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盛投資廖梓君:經濟下行時,個人資產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


君盛投資廖梓君:經濟下行時,個人資產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

受海外疫情局勢惡化影響,環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歐美及新興市場國家股市齊陷“技術性熊市”。為應對疫情蔓延和資產暴跌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各國央行相繼宣佈降息、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紛紛出臺財政扶持政策,以支撐經濟、防範風險,幫助滿足家庭和企業信貸需求,但截至目前收效甚微。經濟下行時,投資者的個人資產如何逆勢保值增值?這其中出現的結構性機會又如何把握?

在第一路演攜手君盛投資舉辦的穿越疫情·馳援“疫”線之個人資產篇直播公開課中,君盛投資董事長廖梓君親臨分享經濟下行時,個人資產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助力投資者保值增值。

『全球金融市場動盪,誰將成為新基建的投資主體?』

課程一開始,廖梓君介紹了這次席捲

全球的疫情的影響,她表示,每一次危機的背後,都潛藏著引領未來的機遇。最近,中國出臺了提振經濟的35萬億新基建的措施,行業覆蓋了5G 基站建設、大數據、AI智能、工業互聯網、新能源充電莊、城際鐵路7個行業。廖梓君認為,鑑於七大領域“新基建”基本上都屬於經營性項目,投資法律主體應該主要是企業,不太可能是政府直接投資。所以,35萬億的投資落地執行會如何落地執行、拉動多少就業和產值?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誰投資的核心關鍵問題,以及誰承擔風險和未來收益、融資模式等問題。

隨後,廖梓君分析了投資主體的可能性。7大板塊裡的軌道交通是屬於公共服務屬性,基礎投資的直接主力應該是國企其他技術性要求很強的項目,只有技術領先的企業才有資格參與。帶動的產業鏈投資主體除了電信運營商外,預計還囊括諸多技術型民營企業。本次新基建的推進,將會以國企資本、民企資本共同參與的市場化投資模式為主。廖梓君認為,只要是市場化投資,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有盈利需求的理性行為模式,因此

和絕大多數企業及個人並沒有關係。這個階段是政府對沖抵抗疫情影響、在經濟低迷的一個提振市場的舉措。

廖梓君介紹,這次疫情蔓延到了海外,也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中西方由於意識形態和國家治理體質的不同,在產業界去美國化早已開始。雖然對民間的宣傳口徑上還是提出要繼續保持融入國際化分工,但實際上雙方都已經明白脫鉤會更加明朗化。她認為,這次疫情可能會強化這個進程。疫情倒灌的風險、出口斷崖式下降的風險都在逐步呈現,現在業內都擔心最終會不會引發全球實體經濟蕭條,企業困難的結果將直接導致大規模失業,當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企業削減開支時,就會出現第二輪的裁員潮。

廖梓君表示,中國過去30年的繁盛,是藉助改革開放的力量、參加WTO融入世界的分工與交換體系,依靠海外技術輸入和市場開放、靠海外強勁的購買力,以及我們中國人的勤勞優勢、學習模仿能力、勞動力等優勢才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從40年前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基建大國、互聯網消費大國,我們這一代人極其幸運。但是,

她認為,世道已變,美國及歐洲目前對中國的判斷和警惕高度一致,在過去充分享受到全球化紅利的中國,未來在國際上的生存狀況會變得孤立。但是基於中國巨量的消費人口和足夠大的市場,中國經濟的內生力依然存在,除了一線城市,目前新經濟佔比還是太低,而這次35萬億的規劃就是要提升新經濟的全國總產值佔比。

『經濟下行,企業和個人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

在經濟下行的大趨勢下,作為企業、政府、和個人應該如何迎接挑戰,把握住機遇,危中求機?廖梓君認為,無論貿易摩擦也好,疫情抑制消費也好,環顧四周,市場波動,資產跌價,到處都是風險和不確定性,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向。她認為,只有主動地融入數字化經濟,才能免於被淘汰,產業數字化不僅是降本增效的手段,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手段。

疫情對中國第一階段的衝擊,主要來自全國主動停擺下的各種停產,而第二階段的衝擊將來自各國停擺造成的需求消失,這將導致對中國重要的國際市場迅速萎縮和下降。

對企業而言,企業家需要思考的是,國內和海外的訂單還能保證嗎?產品的同質化和競爭力如何?廖梓君認為,企業不應該低估外需急劇惡化對中國經濟和就業的影響,今後盈利會越來越難,企業需要做的是維持成本不降。

她認為,35萬億新基建的投入,能夠在今後新經濟發展中得到收益和好處的是技術領先型的企業。未來只有極少數成功的平臺和技術公司能夠享受到新技術的紅利,贏者通吃,將來5%的大公司將會分享95%的財富,全社會的貧富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對政府而言,中國的稅負一方面是隱形和顯性的稅負太大,另一方面是稅收在“用之於民”方面也有差距,中國社會保障的低層次和發達國家的高福利對比鮮明。大量的稅費收入用於供養龐大的機關事業群體和建設性支出,用於社會大眾的福利保障受到擠壓,社會保障水平偏低。她建議,政府應當優化減稅降費方式,降低社保費率和企業所得稅稅率,提升企業獲得感。

另外,期望政府能夠儘快放開房子禁售的各項規定,經過此次疫情,在災難和亂世中,擁有一套好品質的房子十分重要,順勢放開限售政策,是增加貨幣流動性的一個四兩撥千斤的舉措。

對個人而言,在整體經濟下行、央行放水的雙重驅動的大環境下,控制住資產縮水速度,還想著要資產保值增值,對絕大多數老百姓而言不現實。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概率會進入次生災難頻發、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一個時期,因此,守住現金流,爭取保有美元或美元資產,不要輕易折騰把錢投到任何傳統小生意。對鍾情於股市的人而言,過去十幾年的數據證明,個人投資者絕大部分是市場上被收割的韭菜,如果實在心繫股市,建議買公募基金、買ETF產品。

另外,廖梓君強調,對絕大多數年輕人而言,要珍惜手頭現有的工作,不要輕易跳槽,今後失業率會大幅攀升,找到好工作就業的難度整體加大。加強學習、提升自己,一定要有一技之長傍身,不要讓自己成為今後失業大軍中的一員。個人生活上,除了經濟,還涉及到個人精神文化,思想意識的需求,她認為,如果全國民眾都被一鍾非理性輿論佔據了認知和心智,社會群體認知將會與國際脫節、內部撕裂,所以應該加強自我辨識和思考,理性判斷的能力。

『君盛投資的”倒三角“策略』

隨後,廖梓君分析了創投行業的發展機會。她認為,創投是嫁接新技術和資本的橋樑,股權一級市場是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交叉領域。在整體經濟下一個臺階的宏觀背景下,創投行業是幸運的。

具體到君盛的投資策略,廖梓君把它概括為“倒三角”模型。三角形底部的角為基礎設施,包括信息技術、通信/半導體。頂部兩個角是基於基礎設施的場景應用,一是金融科技,一是企業服務。底部的信息技術是未來企業數字化進程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包括數據庫、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運維、網絡安全、音視頻技術等等,是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支撐基礎、新的收入和利潤來源,在全球範圍內有極大的市場空間與增長潛力。

廖梓君認為,隨著5G建設週期到來,尤其是中央政府為消除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推出以5G建設為首的“新基建”,將會加快5G基礎設施建設以及5G應用的步伐。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微波射頻器件、高速率光模塊、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數據中心芯片等器件需求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因此對天線、濾波器、隔離器、功率放大器等微波射頻器件以及散熱材料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同時5G創新應用領域,如工業互聯網、AR、智能車聯網、遠程醫療、邊緣計算、8K超高清視頻流應用等也將隨著5G基礎設施的完備逐漸得到普及應用。

此外,5G低延時、高帶寬、廣連接的特點,將助力AR設備得到廣泛普及應用。所以,君盛投資也投資了未來人機交互的AR 領域。與5G相關的,君盛有關注了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高清視頻流技術以及數據中心等領域。

關於金融科技的投資,廖梓君表示,因為不管現在所謂的AI、智能營銷、智能風控,它的底座都是建立在數據之上的,數據是生產資料。所以未來非常有價值,大量優秀的創業公司,也在等著投資機構去發現和投資。另外,在數據上做應用的公司,比較懂應用場景和業務流程,又具備一定的IT能力、系統搭建和模型構建能力,所以非常值得關注。

最後,廖梓君介紹了企業服務投資的賽道邏輯,在降本增銷的需求驅動下,能夠幫助企業代替人工或提升個人生產效率的創業公司都存在巨大的發展機會。另外,隨著中國消費者已經習慣於線上獲取產品和服務,能夠提供在線服務的企業,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細分場景需要通過數據和算法進行決策優化和業務效率提升,這也是君盛投資著重投資佈局的領域。


以上是由逐路大學整理的部分分享實錄,搜索逐路大學小程序可以瀏覽更完整的分享實錄,在給投資者和創業者的答疑環節還有更精彩的觀點,更有音頻實錄可供參考哦。

君盛投資廖梓君:經濟下行時,個人資產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

逐路大學是第一路演旗下精品創投教育品牌。基於第一路演平臺海量創投大數據,通過AI動態深度挖掘,資深投研團隊調研分析,與眾多知名機構投資人、領袖企業家、“獨角獸”掌門人、資深產業專家,聚焦創業技能的系統化梳理,幫助創業者實現認知提升、業務優化、資本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