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一生“儿皇帝”

正反一生“儿皇帝”

正反一生“儿皇帝”

正反一生“儿皇帝”

正反一生“儿皇帝”

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多如牛毛的皇帝序列里,有这么一位你不能不说。

因为后人太多的评价都是对其充斥着不屑和嘲弄。

这个人就是石敬瑭,后晋的皇帝。

所以骂他,是因为他做的事儿确实有些利令智昏,但辩证的看,这位被史学家嘲笑的“儿皇帝”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人生。

石敬瑭是沙陀人,这沙陀人从唐末迅速崛起于代北后,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民族:镇压黄巢起义,争霸中原,左右唐室,并最终在五代建立了封建王朝,史籍对于他们的事迹书不胜书。然而在此之前,沙陀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部族,唐代文献对他们的记载少之又少,而游牧民族本身又没有记录保存史料的传统,因此对于沙陀人的早期历史一直模糊不清。

之前的可以模糊,但是有了名声之后,想模糊也模糊不了。

我曾经说过,唐末的五代十国,也算是中国乱世英雄起四方的时代。

唐进入晚期也就是进入了衰败,而这种衰败也必然预示着一些崛起。趁着乱捞一把,捞着了就得势了,乱哄哄的恶时代,太多的草头王,各种军阀大概都是这种心理。

所以,沙陀人的崛起也不奇怪。

身为沙陀后人的石敬瑭就是在一个乱哄哄的风云际会的时代,脱颖而出的角色。

他是后唐名宗李嗣源的女婿,想一想也觉得这小子是有两把刷子的,后唐当家人能把闺女许配给他,要没点才华和能力谁信?

当然有两下子,他是李嗣源后唐的左膀右臂,在乱世后唐,他战功显著,所以分外受器重。

史学家说他:沉稳淳朴,喜好兵法,当然也就作战有方了。

乱世的时候,能在关键的时候救皇帝的命,皇帝能不看重你?

军事才能与敏锐的政治预判力,成就了石敬瑭。无论是跟着李嗣源平叛,还是助李嗣源登基,他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2、

一般说来,无论哪个朝代,多数有点明君思维的皇帝,都会爱惜人才。后唐明宗李嗣源知道,自己的这份家业是有石敬瑭功劳的,所以,也没亏待他。于是把上下级关系变成翁婿关系,亲近度又强化了几分。

因为听了石敬瑭的建议才有了后唐李嗣源的天下,所以,李嗣源封石敬瑭为陜州保义军节度使,这职位简单的说就是重要的军事政治地区的军事统管。这要不是相信的亲近人,李嗣源会这么做?

必须多说一句,这李嗣源也是乱哄哄的五代十国这段历史里不多见的一位明白皇帝,开明君王,他治下做了很多可以彪炳青史的事情,鉴于本文不是说他的事儿,就一笔带过吧。

有个明白的老丈人,一个懂军事,识大局的女婿,而且还被器重着,当然不差。所以李嗣源还赐予石敬瑭为“竭忠建策兴复功臣”,这名头就不展开解释了,诸位望文生义就该知道是啥。这还不算,还让其担任六军诸卫副史。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

简单的说,李嗣源真的是很看重石敬瑭,也给了他足够的荣耀。

但是,石敬瑭看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老丈人治国理政没问题,可是他的那几个儿子注定是几个败家亡国的货色。

尤其是自己的舅子李从荣。从一开始,丈人还是偏向自己的儿子,无论封什么职位,总是把正职留给儿子,副职给女婿。石敬瑭一看,我还算了吧,眼不见心不烦,离你个败家亡国的货远一点。

所以,他谢绝了丈人的分封,他看透了这个舅子为人没有好嘚瑟。果不其然,这个李从荣因为窃国死于非命。

公元933年,明君李嗣源死了,他一死后唐就乱了。李嗣源死后,他儿子李从厚上位了,这就是唐闵帝。

这时候已经身为河东节度使的石敬瑭,也看出来这个上位的舅子也不是什么能当家做主的货色,况乎这时候的石敬瑭早已经拥兵自重,雄霸一方了。

这李嗣源还有一个养子,名叫李从珂,也是一方势力的霸主。

唐闵帝觉得这两个人不好对付,于是想削弱他们的势力合并兵权,想来想去想了一个办法,让石敬瑭和李从珂对调。

这时候来这出,当然石敬瑭和李从珂不干了。

3、

唐闵帝一看,你不干,我出兵讨伐你。结果第一仗就和李从珂在凤翔这地方打,被李从珂打的大败。败的那叫一个惨,仅仅带着一些随从逃出。

路上遇到了石敬瑭,原本指望这个“妹夫或者姐夫”能帮一把。

这时候的石敬瑭早已经有称王天下的念头,一看机会来了,这可不能错过,直接就把唐闵帝的随从杀的一干二净,而唐闵帝也直接被他扣押了。

扣了李从厚还不算,石敬瑭干了件更让人瞠目的事情,直接把李从厚送给了李从珂。结果就不用说了,李从珂一不做二不休的杀了李从厚,自己称帝了。

石敬瑭这一手做的是很有深意的,在权衡利弊的时候,他也看到他和李从珂基本属于半斤对八两,这时候还不具备和李从珂掰手腕的实力,除非两败俱伤。

所以,他选择了献出唐闵帝,获取李从珂的信任。

不能不说,为了一个王位,真的是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啊。

李从珂就是唐末帝。

这时候,石敬瑭开始用各种方式壮大自己,同时也在不断地试探李从珂对他的态度。李从珂哪里是个傻子,他也看出来,这石敬瑭不能不防,因为势力日益壮大,迟早对他的王位就是一个威胁。石敬瑭为了测试唐末帝对自己的态度,写了一封奏折,大意就是:身体有恙,要辞去马步兵总管一职,他觉得如果李从珂批准了他的奏折,就是对他的不信任,他就要考虑下一步的事情。

唐末帝本身就对石敬瑭十分提防,一看奏章就坡下驴,决定把他调到别的地方。

石敬瑭的测试得到了结果,他知道这时候他和李从珂已经不可能在一个槽子里吃草了。干脆撕破脸吧,于是上书说:李从珂你其实是我岳父的养子,哪里有资格继承王位?你赶紧退位吧。

李从珂一看:你这是要反啊,先是宣布免去石敬瑭的职位,接着就开始大兵压境讨伐石敬瑭。

石敬瑭一看,这大兵压境,自己没有取胜的把握啊,怎么办,他做出了一个至今依然被人唾骂和嘲笑的事情。他去请求契丹的耶律德光帮助自己。

他为耶律德光开出了一份充满诱惑的条件:

割让幽云十六州,常年纳贡,这还不算,还附加了一个让世人瞠目的条件,只要耶律德光肯出兵,我石敬瑭愿意叫你爹。

4、

什么叫认贼作父且不说,这石敬瑭的下三滥,就这一下暴露无遗了,要知道,这耶律德光比他小了十几岁啊。

管一个比他小十几岁的人叫爹,这都是什么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石敬瑭做到了。这可不是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也无法比肩韩信的胯下之辱,这简直是辱没祖宗。为人如此低三下四,石敬瑭在中国皇帝序列里算是第一人。

送给契丹16个州这还不算,还要给人家纳贡,更有甚还要管比自己小十几岁的人叫爹,此等丧家辱人的说实话,满清政府都没做到。

耶律德光看了这个条件,那叫乐开了怀。

石敬瑭手下有个大将叫刘知远的觉得这太过分了,劝石敬瑭。这时候的石敬瑭,基本正常人的话是听不进去了,一条道走到黑。

耶律德光欣然接受这个条件,因为契丹正琢磨如何进入中原呢,石敬瑭给了天赐良机。于是马上出兵,帮助石敬瑭击败了唐末帝李从珂。

随后,石敬瑭在柳林(今山西太原东南)即位,建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就是后晋高祖。

算是不择手段成为了后晋皇帝,他还做了点好事儿,比如免除了八十岁以上老人的徭役,遇到不好的年景,免去五分之一的租税等等。

当然,也不影响他享受,奢侈。把宫殿修的十分奢华。为了控制百姓,他还颁布了一系列的酷刑吏法,企图打压住百姓的不平。

这世界,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注定是要被骂的,卖地求荣,卖身求荣,你想一想石敬瑭的日子能好过那里去?

后晋的百姓都觉得有这么一位能管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异族人叫爹的皇帝,简直就是个笑话和耻辱。所以,民间对“儿皇帝”这个说法充满着不屑和蔑视。

这样的皇帝当着能舒服?就算你有金銮殿,有无数金银财宝,可是没人认账。

所以石敬瑭当了后晋高祖日子却相当难过。

更难过的是他引狼入室造成的后果。契丹本来就想找一个进军中原的理由和机会,石敬瑭给他们提供了。

5、

在石敬瑭当政的那些年,他目睹着契丹在中原大地上肆虐,却无能为力。更屈辱还要管耶律德光叫爹,还要给契丹纳贡。

为了当皇帝,石敬瑭把做孙子的卑微发挥到了极致。

他如愿当上了皇帝,却看着契丹人在中原大地上为所欲为。而更要命的是,国内四处反对他的力量也在与日剧增。

在他五十一岁那年,在郁郁寡欢之中,在倍感屈辱之中,石敬瑭这个靠着而不择手段,靠着出卖当上后晋高祖的“儿皇帝”,终于窝囊死了。

“儿皇帝”是他毕生的污点,是永远无法洗白的屈辱。

石敬瑭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叫燕云十六州,这种丧权辱国的割让,让中国历史出现了一个把华夏古国的门户彻底打开的结局。

顺便多说一句:正是因为这燕云16州的被割,为后来的宋朝的消亡埋下了巨大的伏笔。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城头变幻大王旗最纷乱的时代,而纵观五代十国,也就唯有这个石敬瑭做的如此“与众不同”。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写到此,一声长叹:

为追一个皇帝梦,辱没自己辱祖宗,奴颜一跪十六城,中原就此狼烟生。

石敬瑭,蝎子粑粑你——毒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