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為何這麼快就變成了一杯“苦咖啡”

中國發展網 記者郭丁源報道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財務造假、高管道歉、市值崩塌,一直標榜超越星巴克的“小藍杯”很可能要釀成一杯“苦咖啡”了。

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虛假交易,中美資本市場譁然。消息發佈後,瑞幸咖啡美股股價崩盤,一度跌逾80%,開盤後股價很快觸發熔斷機制,最終收盤大跌逾75%,市值不足16億美元。內部調查初步階段確認的信息顯示,從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額約為22億元人民幣。而2019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主營業務收入僅為29.29億元。當日,中國證監會就瑞幸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譴責,並表示,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市場的法律和規則,真實準確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作為國內第一家向星巴克公開叫板的企業,瑞幸咖啡發展速度堪稱“神速”。作為神州優車的內部孵化項目,瑞幸咖啡於2017年11月8日宣佈獨立,正式攜資入場。瑞幸咖啡自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帶互聯網基因,利用燒錢補貼等互聯網慣用戰術高舉高打,攻城略地。

截至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這意味著其完成了2019年開店4500家的目標,門店數也超過星巴克,成為我國市場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擴張的同時,瑞幸咖啡還單獨分拆小鹿茶經營,發力無人零售,不斷融資。2019年5月19日,瑞幸登陸納斯達克,宣告瑞幸講述的資本故事獲得美國資本市場的認可。

然而,自誕生起,關於瑞幸咖啡的爭議聲從未停止。飛速的發展節奏,議程設定式To IPO模式,瘋狂補貼的營銷範式,發佈會豪言的開店數量,花樣繁多卻又迷霧重重。事實上,兩個月前,美國渾水公司就公佈了一份89頁的做空報告,直指瑞幸咖啡捏造公司財務和運營數據。瑞幸隨即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發佈公開回應,堅決否認所有指控。

有分析稱,瑞幸咖啡在集體訴訟截止日期前主動“自我引爆”,有可能是為了自保,避免破產清算。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坐實,擠兌式消費讓瑞幸咖啡的APP後臺崩潰,來自上下游的壓力,也會讓現金流吃緊,更多的後果體現在資本層面。業內人士指出,本次瑞幸咖啡自曝造假22億元,與此前被做空一事形成連鎖反應。接下來,瑞幸咖啡可能面臨投資者的集體訴訟及SEC的鉅額罰單。

筆者認為,瑞幸咖啡作為最快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一直以來的燒錢擴張模式,雖然在市場份額和實體店上面有了長足發展,但業內質疑其盈利模式的不清晰也如影隨形。瑞幸在其之前的財報中指出,咖啡的利潤率較高,待成功培育了消費者、佔有了足夠的市場份額後,即有望實現盈虧平衡。不過,瑞幸咖啡加盟的實體店一次性投資並非小數目,加上大面積的廣告宣傳和明星代言等費用,長期依靠高折扣的低價咖啡是難以獲得實際盈利的。例如,ofo單車就曾經通過燒錢補貼,在很短時間內搶到了巨大的市場份額。但此後僅一年多時間,曾經風光無限的ofo就從巔峰跌落,再次佐證了只燒錢燒不出真實的未來。

4月5日,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出事以來,非常羞愧,個人非常自責,過去兩年公司跑得太快,引發很多問題,現在狠狠地摔了一跤,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瑞幸財務造假事件被曝光後,同樣由陸正耀擔任董事長職務的另一公司神州優車處境同樣艱難。4月3日,神州優車開盤即跌,最終以21.75%的跌幅收盤,股價創新低,市值蒸發75億元。

筆者認為,品牌都是從小而大,而瑞幸的速成更像是高樓拔地起,地基不穩不僅難以比肩一直號稱要超越的老品牌星巴克,而且愈往上愈有“樓塌了”的風險。

瑞幸咖啡成立18個月便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度創造了中概股在國際市場上的記錄。然而,作為一家明星企業,出現財務造假現象,也勢必會影響國際市場對中概股的印象。截至上週五美股收盤前,中概股瑞幸咖啡以75.57%的跌幅領跌,而同期寺庫、信而富、尚德機構、蛋殼公寓等超50家中概股亦跌幅明顯。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做空機構極有可能會盯上中概股中的食品企業,國外資本經過瑞幸咖啡一事,對於中概股的投資也將更加謹慎,相關的監管可能會趨嚴。

咖啡味苦卻甘醇。對中概股自身來講,或許更應該思考如何構建自身的護城河,不重蹈瑞幸咖啡的覆轍。更重要的是,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除了講好故事,首先還要做個誠信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