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這三位發言人

誇誇這三位發言人

原創 王彩平 咖啡的味道 2月19日

新冠肺炎給全國人民提供了一個檢閱新聞發言人的平臺,之前,雖然在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發生後也舉辦新聞發佈會,但大多侷限於某一部委或某一地域,但這一次新冠肺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在舉辦新聞發佈會,幾乎各個部門都有新聞發言人在發佈會上發言,而在這一次全國人民全方位、立體式檢閱新聞發言人的過程中,有三位新聞發言人的表現值得稱讚,他們分別從事實的發佈,理性的堅守和價值的闡釋三個層面為新聞發言人做出了典範。

堪稱教科書式、“神探福爾摩斯”


誇誇這三位發言人


這是網友對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主任張穎的評價。2月2日,張穎在新聞發佈會上對寶坻百貨大樓的聚集性病例做了抽絲剝繭式的分析,一張溯源圖一目瞭然,把各個患者的工作區位關係及發病原因說得清清楚楚,全程脫稿,教科書式的剖析展現了精湛的業務能力,被網友稱作追蹤病毒的“神探福爾摩斯”,因此成了“網紅”。

張穎說,她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網紅”,那她怎麼就成了呢?

說到底,在什麼山唱什麼歌,唱好了自然會贏得掌聲。

對公眾而言,一個百貨大樓出現了幾起甚至幾十起新冠病例,想想都是一件很恐懼的事情,天津的老百姓難免要琢磨:介似怎麼回事呢?只在這個樓裡嗎?介些人在外面接觸了多少人啊?

這是什麼?這就是社會關切,這就是公眾質疑,怎麼說就能讓大家知道事實,減少恐慌呢?張穎沒有迴避這個問題,也不是籠統地一概而過,而是從第一起病例開始,一例一例地講清楚他們究竟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把感染的過程和傳播的路徑描述得清清楚楚。

她說清楚了,人們也就看清楚了。這些病例的接觸範圍和自己有多大關係?是不是能影響到自己?在這個事實基礎上怎麼做好自己的防範?相應地,也就沒那麼恐慌了。所以加繆是對的,“這一切裡面並不存在英雄主義,這只是誠實的問題。與鼠疫鬥爭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誠實。”

“誠實”很難嗎?確實不容易!我們不談主觀故意之類的東西,就拿張穎的“福爾摩斯式”的“偵破”來說,需要多大工作量可以做到?張穎在後來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說:高風險確診病例出現後,她和同事以最快速度抵達病毒出沒的區域,從最危險的地方找到“敵人”,如同獵手一般一刻不停追逐病毒的蹤跡,有時還需要按照患者描述的路線,一步一步實地重新走上一遍。這個場景重現的過程只是疾控人員準確核實信息的方式之一。很多時候,為了每個環節不出紕漏,她們不得不反覆與患者核實,“多問一句,可能就能多保護一批人”。

所以說,生動活潑是表達技巧,庖丁解牛卻一定是笨功夫,如果沒有紮實的調研過程,沒有真實準確的數據支撐,再生動的活潑也只能是凌空虛蹈,“網紅”新聞發言人張穎告訴我們,新聞發言,不是動動嘴皮子就可以的事情!

不提倡“英雄主義”

誇誇這三位發言人

看她的第一場發佈會就感覺到這位官員務實的風格、流暢的語言,以及自信的心態!好官!

“好官”,只有兩個字,多少人夢寐以求而不得!但焦雅輝得到了,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英雄事蹟,就是因為在新聞發佈會上展現出了一個新聞發言人紮實的業務功底、溫情的人文關懷和科學的理性精神。

《北京日報》在題為“發佈會脫稿上熱搜 這位女局長為何獲贊無數?”的報道中說:每次出席新聞發佈會,不讀稿子,疫情信息全記在心裡,面對記者提問,數據、事實脫口而出,表達清晰流暢,調度幾萬名醫務人員,穩而不慌,談及外省醫療隊馳援武漢,卻一度哽咽……

所有這些,使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備受關注,成了微博熱搜話題。很多網友評價她,專業、幹練、利落、溫情。

但在我看來,這些都值得肯定,但在焦局長身上更值得肯定的,是科學,是專業,是理性。

近日,“集體剃頭”“懷孕9個月依然堅持”“流產十天上戰場”等“感動式”報道收穫了一波波的眼淚,但就在這一片對英雄氣質的歌頌讚嘆聲中,焦雅輝在接受白巖松採訪的時候言簡意賅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不提倡“英雄主義”。

【衛健委焦雅輝:#不用英雄主義號召醫護#】已超過3000名醫務人員感染!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接受白巖松專訪時表示保護醫護人員,要保障醫護人員休息和健康,不提倡“英雄主義”。

這在“悲情”和“英雄”的災難敘事氾濫的輿論場中,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清醒而直接地迴歸了現代理性。應該說,“悲情”和“英雄”的情感共享,確實能夠帶來神聖感和昇華感,有助於強化認同,但儀式激起的是情感,而不是催生思想和資訊,焦雅輝的理性表現,將輿論對災難敘事的起點帶回到了社會救助和秩序重建,恰如其分地回應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倡導。

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

誇誇這三位發言人


2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場新聞發佈會。在新聞發佈會即將結束時,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的一段話,迅速走紅網絡。

從正常的新聞發佈流程來看,該發佈的新聞發佈完了就結束是對的,從一般的新聞發佈規律來看,在新聞發佈會上長篇大論地講大道理是要忌諱的,但鄭廳長的發言被朋友圈刷屏,說明自有它的道理。

那是什麼?

新冠肺炎突如其來,對整個制度體系、政府治理、社會動員、公民素質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不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具體的治理難題,比如復工和防疫之間的兩難,再比如,要不要開學?復工已經既定,但復學會怎樣?

這個時候,一定不是用幾句俏皮話,比如“我得想想,之前我是幹什麼的來著”就能應付得過去的,無論是不是復學,都會帶來很多問題,復學是交叉感染的壓力,而且是更為社會所關注的孩子們的健康問題,鴨梨山大!不復學,孩子的正常教育怎麼開展?包括呆在家裡無人照顧的問題怎麼解決?

所有這些,如果是正常的治理環境,可以召集一次全系統的會議,通過傳達會議精神來進行行業動員,但這一次,聚集成了一個奢侈的詞語,那麼,對於每一個老師也好,教學管理者也好,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大家難免會有職業迷茫和焦慮,難免在道德認知與價值判斷上產生迷惑與困頓,並且無所適從,而這些,靠自覺自發恐怕不能解決。在這種情形下,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打破了新聞發佈會的正常規律,以一種“反常”的發佈會動員引起了社會關注,這恰恰是“反常才是新聞”的正確註解。

這樣的動員有意義嗎?有!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鄭廳長的發言內容,很長!說了些什麼呢?

開宗明義:這是一個特殊的時期,每個人都被捲入了一場特殊的戰役。

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河南省的教育工作者、老師、同學、家長應該扮演什麼角色?該拿出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呢?

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呢?

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必須真正的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教學條件變化、交流空間變化中把疫情、把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一起成長,在災難和不幸面前,讓災難見證我們堅定成長的足跡,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

為什麼要拿出這樣的精神狀態呢?鄭廳長用三個“不禁想起”,前兩個“不禁想起”講到了抗日戰爭國難當頭的時候,教育工作者是怎麼做的?八年抗戰時期河南的教育工作者又是怎麼做的?激發大家去思考在當下的災難情境下,河南的教育工作者是不是要承擔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第三個“不禁想起”,他講到了就在當代,就還在人們的記憶中,汶川地震的災難教育了年輕人,改變了年輕人的事實,告訴大家災難教育的重要意義,從而激勵教育系統在新冠肺炎這次災難中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不是販賣焦慮,而是通過對意義的闡釋促進每一個人的思考,這其實是一種“價值傳播”,在所有的傳播中,“價值傳播”是最難的,但這一次,鄭廳長通過一次出其不意的“打斷”,在“諄諄教誨”的意義闡釋中,實現了一次“價值傳播”的突圍,即便不像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千古流傳,至少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爭中,使河南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更多的人們受到了教育和引導,並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