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幼兒園開學一個月了,經歷了學校的員工罷工,最近我家的失學兒童終於復學了。昨天晚上學校舉辦家長會(meet the teacher night),有幸第一次參觀了幼兒園教室。

是不是很意外,開學一個月了,做媽媽的竟然連教室內部什麼樣都不知道?其實我天天送孩子上學放學,只是因為安全因素,家長是不能進到教室裡面的,只能在門口等著。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上學日的3:15,我都在這個門外耐心等候

不過別小看了這一個月的時間,幼兒園儼然已經成為我4歲女兒的第二個家,她從以前一個愛拖拉、做什麼事都不緊不慢的小姑娘,變成了一個不願意遲到、週末都想要去上學的幼兒園小班學生。

懷著大大的好奇心和迫切的學習心態,我認真地琢磨了幼兒園的內部佈局,並仔細詢問了老師佈置的前因後果,發現這一套佈置的策略的確有其科學性。更令人欣喜的是,其中有些理念也適用於家庭,也就是說:掌握了以下三點,在家裡一樣可以打造“玩中學”的兒童空間。

  • 安全感
  • 歸屬感
  • 靈感

創造安全感

多倫多的公立幼兒園都是和小學在一幢樓裡的,從幼兒園小班一直到8年級,年級跨度多達10歲(4-14歲)。

幼兒園相比其它年級,有以下2個特殊點,就是為了“保護”這群剛剛進入校園的小不點,給他們以足夠的安全感。

首先,每個幼兒園教室都有兩個門。

一個和樓裡的過道相連,另一個通往後院,每個教室都可以直接通往室外空間。家長接送孩子都是直接走的“獨立後門”,而且只能送到門口,不得入內。

沒有成人出入的教室,會更有小主人的感覺。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第二,每個教室都自帶一個迷你廁所。

迷你有兩層含義:一是廁所面積很小,只有一個坐便器和一個水池,二是廁具的尺寸很小高度很低,4-5歲小朋友用剛剛好。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教室自帶廁所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去上廁所,而不是在課間休息等規定時間才可以去,讓孩子有在家的輕鬆自然感。

對於學校來說,其實做起來並不費事,但卻能給孩子帶來很強的尊重感,帶來“這個地方就是為我專門準備的感受。“

居家建議:

幼兒園的孩子一直是4-5歲,但家裡的孩子是會長大的,所以我們不用完全照搬迷你廁所及廁具。

  • 給孩子一個獨立的房間,如果有可能,內設一個獨立的迷你衛生間,給孩子準備腳蹬和水龍頭延長器,方便他獨立使用;
  • 進出房間記得打招呼,在孩子專注玩耍或學習的時候,儘量不打擾。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培養歸屬感

記得我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時候,對於教室的印象就是乾淨整齊,會覺得熟悉,但絕對談不上親切,更不會有歸屬感。

但是走進Zoe的幼兒園教室,馬上就能感覺到:這是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教室。

進門最左手邊的是一整排的“個人介紹牆”(all about me),全班24個學生,每個人的基本信息、愛好理想都可以上面讀到。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個人介紹牆

這些信息都是孩子自己提供的,老師只管記錄,不予評論。比如Zoe的理想是將來當個公主,不喜歡的食物是沙拉。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All about Zoe

老師不會叨叨的告訴她:公主不是一個職業,多吃沙拉對身體好;相反的,老師一直重複的一句話是:everyone is different.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被接受的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別人,無論是陌生人,還是陌生環境。

自我介紹牆的對面是一長條“字母表”。之前的文章已經介紹過,26個字母是整個幼兒園的學習重點,從letter sound一直到phonics,字母都是紮實的基礎。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字母表

有興趣的可以下面這篇:

但是在走近一看,每個字母的下面都還有一些小貼紙,記錄著兩種內容:

  • 左下方是每個孩子的名字(按首字母匹配)
  • 右下方是最近在學的高頻詞(sight words)

語言學習雖然不提倡死記硬背,但離不開大量的重複。從同學的名字學習字母,老師也是煞費苦心。不過效果還真不錯,Zoe之前總是分不清is和in,自從她交了一個好朋友叫Isabelle之後,這兩個詞很快就分清了。

這兩堵牆之間有一排櫃子,櫃門上也有花樣。仔細一瞧,原來是一排生日牆:在開學第一天,老師把所有孩子按照生日分成12個小組,然後手裡舉著日期數字合影留念。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生日牆

除了學到了數字(1-31),這些照片還記錄了孩子的成長,對於4-5歲的孩子來說,每個月的變化都挺明顯,1學年回頭再看看自己,肯定非常有意思。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在靠窗的那堵牆上,老師手工製作了一棵家庭樹(family tree),上面貼滿了每個孩子的全家福。這個對於第一年上學的小班同學意義非凡。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家庭樹

剛開學時,免不了想爸爸媽媽,就可以去樹邊上看看照片,甚至可以伸手摸摸看,親切感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仔細觀察教室的人四堵牆,你會發現每堵牆上都充滿了孩子們的個人信息:照片、名字、生日、家庭。就像我們大人上班的時候,也喜歡在桌上放個孩子的照片,用全家福做電腦、手機的屏保,

這些細節會讓我們覺得親切,覺得心安,才能放下心來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去。

居家指南:

  • 每年開學的時候,給孩子拍一張照,日積月累,意義非凡;
  • 和孩子聊聊個人喜好、近期打算,然後寫下來,可以貼在牆上,也可以直接寫在黑板白板上,可以每天看到就好。關鍵點是:不要過多評判,記錄就好。過一兩個月,再重新聊聊;
  • 準備一本日曆,寫下全家每個人的生日,學數字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儀式感。

激發靈感

靈感這個概念乍聽很飄渺,但實際上它包括兩部分:

  1. 感受力:對事物瞭解的周全性
  2. 思考力:思辨能力,提問題的能力

這兩項能力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主動學習者還是被動學習者。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最大區別就在於知識是“學得”的還是“習得”的。

“學得”的知識來源於老師,老師說什麼,學生記什麼。老師負責提問題,學生回答以鞏固自己對於知識的理解。

“習得”的知識來源於學生自己的感悟,是感受和思考之後的產物。老師負責引導,學生自己體會、思考後提出問題,然後自己想辦法去研究解決,最終悟出知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最近正是摘蘋果的季節,老師是怎麼教小朋友學習蘋果的呢?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蘋果主題繪本

如果是“學得”,老師直接教授就可以:蘋果是紅色的,葉子是綠色的,外面的是皮,裡面的肉,最中心的是蘋果核。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蘋果的結構

這樣的教學,好處是效率高和系統性強,一堂課就可以把蘋果的前世今生全部講完。

如果是“習得”,老師會這樣安排:

  • 首先會讓每個小朋友從家裡帶一個蘋果來;
  • 第二天把帶來的蘋果會放在一起。老師會鼓勵大家一起觀察,然後說說看到了什麼?有人說大小,有人說紅色綠色和黃色。
  • 然後老師把蘋果洗乾淨,當著同學的面把它們切開,看看內部結構、甚至嚐嚐蘋果的味道。
  • 接著讀一些關於蘋果的繪本,做手工塗顏色等一系列活動。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蘋果練習紙

所以在參觀幼兒園教室時,我沒有發現任何一本教材或者練習冊,知識都是玩耍中自己體會出來的,練習紙都是老師直接複印打印的,也沒有規定一定要完成。

整個教室裡其實玩具不算太多,按照“工作站”的概念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積木站
  • 沙水站(科學)
  • 角色扮演站
  • 藝術站(寫字畫畫)
  • 閱讀站
  • 老師小課站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積木站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數數站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寫字畫畫站

每個工作站可以容納4-5個小朋友,除了藍色桌子由老師上小課之外,別的時候都可以自由選擇。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老師的辦公桌+小課站

仔細觀察上面這些工作站,你會發現所有的玩具教具都有較強的延展性,聲光類玩具幾乎沒有出現。

玩沙/玩水,角色扮演,著重於感受力;積木,閱讀,寫字畫畫則更需要觀察力和思考力。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讓4歲孩子“樂不思蜀”、想一週去7天的幼兒園教室的3點特別之處

居家指南:

  • 玩具在精不在多,添置時儘量選擇延展性好的玩具;
  • 留足夠的時間給孩子觀察生活;
  • 鼓勵孩子提問,但不要急著拋出答案,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思考並習得知識。

曾經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所,邀請了兩組幼兒園孩子做實驗。第一組孩子接受了1年以上的被動教育(在幼兒園用灌輸式的方法學習數學、字母等等),第二組沒有這樣的經歷。

實驗內容是用簡潔語言描述一幅畫,請兩組孩子同時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來作畫。

兩個星期後,同樣的步驟完全重複。

結果第一組的孩子,畫出來的畫和兩週前相似度極高;而第二組的孩子,卻能畫出完全不一樣的內容。

所以小學前的孩子,最需要的還是一個安全、親切、有歸屬感的環境,通過“玩中學“的模式,主動自發地“習得”知識。畢竟,6歲之前,玩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說過: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

打造一個充滿安全感、有歸屬感、能夠激發靈感的空間,是作為家長能給孩子得最好禮物之一。


我是Jessie,座標多倫多,家有三娃,10歲/4歲/1歲,長期堅持和娃一起學習。在此過程中,意外成為雅思8分老母,聽力閱讀雙滿分,口語8分。歡迎關注Jessie的頭條號,和娃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