗裔尚有滇王。”

《越王勾践世家》也记载:楚威王大败越,尽得故吴地,“而越以此散,诸侯之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

也就是说,就是除了卫国之外,滇地和不少“滨于江南海上”的地方始终没有被秦始皇统一过。

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史记

卫国只是秦始皇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为什么这些地方秦始皇都不去统一?这与秦始皇灭六国之后的心态有关。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到二十五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大诸侯国,历经九年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灭了六国之后,秦始皇就开始热心于巡游,立碑记功,宣扬自己一统天下的功劳,并且开始大享其乐和寻找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

他真的已经无心去攻打路途艰险的滇,去消灭楚国的残余;也无心去攻与擅长水战的越人争夺“滨于江南海上”的江南之地了。毕竟,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他,早已不把小小边远之地的威胁放在眼里

探究秦始皇不灭卫国的原因:作为他不能“一统天下”的托词!

秦帝国

但是,边远地区的势力没有清除,这毕竟与他“一统天下”的宣扬有些相驳。

于是,秦始皇就需要为自己的不彻底性设置一个托词,而卫国正符合这一托词的条件

他特意留下了一个似乎随时都可以拿下的卫国,告知世人,只要他高兴,从地图上抹掉一个野王县的卫国轻而易举,滇与越国的残余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