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東風長安已聯手,上汽廣汽突然合作,車企進入合併高峰期了嗎?

一汽東風長安已聯手,上汽廣汽突然合作,車企進入合併高峰期了嗎?

汽車行業昨晚炸鍋了。

12月23日,廣汽集團和上汽集團突然宣佈將展開合作。當天,雙方高層在上海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上汽和廣汽將積極探討在技術研發、資源協同、投資佈局、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及國際經營等相關領域開展合作。

在官微和公號上,兩家企業也開始了互撩,呈現出一片新婚不久,鶯鶯燕燕、乾柴烈火的趕腳。

兩家企業的合作主要聚焦在四個方面:雙方將聯合開發核心技術、共享產業鏈資源、聚焦新的商業模式,同時合力拓展海外市場。另外,根據上汽集團發佈的公告顯示,此次簽署的協議有效期為5年,有效期內非經雙方書面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終止。

上汽集團是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在世界 500強中排名前50,而廣汽集團則排名在200強之中。從長三角的領軍制造企業和珠三角的製造企業此次結盟,讓人想不通其中緣由。上汽和廣汽的通告中表示是因為向未來轉型中,聯盟是最好的方式。這不由得讓人懷疑上汽和廣汽是否有合併的嫌疑。

but,真相只有一個!

一汽東風長安已聯手,上汽廣汽突然合作,車企進入合併高峰期了嗎?

答案是:不合並

雖然不合並,但上汽和廣汽合併確實是優勢互補的。上汽集團目前主要結構是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車,另外有上汽大通等商用車資源。而廣汽集團則主要以日系合資車企為主,包括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等。如果兩家合併,結成聯盟,就擁有了德系、日系、美系這三大最強品牌的合資車企,另外,兩者自主品牌可以降低成本,規模將大達到100萬以上,將超過吉利和長城等第一陣營的自主品牌。

對廣汽來說,其將在中低端車市場有了五菱這個強大的盟友,而在自己一直沒有起色的商用車板塊,則有了上汽依維柯、上汽大通等表現不錯的品牌可以學習。而對於上汽來說,廣汽靈活的管理和機制,將是其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特別是在廣汽和上汽合作之前,法國標緻雪鐵龍和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剛剛宣佈合併,以應對未來市場的變化,增強競爭力。

合併和聯盟在國外是非常常見的方式。比如菲亞特和克萊斯勒、日產和雷諾等,都是車企的生存之道。但是在國內,車企與車企之間的聯盟化和集團層面的深度合作非常少。首開先河的是奇瑞和廣汽,2012年,廣汽和奇瑞宣佈達成戰略聯盟,其合作內容與這一次相似度很大。

一汽東風長安已聯手,上汽廣汽突然合作,車企進入合併高峰期了嗎?

當時,奇瑞和廣汽的聯盟合作將不涉及股權及資本,而在技術研發、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產品開發、出口業務等方面展開合作整合,共同做強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而上汽和廣汽的合作是在技術研發(相同)、資源協同(相同)、投資佈局、市場拓展、商業模式創新及國際經營(相同)。但是,奇瑞和廣汽之前的合作更多的是聚焦在自主品牌,並且是奇瑞方的技術輸出,而這一次則更多的是聯合。

前車之鑑已經有了,在牽手上汽的時候,廣汽你有沒有想起曾經大明湖畔的小奇奇呢?

前任和現任還是有點區別的。上汽和廣汽的合作,並沒有表明是否會有股權方面的合作,這位雙方是否會聯合結盟留下了懸念,而奇瑞和廣汽之前的合作則直接強調沒有股權的合作。但廣汽和奇瑞之前的合作,高調起航,最後無疾而終,幾乎沒有任何成果。而上汽和廣汽的這一次合作,又會是怎樣呢?國企與國企之間的合作,大都是同床異夢,最終不歡而散,這一次能否打破僵局還難以定論。

一汽東風長安已聯手,上汽廣汽突然合作,車企進入合併高峰期了嗎?

【一汽、東風、長安三兄弟抱團出發】

這一幕讓人想起了兩年前汽車三大央企之間的合作。2017年,汽車行業中三大央企一汽、東風、長安突然宣佈進行進行深度合作。2017年12月1日,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在湖北武漢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這標誌著長安、東風、一汽正式從從人事層面的換防走向了技術層面的融合。而這一次合作,也讓三大央企合併的傳聞更加猛烈。

實際上,有關有關三大國有車企被傳兼併重組的來龍去脈要回溯到2015年,竺延風前往東風、徐平調任一汽拉開了三支“國家隊”人事換防的序幕。2017年8月,兵裝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徐留平北上長春,擔任了一汽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徐平則執掌兵裝集團,擔任集團董事長。

2018年,三方再次宣佈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進一步激發了外界對於合併的聯想這場由一汽牽頭,東風、長安共同參與的戰略合作,正式從技術層面的融合過渡為三大央企汽車品牌形成同盟。三大央企是否會合並目前仍沒有定論,而地方國企上汽和廣汽之間也展開了類似的合作,到底國企之間的聯盟化,還是僅僅是一次合作而已?

冬至已過,北半球黑夜最長的一天已經過去,春天就要到了,車企間的合作能不能在春天開花秋天結果呢?這究竟是無果花(不是無花果!),還是桃李滿樹,難說,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