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引言:公元936年,石敬瑭被后唐军队围困太原,叹自己力量薄弱,又疏于防守,于是火速派遣使者向契丹求救,并许诺辽主耶律德光:事成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每年进贡布帛三十万匹,并以“儿国”自称。

耶律德光大喜,随后领兵南下太原,与石敬瑭前后夹击后唐,在其合力绞杀下,后唐灭亡。而后,石敬瑭建立起后晋政权,也如之前他所承诺的那样,他不但称呼小自己十多岁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并且还割让了“燕云十六州”给辽国。

这便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难道石敬瑭就可耻在一个“儿”字上?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

“收子之风”由来已久

其实不然,在五代十国之前,“认义父”本就是件极为寻常的事情,但,如果要追本溯源,去寻找此风气的源头,实属困难。不过,我还是能列举些许史上有名之“义父子”。

如,东汉末年,曹操的父亲曹嵩,认当时的宦官曹腾(中常侍大长秋曹腾)为义父。此后,曹操效法祖父,也收下了几位义子,而且三位都比较出名,第一位是大将军曹真,第二位则是魏晋有名的玄学家何晏,第三位则是深受曹操疼爱的秦朗。

三国的其他两位“老板”,当然也不甘示弱,如刘备收刘封为义子,孙权收凌烈、凌封两位兄弟为义子,而关羽也“赶时髦”,收下了关平。当然,三国公认的“模范父子”,当属董卓、吕布二位了。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模范父子”董卓和吕布

五代十国的“收子之风”

而到了五代十国,“收子”的风气更是由权贵所发起,后梁、后唐、后晋、后周的皇帝们就有许多的“义子”,其中:

  • 后梁太祖朱温就有四个义子,两个封王、两个拜将,因博王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与朱温有染,所以朱温更加信任朱友文了,甚至想把他立为太子。
  • 后唐太祖李克用(其子庄宗对他的追封)义子众多,有记录的有九个,其中义子李嗣源,更是成为后唐的第二位皇帝。而李嗣源(后唐明宗)也收有义子李从珂(后唐废帝),后来李从珂不但篡了李从厚(后唐闵帝,明宗亲儿子)的皇位,而且还将其杀害。
  • 后晋高祖石敬瑭,据记载也收有两子,其中养子石重贵更是继承他的帝位,史称后晋出帝。
  • 后周太祖郭威没义子,
    不过倒是收有一养子,此人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后周世宗柴荣。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后周世宗”柴荣

”收子之风“的缘由

可见,在五代十国,无论收养子也好,义子也罢,总而言之,“收子”是件很“时髦”的现象,甚至在皇家这种重视血统的家族里,都流行收义子。

那么,是不是当时的皇帝没有子嗣,所以只能通过“收义子”的方式,进行皇位传承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这几个国家中,除了后周太祖郭威没子嗣外(早有两子,皆被后汉隐帝所杀),其余的皇帝皆有子嗣,所以不用担心皇位的继承人选。

那么是否是这些皇帝们,根本不重视血统,所以喜欢乱认儿子呢?我想这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因为,这几位皇帝除了朱温和郭威外,其余都是由沙陀族(鲜卑人后代)所建立的政权,所以沙陀人可能没有像汉人那样重视血统。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后梁太祖”朱温

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好处”二字,此话怎解?因为“收义子”能保政权,“认义父”能保名利,这便是“好处”。

“收义子”能保政权,“认义父”能保名利

就拿后唐太祖来讲,“十三太保”就是他的十三个儿子,而除了李存勖外,其余都是义子。并且他的十二个义子在当时都比较出名,在李克用镇压黄巢等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十三太保”可以说是军功累累,为之后李存勖建立后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李存孝力大无穷,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是五代第一猛将。《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记载:

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败绩;

而“十三太保”在此之后,也都非富即贵,李嗣源后来更是篡位当上皇帝,不过令人讽刺的是,后来李嗣源的义子李从珂,也通过篡位的方式登上帝位。而后梁、后晋、后周的“义子们”,其待遇自然不消细说,基本上人人封王拜将,有的甚至直接继承皇位。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义子、养子”爵位

”当儿子“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割让中原重镇

而,在那个朝代更迭频繁,政权混乱的乱世中,当权者用这种仅次于血缘关系的“义父子”方式,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同时,“认义父”的那一方,也获取了足够的名利。

所以,在五代十国,“当儿子”并不可耻,因为这是双方彼此选择,所形成的共赢局面。

那么,在那个“当儿子”并不可耻的年代里,为何就石敬瑭的“儿皇帝”遗臭万年呢?我想答案清晰可见,因为他割让了“燕云十六州”,《新五代史.晋本纪.高祖石敬瑭》记载:

九月,契丹耶律德光入自雁门,与唐兵战,敬达大败,敬瑭夜出北门见耶律德光 ,约为父子。十一月丁酉,皇帝即位,国号晋。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蔚、朔、云、应、新、妫、儒、武、寰州入于契丹。

石敬瑭做“儿皇帝”很无耻?实则当时流行“当儿子”

“儿皇帝”签下的丧权辱国条约

石敬瑭此举,不但让中原失去了大片土地,而且还失去了长城一代的天然屏障,导致中原直接暴露在漠北铁蹄之下,让契丹随时可以驶入中原腹地(黄河流域一带),对周边进行掠夺和杀戮。

而之后的金国、蒙古国,之所以能够顺利南下灭掉北宋、南宋,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此,直到400年后的大明,才让“燕云十六州”重新纳入中原版图。

因此,后人每每提及此事,无不咬牙切齿,深恸其卖国行径,而石敬瑭将中原王朝自称为外族的“儿国”,更是将此种情绪激发到极致。

声明:本文由“简则易知”原创首发,主要领域是“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等,如果喜欢就点个赞+关注,我会尽力日更,期待与你的讨论!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若侵,联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