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今天要给分析的是有关于一位皇帝,而且是一位十分厉害的皇帝,华夏历史五千年出了这么多皇帝,他绝对能够排进前五,他就是一手打造了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

说玄武门自然是离不开李世民。李世民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不管说是领兵打仗,还是坐皇帝处理政务,甚至在接受臣民的劝谏上处理的都是十分正确的。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传奇的。那么他一生中唯一不完美的可能就是在皇位的继承上了。

李世民的皇位继承是通过玄武门兵变得来的,虽然他当皇帝是十分英明的,但是玄武门兵变毕竟是他人生中的缺点,但是你知道吗?其实玄武门兵变另有真相。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图为李渊影视形象

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公元618年李渊登基称帝,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称帝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立李世民为秦王。从此开始了大唐南征北战一统江山的时代。

从公元217年至公元623年的七年时间里唐朝南征北战最终一统天下,但是在一统天下的战争中其次子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麾下猛将如云,这也造成了李建成虽是太子之尊,但是其实力却比不上秦王李世民。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世民影视形象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世民功勋名望日增,高祖常常有意让他取代建成为太子,建成心中不安,于是与元吉共同谋划

从记载中看出,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日益激增的势力名望是十分忌惮的,甚至不顾兄弟之情开始谋划如何对付这个实力日长的弟弟了。

秦王李世民被李渊先后封为尚书令、中书令,乃至无赏可封时,便加封了亲王最高职位的天策上将,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太子的位置齐名,并赐天策府。自此太子李建成对秦王李世民的忌惮已经达到了顶点。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世民影视形象

其实可以想象,作为太子的李建成平淡无奇,但是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却屡立战功,而且你看李世民麾下的大将都是一些骄横霸道之人,历来只服从李世民一人的命令,这让太子如何想。

《资治通鉴》记载:淮安王李神通有功,拨给他几十顷田地。高祖手写敕令将田赐张国丈,李神通因为秦王令在先,不让田张国丈告状李,高祖怒,责备李世民说:“难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吗?”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李世民的手下只认李世民的命令,朝廷的命令完全不顾。

公元622年12月14日,高祖李渊下诏,命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并任命其为陕东道大行台及山东道行军元帅、黄河以南、以北各州均受建成处置,他有权随机行事。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渊影视形象

这时的李元吉觉得时机来了,劝说太子可以借这个时机瓦解秦王的势力,借机除掉秦王,但是太子李建成顾念兄弟之情,迟迟不敢下手。

虽然太子没有正面的与秦王直接对抗,但为了削弱李世民势力,在各方面与秦王明争暗斗。唐。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下嫌隙以后,担心总有一天会发生变故,便有意离开长安,返回洛阳,高祖也有意让李世民远离朝廷中心,

但是却因为太子李建成的进言说:

“秦王身边的人们得知秦王要前往洛阳,无不欢欣雀跃。看秦王的意向,恐怕他不会再回长安了。”

高祖遂放弃让李世民离开长安。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建成影视形象

因为太子的打压导致秦王府的幕僚属官人人忧虑,个个恐惧,不知所措。

房玄龄向李世民进言说“大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现在大王担心危机发生,正是上天在帮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

于是,房玄龄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共同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兵变从此成为秦王府的第一要事。

公元626年6月29日,适逢突厥郁射设举兵攻打乌城,乌城告急,太子李建成向李渊谏言,举荐李元吉为帅,领兵驰援乌城。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建成影视形象

李元吉趁机向高祖索要李世民手下大将及军队。秦王手下大将知道自己一旦被李元吉统领,其下场一定很惨,于是长孙无忌等人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李世民叹息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但我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这不也是可以的吗!”

尉迟恭却说:“作为人之常情,有谁能够舍得去死!现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这是上天所授。祸事马上就要发生,大王却仍旧神态自若,毫不担忧。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轻,又怎么对得起宗庙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采用我的主张,我就准备逃身荒野草泽,不能留在大王身边,拱手任人宰割!”

李世民见其手下都这样认为,于是便定下了行动计划,伺机诛杀太子一党。

自此看出玄武门兵变其实并不是李世民本意,但是为了其手下能够安然无恙,迫于压力,如不先下手自己的大部分将士会被太子一党瓦解,于是便同意了其手下提议兵变称帝。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世民和杜如晦影视形象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 此时的李元吉和李建成并不知道李世民的底细,于是便骑马进入宣武门。由此尉迟恭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诛杀太子一党。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李渊为何不处置李世民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当时的李世民是御封的天策上将,赐天策府,天策府的有为中央输送人才的权利,因此当时的朝堂之上多半都是秦王的政客,此时的李渊威严已不再。第二:实力问题,秦王当时坐拥大唐半壁兵权,武将众多,即使有出兵勤王的将领,也难敌秦王的攻势。第三:处置不成反被杀,李渊也深知李世民的实力,他已经杀了大哥和四弟,在多杀一个也无妨,不如自己让贤,做个颐养天年的太上皇为好。因此不是李渊不想处置李世民,而是李世民处置不得。

唐初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因何而起,事后李渊为什么不处置李世民?

李世民影视形象

公元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

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自此李世民经过玄武门兵变之后,掌握唐朝的军政大全。

玄武门兵变实质上是一场皇室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是太子和秦王之间的一场政治斗争。最后秦王获得胜利,李世民在位之时之所以不让人提起玄武门兵变之事,只不过是因为这是皇室的丑闻,毕竟作为一个圣君,杀兄夺位是不好听的。

参考文献:

《隋唐演义》

《李世民传》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