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何就不能和睦相處?兩國有什麼解不開的結?

銘蘇先生


老金揭秘: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巴之間解不開的結!

當地時間14日下午,約有2547名印度中央儲備警察部隊人員乘坐約78輛車從查謨前往斯利那加。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在當地時間下午3點15分左右突然衝擊了警察部隊的車輛。遇害45名士兵!這次恐怖襲擊被稱為2008年“孟買襲擊”以來最血腥的事件。

該爆炸事件讓最近平靜的克什米爾再次被攪動起來!

1947年8月,英國人結束對印度統治的時候,按宗教區分,實行印巴分治,印度教的成立印度共和國,穆斯林聚居的地方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當時分東巴,西巴,後來1975年東巴獨立成立孟加拉國),

但故意把一塊克什米爾沒有劃分,讓土邦自己決定;

克什米爾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有兩個土邦國,克什米爾谷和查謨平地,查謨居民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846年查謨土邦首領從英國手裡買下克什米爾,但克什米爾的人口數倍於查謨,等於是少數人統治多數人;

在印巴分治的時候,克什米爾地區80%是穆斯林,應該劃入巴基斯坦,但統治克什米爾的土邦首領由於信奉印度教,決定歸入印度,結果引發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兩次戰爭!

1947年10月-1949年1月,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根據停火線劃分了克什米爾各自控制區;

1965年4月-1965年9月之間爆發第二次印巴戰爭,最終在蘇聯政府斡旋下停火,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發表塔什干宣言,巴基斯坦承諾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部使用武力而用和平手段解決爭端和互不干涉內政的義務;

在此之後克什米爾就成為雙方對峙鬥爭的焦點,經常發生流血事件,但總體上停火線基本沒做太大改動,基本是小規模衝突;

由於至今尚未真正劃分克什米爾,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把大量兵力,物力財力投入這裡,成為雙方的不能退讓的包袱,遇到一點刺激變容易引發一場衝突!

這次克什米爾的爆炸同樣擺脫不了宿命,印巴一旦一方出事,便在第一時間譴責對方要對此負責!

果然,印度指揮官迪龍18日對路透社記者表示:此次事件由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和穆罕默德軍共同操控。

爆炸案延續了印巴雙方的死結。

關注 老金看世界 頭條號,每天都有新揭秘!


老金看世界


當地時間2月14日,印度中央儲備警察部隊車輛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一高速公路上遭遇恐怖襲擊,據稱已經造成至少44名警察部隊人員死亡。極端組織“穆罕默德軍”宣佈對此次襲擊負責。事件發生以後,印度外長召見巴基斯坦特使,要求巴基斯坦對“穆罕默德軍”採取行動。

襲擊發生後,印度方面認準巴基斯坦是幕後兇手,但巴基斯坦否認任何共謀說法。在恐襲發生後,印度召回了駐巴基斯坦大使,取消對巴基斯坦最惠國待遇,提高200%海關相關稅收作為對巴基斯坦的懲罰措施,莫迪甚至宣稱將採取軍事行動。

此次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的恐襲,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局勢的緊張,印度直接對巴基斯坦實施經濟制裁,巴基斯坦也宣佈召回駐印度大使。其實這只是兩國持續70年衝突的一個縮影,在過去的70多年裡,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時而緩和,時而緊張,但是雙方的武裝衝突從未中斷,而克什米爾地區衝突是印巴衝突的具體體現。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克什米爾問題是英國殖民印度地區的歷史遺留問題,而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爭奪既是兩國國力的較量,也是大國雄心的體現。

英國結束在印度地區殖民統治以後,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佔據了南亞大陸的核心地區,巴基斯坦分到了靠近西部邊緣的印度河板塊和東部的恆河三角洲,但是從實力上來看,巴基斯坦顯然比印度弱的多。在印度收回葡屬印度和法屬印度領土,吞併錫金以後,南亞唯一能夠和印度相抗衡的只有巴基斯坦。

雖然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印巴衝突,比如領土爭端、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但是這都不是主要因素。因為即使存在領土爭端,在和平時期也可以擱置爭議;民族矛盾也是可以化解的;宗教矛盾長期會存在,印度境內現在有13.39億人口,而穆斯林也有1.3億人之多,既然印度境內穆斯林可以和印度教徒和睦相處,巴基斯坦為何不可以呢?所以,這些因素可以稱之為歷史遺留問題,但並不是印巴長期衝突的主要因素。

其實印度衝突和對抗來源於對地區領導權的爭奪。印度自從獨立建國以後,印度繼承了南亞大陸的主體部分,然後通過一些列的領土統一政策和戰爭,基本上完成了形勢上的統一。但是印度野心肯定不是做一個偏居一隅的地方小國,而是雄踞印度洋的霸主。所以印度就有恢復英屬印度版圖的野心,但是以印度的實力顯然是吞不下整個巴基斯坦,所以印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的時候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巴基斯坦的實力更加衰落。

在此之後,印度繼續對巴基斯坦採取對抗打壓政策,導致兩國長期爆發軍事衝突。巴基斯坦本來自身發展條件就比較差,再加上長期與印度的對峙,使其實力與印度的差距越來越大。印度就是要等到足夠強大的時候再一統南亞大陸,實現印度大一統的夢想。

對於巴基斯坦而言,由於受自身地理條件和資源等因素的限制,巴基斯坦的發展環境比印度差的多。再加上長期與印度對峙,拖累了自身的發展,巴基斯坦依靠自身的實力難以同越來越強大的印度對抗,所以巴基斯坦不得不引進外援。巴基斯坦剛開始與美國一拍即合,美國開始扶持援助巴基斯坦對抗蘇聯支持的印度。但是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美國見異思遷,去拉攏巴基斯坦的對手印度,這導致巴基斯坦和美國關係的疏遠。

由於巴基斯坦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西邊是伊斯蘭教的大本營,所以巴基斯坦大力發展同以沙特為首的伊斯蘭國家的關係,這也使沙特成為巴基斯坦的大金主。東邊是青藏高原,由於當時正值中蘇關係惡化,中國和印度也存在領土衝突,所以中巴合作一拍即合。巴基斯坦在取得外援支持以後,至少在地區戰略上態勢上取得與印度的平衡,使印度不敢對其大動干戈。

印巴長期的軍事對抗,使兩國需要在邊境地區部署大量的軍隊,保持較大規模的軍事力量,這已成為兩國經濟發展的負擔。但是兩國的發展定位不同,巴基斯坦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生存權,而印度卻想著總有一天一統南亞,真正實現自己的大國夢想。在這種不同的國家戰略主導下,兩國的軍事衝突就不可能停止。


銘蘇先生


除了在阿富汗問題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有矛盾以外,還有克什米爾,也就是這一次發生自殺式爆炸使印度軍人死傷多人的地區。

今天先說說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問題由來已久。

下面首先來看看這個克什米爾究竟在哪裡?為什麼存在著爭議呢?

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西北部,是一塊青藏高原西部與南亞北部交界地區的過渡地帶,總面積大約19萬平方公里,首府是斯利那加。

爭議在於有兩個國家都聲稱對該地區擁有完全的主權;不過現在實際控制卻不是這樣的。克什米爾南部屬於印度管轄,北部屬於巴基斯坦管轄。

克什米爾的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是阿富汗。這裡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與中國交界的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古代的克什米爾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匯場所,佛教和印度教在克什米爾都非常興盛。14世紀的時候,伊斯蘭教徒來到了這裡建立了賽義德王朝。

19世紀的時候,克什米爾地區還相對有一些一獨立性,但這裡先後出現了杜蘭尼王朝、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和錫克帝國官員的統治。

克什米爾峽谷地區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

截至2010年,克什米爾地區約43%的領土由印度管轄。它控制著查謨、克什米爾山谷、拉達克和錫亞琴冰川。印度的領土主張遭到了巴基斯坦的反對。

巴基斯坦控制著該地區大約37%的領土,即阿扎德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克什米爾目前剩下的20%屬於中國管轄,大部分是無人區。

目前的“印巴”衝突主要在發生在克什米爾峽谷地區。克什米爾叛亂分子和印度政府之間衝突的根源是圍繞地方自治的爭端,以及要求自治。

在1970年代末以前,克什米爾的民主發展是有限的,到了1988年,印度政府實行的許多民主改革都已取消。此後,表達不滿的非暴力渠道受到限制,最後導致了支持暴力脫離印度的叛亂分子急劇增加。

1987年,一場有爭議的州選舉為叛亂活動製造了催化劑,導致該州的一些立法議會成員組成武裝叛亂組織。1988年7月,一系列針對印度政府的示威、罷工和攻擊開始了克什米爾叛亂。

雖然克什米爾的動亂造成數千人死亡,但是近年來衝突造成的傷亡已經減少。自1989年以來,為表達克什米爾與印度政府,特別是印度軍方之間的爭端和不滿而發起的抗議運動一直活躍在克什米爾地區。

2008年舉行的選舉被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普遍認為是公平的,儘管分裂主義武裝分子呼籲抵制選舉,但投票率很高。

這次選舉產生了親印度的克什米爾國民會議,該會議隨後在該邦成立了一個政府。根據美國之音的報道,許多分析人士把這次選舉的高投票率解釋為克什米爾人民支持印度統治的一個跡象。

但是在2010年,當地青年被指控與安全部隊發生肢體衝突,引發騷亂,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向安全部隊投擲石塊,焚燒政府辦公樓,襲擊火車站和公務車輛,暴力活動不斷加劇。印度政府指責分裂分子和巴基斯坦激進組織虔誠軍煽動了2010年的抗議活動。

2014年克什米爾舉行的選舉見證了26年來最高的投票率。然而,分析人士解釋說,克什米爾的高投票率並不是克什米爾人民對印度統治的支持,而是大多數人把票投給食品和電力等日常事務。

印度查塔姆研究所國際事務智庫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在克什米爾谷地,支持獨立的人在各個地區的比例在74%到95%之間。

克什米爾谷地是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穆斯林佔多數的反叛活動中心。然而,在主要信奉印度教的查謨和信奉佛教的拉達克,支持留在印度的人非常多。

據學者說,印度部隊對克什米爾平民犯下許多侵犯人權和恐怖行為,包括法外殺害、強姦、酷刑和強迫失蹤。武裝分子的罪行也發生過,但其規模比不上印度軍隊。

根據大赦國際的數據,截至2015年6月,在克什米爾地區部署的印度軍隊中,沒有一名成員因侵犯人權而在民事法庭受審,儘管軍事法庭也曾關押過一些人。

克什米爾加入印度是暫時的,以全民投票為條件,因此它具有不同於印度其他邦的憲法地位。2015年10月,克什米爾高級法院表示,第370條是“永久性”的,克什米爾不像其他王權國家那樣與印度合併,而是根據印度憲法保留特殊地位和有限主權。


閒看秋風999


印度的打擊如期而至:2月26日多架戰機越境投下一噸炸彈,摧毀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復仇”(對2月14日印度軍警遇襲死亡40餘人事件)目標營地。一石激起千層浪,印巴關係急轉直下,大有針鋒相對戰火重燃之勢。



其實印度的強硬打擊其來有自,並不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烏里事件”可為佐證。2016年,印度政府認定“穆罕默德軍”武裝人員襲擊了在印控克什米爾烏里鎮的印度軍營。為給被殺害的20名印度士兵報仇,幾周後,印度總理莫迪下令對巴控克什米爾的疑犯組織據點實施了跨境軍事打擊。目前以該事件為內容改編的電影《外科手術》,正在印度熱映。

印度軍機摧毀的地貌

由此看來,印巴的紛爭非止一日,未來還會起起伏伏——因為血海深仇的種子早就埋下,不共戴天的潘多拉魔盒隨時會打開。

——殖民統治埋下禍根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屬一個國家,位於南亞次大陸,與中國、緬甸、阿富汗、伊朗等國相鄰,長期為英國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壓迫,引起了印度人民的多次起義和武裝鬥爭,追求獨立和自由的腳步一刻不曾停歇。


二戰爆發後的1942年,英國政府曾答應戰後給予印度獨立。但以時任首相丘吉爾為首的英國政府一直反對印度獨立。1941年8月14日發表的《大西洋憲章》雖然明確宣佈:“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所賴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權利。”但丘吉爾卻於9月9日發表聲明,把印度、緬甸及英帝國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憲章》的實施範圍之外。這是英國殖民者為了達到“分而治之”目的的政策延續,因之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進行挑撥離間,製造分裂,印度各民族、各宗教、各個政治派別之間的仇恨進一步加深。

——建國理念千差萬別

英屬印度多年的殖民統治,導致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個政黨“國民大會黨”(或稱國大黨),並於1892年頒佈印度議會法,建立地方自治機關和地方行政區,選舉範圍擴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聯盟”(或稱穆斯林聯盟)。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組成了單詞“巴基斯坦”作為穆斯林地區的統一稱呼。國大黨領袖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導人真納,早先都是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戰友,然而由於政治理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兩人漸漸愈行愈遠,最終決裂反目成仇。尼赫魯的理想是印度獨立後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於國大黨在制憲會議的優勢地位,真納轉而謀求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其間兩派的紛爭導致了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就連英國殖民統治者都無可奈何,一直致力於國家統一對穆斯林友好寬容的“聖雄”甘地,竟然招致了殺身之禍。



1947年6月,無可挽回的印巴分治“蒙巴頓方案”公佈,印度被分割成三大塊:(1)巴基斯坦國,包括西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人口7千萬;(2)印度聯邦,包括英屬印度的其餘部分,人口2.25億;(3)王公土邦562個,佔印度面積2/5,人口8.1千萬,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但可參加印度或巴基斯坦。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各自宣告獨立,結束了英國在印度190年的殖民統治。

——宗教矛盾勢同水火

印度教派眾多,但主要以印度教、穆斯林和錫克教為主。 印巴分治後,西部的旁遮普地區和東部的孟加拉地區被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分割。在這兩個地區,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和伊斯蘭教地區的的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各自向相反地區逃亡,其中很多都是強制遷移淪為難民。如此短時間內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必然引發大混亂,特別是在旁遮普地區,伊斯蘭和印度教徒之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屠殺和報復,同時禍及無辜。據學者研究,最保守估計也有至少50萬人在衝突中喪生,一千二百萬人無家可歸。



這樣的宗教仇恨刻骨銘心,至今的印巴關係都禍延子孫,記憶尤深。

——克什米爾爭端激化

印巴分治後,漸漸大多數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爾歸屬未定,致使印巴兩國曾於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發生兩次大規模武裝衝突。但由於印度堅持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巴基斯坦互不相讓,導致克什米爾問題經年已久,終成懸在印巴兩國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克什米爾恐襲案,就是歷史和現實矛盾激變的爆燃產物,就是印巴雙方爭奪南亞地區領導權難解死結的刺目呈現,印度的越境打擊更是推波助瀾火上澆油。

南亞的和平風雨欲來,民眾的福祉何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