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秋风起,蟹脚痒,似乎又到了吃大闸蟹的季节。有时候,你会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某国家小龙虾泛滥!生蚝泛滥!当然还有大闸蟹泛滥!对于国外来说,大闸蟹算是外来物种,属于淡水蟹,他们一般没有食用的习惯。对于消除外来物种,下面经常会有很多答案,其中的一条就是:派我国的吃货过去。

冬菇商学院 |  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国人确实爱吃,流传着悠久的饮食文化,上有飞禽走兽,下游山珍海味。鲁、川、粤、苏、闽、浙、徽、湘八大菜系各有所长,独霸一方;北京烤鸭、东坡肉、麻婆豆腐、西湖醋鱼等十大名菜耳熟能详;当然还少不了老少皆宜的特色火锅,大排档的夏日小龙虾,以及今天的主角——大闸蟹。

螃蟹,从物种到走上餐桌,历史也是非常的悠久。就实物来说,由于住在长江边的缘故,小时候经常在江边玩耍,江柳下的河滩上经常就能捡到小螃蟹,那时候的虾吃得多,蟹吃得少。现在,螃蟹已然成为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承载了一方产业经济。

蟹文化

说起我国的食用蟹文化,可以说非常悠久了,我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要是算上故事起源,得把时间拨到“大禹治水”时的上古时期。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农民耕种稻米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长着八只脚、有两只大螯爪的虫子出没,抢食稻米,而且会用大螯爪伤人,实在是民间耕作的大害虫,人们都很害怕,以此为患并称这种东西叫做“夹人虫”。

此时正好赶上大禹治水,面对“夹人虫”这样的遭遇,禹手下一个叫巴解的营地监工决心消灭夹人虫。于是,他把众人召集起来,挖土布成壕沟,然后在壕沟里灌满滚烫的开水,这个时候点亮火把,“夹人虫”再次来袭穿越壕沟时就直接坠入沸水被烫死了,人们欢呼雀跃的时候,巴解发现“夹人虫”被烫死后,甲壳变为红色,而且有淡淡的香味,于是他就拿起来一个品尝,才发现原来“夹人虫”的美味超过以前的上百种食物了,这个时候大家纷纷尝试,都觉得十分美味。

冬菇商学院 |  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巴解的功劳,就把“虫”字上面加一个“解”字,来命名这种美味的“夹人虫”,螃蟹因此得名,巴解也因为治蟹有功而被封地赏赐,他的封地就是当今昆山的巴城了,至今阳澄湖一带捕蟹之前还有祭拜“巴爷”一说。

虽然是传说,但是我国的食蟹文化在很多古籍画作中均有记载与表现。最早的见于《周礼》,描述了周天子吃“青州之蟹胥”;后面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陆龟蒙的《蟹志》、傅肱的《蟹谱》、高似孙的《蟹略》;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明代的《明宫史》、《天启宫词》、《金瓶梅》、《本草纲目》;清代的《红楼梦》等对蟹都有所阐述。

冬菇商学院 |  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此外,在一些古画中对蟹的形象也有所展现,如唐伯虎的《醉蟹图》、齐白石的《蟹》,笔墨所到之处,也是栩栩如生。

蟹文化的细节之处,也有很多的说道。如从螃蟹的声、行、骨、内来说,就被称之为郭索、螃蟹、介士、无肠,即所谓螃蟹“四名之说”;分“四等”,即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有“四烹”,即蒸、烩、煮、炒;

选蟹有“四看之说”,即一看蟹之颜色,青背白肚为佳;二看蟹之体形,硕大灵活为佳;三看蟹之肚脐,外凸敏捷为佳;四看蟹之毛发,金爪黄毛为佳。

挑蟹有“四诀之说”,即拎体重——同体积重者优先;观蟹脚——蟹关节部泛黄优于发青;查蟹眼——眼转动好于眼呆滞;听蟹声——吐泡声响者优先。

烹食有“四诀之说”,即蒸——蟹须活蟹,蟹身绑绳,蟹肚朝上;食——须先食蟹脚后吃蟹身;饮——吃蟹时所喝酒须清淡,过浓掩盖蟹味,且要温热而饮;餐——须备有红糖姜茶同饮,以利暖胃祛寒。

吃蟹有“四味之说”即鲜贝之肉,味在肚脐;甲鱼之肉,味在蟹脚;鱼肉之肉,味在蟹身;仙丹之肉,味在蟹黄蟹膏。

此外,在吃蟹的工具上,要想讲究也是非常值得一提,那就是“蟹八件”。据记载,蟹八件在明朝的时候就被发明使用,一个名叫漕书的人,为减少吃蟹麻烦,就发明了锤、刀、钳,随后逐渐发展为八件,即锤、镦、钳、铲、匙、叉、刮、针。

蟹将军上桌,八大件大概是这样使用的。先用圆头剪刀剪去两只钳子和八只蟹脚,然后用小锤子对蟹壳四周敲一圈,然后切开蟹壳和肚脐,使用各种工具取出蟹体内的蟹黄、蟹膏、及蟹肉,一番战斗下来,甚感美味。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手起蟹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享受模式。

蟹经济

一种东西被人们普遍吃起来时,必然会刺激该事物的产业化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螃蟹约800多种,如梭子蟹、中华绒鳌蟹、青蟹等。现如今,江苏阳澄湖的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在众蟹中脱颖而出,论口感和肉质营养,最为大众所认可。

冬菇商学院 |  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现在的人们只要一说起螃蟹,几乎都知道“阳澄湖大闸蟹”,就好像凉茶界的王老吉一样。这里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阳澄湖的蟹会被称为大闸蟹?据资料显示,说大闸蟹名字是上海人叫出来的,为此有人作了考证,流传甚广的有二种,一是说“闸”乃“炸”之同音,为煮之意;二是说闸乃捕蟹竹簖之意,即竹闸就是竹簖,簖上捕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就称为大闸蟹。

围绕着“吃”,可以说诞生了很多形式的产业经济,餐饮连锁经济、外卖懒宅经济、O2O吃喝经济、网红名店经济等等,大闸蟹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吃货界的细分产业经济之一。据公开资料,2000年,我国的大闸蟹产量仅有20万吨,2010年产量已达58万吨,2016年全国大闸蟹总产量为86万吨,随后几年基本维持在80万吨左右;相应的产业规模,在2016~2018年期间分别达到648亿、778亿、985亿。

其中,2016~2018年阳澄湖大闸蟹总产量为2100吨、1200吨、1300吨,不足整个大闸蟹市场的千分之二;而每年市场上出现的阳澄湖大闸蟹,销量达到300亿,由此可见,99%的所谓阳澄湖大闸蟹都是假冒的。对于这种假冒品,也有了专门的名字,叫“洗澡蟹”、“过水蟹”等。

冬菇商学院 |  蟹文化&蟹经济,餐桌上的大闸蟹!

从产地上看,我国的大闸蟹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如江苏、湖北(梁子湖、武昌湖)、安徽(五河),北方占很小一部分,如山东(黄河口)、辽宁(盘锦)等地,呈现出八二开的局面。整个产量中,江苏占据了44%的市场,如苏州、无锡、兴化、高淳等地区,主要来自于阳澄湖、太湖、高邮湖、洪泽湖、固城湖等水产养殖地。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近几十年来也吸引了大批的参与者,据可查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相关蟹企已超过5673家,不仅有养殖类企业,也有销售服务类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据线上电商报告资料显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地成为大闸蟹的消费大省;二线城市网购增幅也较为明显;25~36岁年龄群体为网购大闸蟹消费大军。

然而在真正消费购买的时候,还是存在各种市场乱象,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斤两不实,以及食品券、购物卡等背后的暴利利益链等等,养殖、销售、饮食,究竟哪一个环节最赚钱?以后我们一起算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