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時被騙,他知道真相後是如何處理的?

文史磚家


清朝中期名臣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其父陶必銓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學者,雖然家中貧困,但為人慷慨、酷愛藏書。陶澍自幼跟隨父親讀書,一度到嶽麓書院深造,學業因此大有所成。不過,陶澍雖然極富才學,但由於家境貧寒,所以等到結婚的年紀時,娶妻便成了大難題。


起初,陶家託付媒人,曾給陶澍說下一門親事,女方是同縣富戶黃姓人家的姑娘。但就在兩家議定好婚期、準備成親時,一位吳姓大富翁因為聽聞黃小姐容貌甚美,便想著把她聘為兒子的繼室,並重金賄賂黃老翁。黃老翁雖然家中並不窮,但依然是見錢眼開,竟然要求陶澍退婚另娶,但被後者斷然拒絕。



黃老翁沒辦法,回家後便跟老婆和女兒談及此事,黃夫人聽後,堅決不肯答應退婚。沒想到黃小姐聽後卻是大感興趣,覺得自己若跟著窮書生過日子,不知道啥時候才能熬出頭,倒不如嫁入有錢人家,馬上便能過上闊日子。所以,黃小姐便跟父親站在“同一戰線”上,跟母親軟磨硬泡,聲稱非嫁入吳家不可。黃夫人無奈,最終只好屈服。


黃家三口雖然達成一致意見,但問題是如何給陶家一個合理的交代,卻成了老大難的問題。此時,黃家自幼養大的婢女為替家主分憂,便自告奮勇地提出準備冒充黃小姐,嫁給陶澍為妻。黃家覺得陶家既然沒見過黃小姐的真容,這方法倒也不錯。所以,等到成親這天,黃家便把黃婢女送到陶家,而陶澍對此也並不知情。



黃婢女嫁入陶家後,一方面嚴守黃家的秘密,從不敢向丈夫洩露半點實情;一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陶澍,鼓勵他專心科舉,以建功立業、博取富貴。要說陶澍的命也足夠好,雖然在科場上偶受挫折,但還是在年僅24歲完成心願,成為安化史上第一個進士,時在嘉慶七年(1802年)。


陶澍由科舉入仕後,從翰林院編修做起,在此後近40年時間裡,曾擔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的布政使和巡撫,並於道光十年(1830年)出任兩江總督,成為管轄蘇、皖、贛三省軍政民政的封疆大吏,直到9年後去世。陶澍居官期間,以勇於任事著稱,深為朝廷嘉許。冒牌黃小姐妻憑夫貴,成了一品誥命夫人,經歷無比傳奇。



文毅少極貧,初聘同邑黃氏女。有富翁吳姓者,聞黃女姿色,謀奪為其子繼室,以厚利啖黃翁。黃頓萌異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黃女之母亦不願。而女利吳之富,意已決,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適窮生。家有養婢願以身代,女之母許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誥命者也。見《北東園筆錄初編·卷六》(注:陶澍死後諡號為“文毅”)。


陶澍、黃婢女的命運在迎來大轉折的時候,本應嫁給陶澍為妻的黃小姐,情況卻越來越糟。原來,黃小姐嫁入吳家後,的確過了一段時間的闊日子,但好景不長,沒幾年時間便遭遇大變故。起初,吳家恃富欺人,強佔同鄉曾家的田地,結果引發兩家大規模的械鬥,導致黃小姐的丈夫被對方打死,吳富翁因為傷心不已,不久後也翹了辮子。



丈夫、公公一死,族人們欺負黃小姐寡弱無助,便經常侵佔吳家的田宅家產,沒多久便把裡外“掏個乾淨”。事後,吳家的族人們又把黃小姐“掃地出門”,任她自生自滅。黃小姐被趕出吳家後,只要寄居在父母家裡,境況怎一個“慘”字可以形容(“後吳姓恃富,又佔曾姓田,兩相譬鬥。吳子被歐死,吳翁亦繼卒。族中欺黃女寡弱,侵吞其田產殆盡。”引文同上)。


對於夫人的真實身份,陶澍從來都沒有懷疑,直到父親去世、在家守喪時,才從鄉親的口中得知真相,並獲悉黃小姐的情況,不僅大為感慨。陶澍瞭解事情的原委後,並沒有追究夫人的冒名頂替之罪,而是對她一如往昔。不僅如此,陶澍因為憐憫黃小姐的遭遇,還派人給她送去五十兩銀子度日。



沒想到黃小姐因為懊悔羞愧,竟然抱著銀子哭哭啼啼,不忍心使用,結果最後竟被人盜取。黃小姐人財兩空,心中既憤怒又悲痛,最終竟懸樑自盡(“時文毅已貴顯,以丁外憂歸裡,始悉其顛末,憐黃女在窘鄉,贈之五十金。黃女愧悔欲死,口抱銀號泣而不忍用,旋為偷兒竊去,忿而自縊。”引文同上)。


資料來源: 《北東園筆錄初編》、《清稗類鈔》、《清史稿》


文史磚家


陶澍的確有個姊妹易嫁的故事,是清人梁恭辰《北東園筆錄》裡記載的,雖不見於正史,但流傳甚廣,甚至連道光皇帝都知道,所以我們寧可信其有。

陶澍,字子霖,號雲汀,諡文毅,道光朝的重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清朝經世派大家,與龔自珍、魏源齊名,是曾國藩、林則徐、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精神導師,晚清洋務運動的思想啟蒙者。

陶澍是陶淵明的後人,母親在他幼年時就去世了,父親陶必銓是湖南有名的教書先生,先後輾轉長沙的嶽麓書院和安化學宮,也到有錢人家去做館,他當爹又當娘,一直把陶澍帶在身邊悉心教導。

陶澍不負所望,嘉慶五年湖南鄉試中舉,嘉慶七年壬午科會試,陶澍高中二甲第十五名進士,點庶吉士,入翰林院,從此步入仕途。

陶澍幼時家貧,父親陶必銓給他定了一門娃娃親,是安化黃姓小姐,與陶澍年齡相仿。黃小姐據說貌美,有安化第一美人之稱,傳聞多了就被別人惦記上了,一吳姓富戶傾慕黃小姐美貌,上門求娶。

黃父貪圖豐厚的彩禮,遂生悔婚之念。黃小姐本人也嫌棄陶澍家貧,不願意嫁給陶澍。但黃母喜歡陶澍,覺得他家雖貧,但書香門第,陶澍本人知書達理,又一表人才,日後必有後福。

黃父卻看不起陶澍,也不相信陶澍會有什麼出息。在他眼裡,陶澍未來頂多步其父的後塵,當個教書先生,還不見得有乃父的名氣。陶澍那個時候只是個秀才,由於陶澍之前安化從來沒有出過進士,除了他親爹陶必銓,沒人相信陶澍會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黃家父女去意已決,非要悔婚不可,可陶家肯定不會善罷甘休。就在黃母左右為難之際,黃小姐的貼身丫鬟挺身而出,提出可以由她代替小姐出嫁,反正陶家從來也沒見過黃家小姐。黃母喜出望外,馬上認丫鬟為義女,對外宣稱是家中二小姐,並且將原來給黃小姐準備的豐厚嫁妝悉數轉給她。這個所謂的黃家二小姐就是日後陶澍的原配夫人黃德芬。


嘉慶三年,陶澍十九歲時與黃德芬完婚。新婚之夜黃德芬向丈夫坦言李代桃僵之事,並轉致岳母的歉意。但陶澍絲毫不以為意,他對黃德芬非常滿意,黃家的姊妹易嫁對他完全沒有影響。

此後,陶澍一路過關斬將,婚後第二年中舉,第四年中進士,獨身一人在京裡當翰林,然後在父親丁憂期滿才攜夫人進京,從北京到川東的巴縣,十幾年裡黃德芬一直追隨他的宦轍,陪他渡過婚姻中最艱苦的歲月,直到他任山西按察使,黃德芬病重不能隨行才回到安化老家的桃園別墅。黃德芬非常賢惠,生了三個女兒,陶澍為她請封一品誥命,但黃德芬也是中年病逝,沒有陪陶澍走到最後。

而如願嫁到吳家的黃大小姐卻命運多舛。吳家雖富,但為富不仁,為與族人爭產,黃大小姐的丈夫被人打死,那時陶澍遠在四川巴縣的川東兵備道的任上,官太小,夠不著家鄉,因此沒有幫上什麼忙。黃小姐沒有子息,族中人欺負她,直到陶澍當到山西按察使時,地方官才開始關照她,不過她已人老珠黃,貧病交加了。那個時候她無處可去,黃德芬回鄉後第一時間把她接到陶家老屋照顧。

道光十六年,已經是兩江總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閱軍營後順路回安化省親,黃小姐大受刺激,投繯自盡被救,據說黃小姐被救以後,在陶家庵堂戴發出家修行,那個時候,黃德芬已經去世多年了。

陶澍對自己的岳母一直很好,他的父親去世後,陶澍把她當成自己唯一的長輩奉養,可惜黃夫人生不永年,在陶澍當京官時就辭世了,沒有看到陶澍日後的風光。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見,那個時候距離他離京已經十九年了。他走的時候,道光皇帝還在潛邸,再度歸來,已經物是人非,道光皇帝登基十幾年,陶澍也官至總督,君臣竟然從未謀面。

道光皇帝對陶澍一見傾心,兩天之內三次接見他,每次長達兩三個時辰。作為一個日理萬機的皇帝,那兩天幾乎是一騰出空就招陶澍過去聊天。據陶澍的日記載,他們談到陶澍的童年和家鄉,談到他的父親陶必銓對他的教導。陶澍那時是重臣,疆臣領袖,朝野風傳他家裡姊妹易嫁的故事,津津樂道,想必道光皇帝早有耳聞。我們現在不知道君臣之間是否談到這個話題,因為談了陶澍也不會記載,只知道道光皇帝親筆給陶澍家的祖屋題寫了“印心石屋”的牌匾,一切的親情、相思和遺憾都在“印心石屋”這四個字裡了。



第二年,陶澍回鄉路過醴陵,看到接待他的行館門前有一幅嶄新的楹聯:

春殿語從容,廿載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個楹聯滿是陶澍的典。上聯是說他金殿獨對,聖眷優隆和皇帝對他少年成長的關懷,下聯的每一句都是陶淵明詩詞文章的梗。

陶澍讀完大加激賞,馬上找來辦差的醴陵縣令,要見這個撓了他的心癢,又才華如此橫溢的作者,於是就有了左宗棠與陶澍的初次見面。那一年左宗棠二十四歲,剛剛中舉,陶澍六十一歲,垂垂老矣。兩人相見恨晚,秉燭徹夜長談,結為忘年之交。

不久,左宗棠赴京會試落第,受同窗好友、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之邀造訪兩江總督衙門,陶澍放下所有公事,熱情款待左宗棠。他指著總督衙門他辦公的椅子說,將來這個位置一定是你的。然後,為自己的獨生兒子陶桄向左宗棠求親,二人結為兒女親家,鄭重其事向左宗棠託孤。為了報答陶澍的知遇之恩,陶澍死後,左宗棠在安化的桃園別墅一住就是七年,親自教導女婿陶桄的功課,並且替陶家打理家業。

陶澍看人可比曾國藩那個半吊子相人之術靠譜多了。

四十年後,左宗棠果真坐在那把椅子上了,只不過他的官職和功業遠在陶澍之上,彼時他已封侯拜相,位至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成為真宰相,替朝廷鎮守東南半壁河山。

他在陶澍用過的書桌上給兩宮太后上折,呈請朝廷在江寧為他傑出的前任建祠紀念,並給那個專祠親筆題寫楹聯,一點也不謙虛地把自己比作陶澍的後繼者:

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卌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國史館


這個故事的真假,是存疑的。至少我能確定,這個故事,肯定不是出自正史(還去《清史稿》找了一下,列傳一百六十六)

所以,我就根據陶澍(shu,第四聲)的人物生平,來分析一下。

現在流傳的,陶澍被掉包的妻子,是他的正妻黃小姐。

在多個版本里,總歸是這位黃小姐嫌棄陶澍窮困,所以才用丫鬟替代。

但是我卻認為,這個不太可能

雖然對這位黃小姐的記載比較少,但是比價幸運的是,我們知道她和陶澍,是在1798年成婚的。

陶澍雖然家境不怎麼好,甚至到了自己本人還要邊讀書邊務農的地步。

但是,他和他老爹,走的都是科舉正途。

陶澍的老爹,也是個讀書人,就是有點不穩定,到處辦學。陶澍也跟著他四處求學,雖然流轉性比較大,但是他一直有學堂念,肯定不是什麼窮人。

在1795年的時候,陶澍就通過了縣學考試,成為了生員。

這個生員呢,你就把他看成是秀才,而且還是每個月可以領到補助的秀才。

這個時候,陶澍才16歲。

按照正常科舉的年齡,16歲可以說是非常年輕的了,畢竟一輩子考不上秀才的人多了。我們的范進,還是機緣巧合,才中了秀才。

平時聽慣了狀元,會元,覺得一個秀才而已,不值得大呼小叫。但是按照古代人的識字率,和平均文化水平,秀才已經屬於高級文化分子了(古代文盲率至少有百分之90),屬於統治階級的入門級別。

陶澍的妻子黃小姐,是在1798年和陶澍成婚。兩人還是同一個縣的。

現在關於這個故事,總會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黃家看不上陶澍

既然看不上,為什麼要訂婚?後面又要說了,是娃娃親。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說陶澍家道中落了,要悔婚也就算了。現實是,陶澍前途無量,甚至已經成為了生員。

我實在想不通,黃家為什麼要悔婚,以至於用一個丫鬟來替代?

都是一個縣的,離得又比較近,根本就瞞不住好嗎!而且陶澍成婚的時候,已經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他老爹四處辦學,也算個體麵人)。

這個調包計的故事,完全就是忽略了陶澍的年齡,和發展的空間,實在是太假。

另外說一句,成婚後四年,陶澍就完成了從秀才到進士的轉變,名次還不低,是他家鄉第一個進士。

喜歡就關注唄:侃看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陶澍客觀上是近代湖湘派系起勢第一人,漢人做兩江總督第一人。胡林翼胡文襄公(字潤之,毛主席偶像並將自己改字為潤之)的老丈人,曾國藩曾文正公的前輩,後成為的親家,注重湘系人才的培養, 歷史上口碑極佳。

陶澍此人行事大氣磅礴,心胸寬廣,眼光極佳,此等人其實並不會以在微末時被騙婚為意。

其大氣可以以一事為證。

女婿胡林翼初時為京官,官位不顯,喜好流連煙花巷柳,樂此不疲。被人告知陶澍,陶澍聽聞哈哈大笑,不以為意,反而讓管家提供給女婿足夠的銀兩資助。並對人說,賢婿才幹突出,以後必將是為國幹大事的人,忙得沒時間休息,現在稱著他有空讓他多玩會。 此後一語中的,胡林翼出任湖北巡撫,守衛武漢從未被太平軍攻克;上下左右全力協調,幾乎以一人之力,支撐起整個湘軍軍資供應,堪稱超越曾國藩為湘軍靈魂人物,最後勞累過度成疾而逝,咸豐皇帝聽聞,傷心至嚎啕大哭,罷朝三日。


華墨show


家有醜妻是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