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提起“湘式挤压糕点”这个词估计很多人都觉得陌生,但是说起“辣条”这个词,便无人不识。辣条成为大江南北的零食宠儿,甚至就连外国人也喜欢上我们的辣条,算是走出了国际。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辣条的祖先是湖南平江的酱干,平江县位于湘北汨罗江畔。那里有着悠久的做酱干豆制品的传统。在《平江县志》中就有记载:“食品工业是平江的传统产业,清朝康熙年间,平江的长寿酱干就被列为宫廷贡品。”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1998年,湖南洪水,面对这场自然灾难,农民损失惨重,平江县也不例外。当年,生产酱干的原材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涨价,由7毛多一斤,一下子涨到一块五,这对酱干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为了继续养家糊口,酱干不能做,就要去研发一种新的食品。当时市面上最便宜的原材料就是面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当地酱干作坊的老师傅们,一起研发了一种面筋小食品的配方。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一开始的辣条主要以咸味和辣味为主,后面考虑到,很多小孩子喜欢甜的东西,为了迎合小孩子的口味,开拓辣条的新市场,辣条把目标群体放在了小学生身上,新口味的辣条一经面世,风靡整个零食市场,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1999年,一个21岁的刘卫平看到了辣条背后的巨大商机,他跑到了盛产面粉的河南卖起了辣条,并给自己的企业取了一个“卫龙辣条”的大名。一时间,河南的辣条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卫龙辣条”也很快就覆盖到了全国。直至现今,卫龙辣条也是辣条界的大佬,稳居辣条销售量第一位,也是人们比较信赖的牌子。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据了解,仅在2000年,河南省以辣条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调味面制品企业就高达4000家。同时,仅河南的辣条的年产值就从2009年的80多亿元上升到了2017年的225亿元。据初步推算,目前辣条的产值已近600亿。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辣条风靡后,全国各地兴起了大大小小的辣条制作小工厂,由于相关的食品质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指标还没有出台,辣条处于无监管、无标准、无商标的“三无”产品,辣条自诞生之日起便走在一条野蛮生长的道路上,鼎盛时期,河南有辣条企业近300多家,湖南生产辣条的企业更是超过了1000家。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整个行业缺乏监管与标准,乱象丛生,黑心小作坊很多。有关辣条的食品安全事故、非法添加剂丑闻从未间断。甚至因吃了辣条而丧命、中毒的新闻是有发生。近几年以来,多地被报道出辣条生产的过程,一家家的小黑作坊被取缔,但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了躲避执法,一些企业或改名,或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生产。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面对着生产不规范、细菌超标、食物中毒等等的辣条乱象,在2007年,国家质监总局就将湖南的辣条生产基地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了《关于严格加强调味面制品等休闲食品监管工作的通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许可,并严格了熟食食品的QS认证。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辣条归于方便制品一类,对于辣条中营养成分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2019年8月1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自2019年10月1日起废止《河南省地方标准调味面制食品》。

在严查严管的压力之下,近600亿的辣条市场将何去何从?

对于辣条,你喜欢吗?但是对于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一款休闲零食,却屡次出现生产的问题,加之更多的消费群体是小朋友,所以对于辣条生产质量问题的关注更应被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