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對於普通人來說貨幣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東西。熟悉是因為人們每天都在使用貨幣,陌生之處在於大家並不瞭解貨幣是怎麼來的。簡單地說貨幣乃是財富的一種收據有財富做抵押才能發行貨幣。那麼什麼又是財富呢?財富就是通過人們工作所創造出的各種商品與服務。

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人們將勞動所得交給社會,社會給予財富的收據作為憑證,大家接受這種收據的原因是人們可以用這種收據在需要時去社會兌換所需要的勞動成果,這種財富的收據構成了社會財富所有權交換的基本手段。因此貨幣決定了社會財富的分配和流向,如果誰能在貨幣上做手腳他將能夠不為人知地改變財富的所有權,操縱貨幣價值就是在悄悄地轉移社會的財富。正是因為貨幣是社會財富分配的核心手段,因此貨幣最核心的基礎就是道德原則即貨幣究竟為誰服務。在西方貨幣理論中迴避了貨幣的道德原則問題,而這恰恰是貨幣最不可迴避的問題,沒有貨幣的道德原則就不會有社會財富公正分配的基礎,一個缺乏公正分配製度的社會,就必然縱容財富的偷竊甚至掠奪。很少有人意識到廣泛的社會不公正和貧富分化的根源,其實就在於不道德的貨幣原則。

在貨幣的道德原則基礎上任何一種良好的貨幣,都必須同時滿足下面的條件:貨幣主權完整;貨幣信用優良;貨幣使用性強;貨幣穩定性好;貨幣方便獲得;貨幣接受度高。貨幣主權就是一個國家能夠完全控制自己的貨幣政策,別國的貨幣對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如19世紀的英鎊與20世紀的美元,別國基本對其貨幣政策無從置喙。貨幣信用是指貨幣發行者從不食言深受大眾信賴,反面例子就是美元的“量化寬鬆”政策深受各國詬病,但仍然我行我素以濫發美元來變相賴賬。

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貨幣的使用性體現在其具備購買所需商品的能力上,一種貨幣無論它聲稱的價值有多高,但是如果買不到需要的東西那就不具備貨幣的可使用性,如果消費者需要購買石油他可以用美元買到但是日元就不行,在購買商品時貨幣所受限制越少貨幣的使用性越強,貨幣的穩定性就是貨幣的購買力能夠保值。如金本位時代的英鎊和美元都能保持上百年的購買力基本穩定,1664年的1英鎊在250年以後能夠買到同等數量的牛肉,1800年的1美元到1939年時基本可以買到同樣多的麵包,這就是購買力穩定的良好標誌。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39年後其購買力大大縮水了1美元大約損失了90%的購買力。

貨幣方便獲得也很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金融基礎設施貨幣獲得的成本將相對高昂,時間也會相對較長。假如在海外旅行的人需要獲得人民幣那基本沒戲,因為並非所有銀行都有人民幣的存儲,非要得到則時間和成本都將非常驚人。貨幣的接受度實質上就是貨幣的流通域有多大,願意接受的人群有多廣。手持人民幣在香港問題不大,到東南亞也可以走得動,但到了其他地方只怕就很困難了。在國際貿易領域中就更是如此。貨幣互換是個好辦法但路還很長。

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人民幣要想成為世界貨幣就必須認真對待上述問題可是差距仍然很大。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非常缺乏成為國際貨幣的心態,這一點在中美匯率交鋒過程中盡顯無餘。人民幣以中國經濟的發展作為基本出發點,美元或任何外幣都不應該對人民幣的幣值造成劇烈衝擊。如果20世紀30年代山東發行的北海幣能夠以物資為貨幣發行儲備,進行金融創新從而穩定了物價繁榮了經濟,大大增強了經濟實力;20世紀50年代人民幣發行如果能夠完全避免與任何外幣掛鉤,採用了物價本位取得了物價高度穩定經濟快速復甦,今天人民幣沒有理由不能進行更大的創新,走出一條完全不同於美國和西方的貨幣發行之路。

一個國家的貨幣本位其最高原則就是保證物價穩定,從而為人民大眾的生活、為經濟穩定發展而服務。今天的物價穩定已經與20世紀有了巨大的差別,當時人們的工資收入和社會資源的貨幣化程度很低,老百姓關心的物價主要是柴米油鹽的基本物價。現代社會人們的收入和財產有了巨大的提高,老百姓關注的物價早已不再是糧食和簡單生活日用品的價格,而更多地關注資產價格和醫療、教育、養老等社會服務的價格。而貨幣供應新增的主要部分並不會直接撲向消費市場進行瘋狂採購,其必然進入資產領域或社會服務領域,因為這些貨幣如果不消費就必將投資出去。

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首先解決人民幣的本位原則才能根治其他問題。人民幣與美元掛鉤造成的一大難題就是巨大的外匯儲備。沒有任何律法規定外匯儲備必須要作為人民幣發行的抵押品。切斷外匯與人民幣發行的直接關係,就可以徹底解決外匯佔款的問題,這需要金融創新的勇氣和膽識。例如國家要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機構,徹底改善中國城市鄉村的看病就醫難等問題,那麼衛生部可委託“醫療事業基金”發行醫療公債,募集資金,大力發展全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國家發行的“國家創新公債”、“促進就業公債”、“中小企業振興公債”、“廉租房公債”、“國家資源儲備公債”等新的債券品種,可以用來分批置換央行的外匯資產,所獲的外匯,可以進口先進的醫療設備來幫助醫療衛生事業,引進技術專利來幫助創新與就業,引進環保節能技術可以用來改善住房的節能環保品質等。此外更多的外匯資產在被類似的資產置換出來後,不一定要到海外去投資金融資產,這些外匯可以用來回購在中國非常賺錢的外資企業的股權。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外資企業在中國經濟的關鍵行業中形成了強大的壟斷勢力,從長遠來看絕非中國之福,外匯與其投向人生地不熟的海外不如投在知根知底的本土外資企業的股權中,市場環境、法律政策、政府監管都不存在任何障礙。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些外資企業已經形成了市場壟斷利潤很高,對它們進行股權投資將有較高的成功概率,說白了就是對它們進行分權分利,既保證了外匯儲備投資的安全又實現了監督外資企業市場壟斷的效果,至於這些企業是否心甘情願讓出股權這就涉及商業談判加政府勸導的技巧了。一般而言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只要政府下決心去做沒有談不成的買賣。如果在天時、地利、人和全部佔齊的情況下還不能做好,那麼外匯儲備投向海外的股權和金融資產的念頭趁早打消,國內的優良資產都搞不定,在海外客場的情況下就能買到好資產嗎?

美元的貨幣歸屬和財富分配與資源掠奪

當外匯儲備被逐步從央行資產中置換出來後,人民幣的發行儲備將由日益貶值的美元資產,逐步替換為中國重點產業和民生事業強大的新興生產力,人民幣將與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日益契合,真正做到人民幣為人民服務的最高原則,逐步減少對外國貨幣的依賴,實現人民幣發行的獨立自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